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84篇
  免费   967篇
  国内免费   592篇
耳鼻咽喉   167篇
儿科学   172篇
妇产科学   193篇
基础医学   834篇
口腔科学   308篇
临床医学   2795篇
内科学   1674篇
皮肤病学   122篇
神经病学   387篇
特种医学   8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1406篇
综合类   5948篇
预防医学   2157篇
眼科学   176篇
药学   1960篇
  25篇
中国医学   2021篇
肿瘤学   55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455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348篇
  2014年   1128篇
  2013年   815篇
  2012年   974篇
  2011年   1106篇
  2010年   962篇
  2009年   982篇
  2008年   976篇
  2007年   1095篇
  2006年   1009篇
  2005年   1081篇
  2004年   954篇
  2003年   822篇
  2002年   717篇
  2001年   629篇
  2000年   681篇
  1999年   623篇
  1998年   531篇
  1997年   528篇
  1996年   490篇
  1995年   426篇
  1994年   426篇
  1993年   286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249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普拉克索能否通过抑制心肌细胞MPTP开放减轻脓毒症大鼠心功能障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穿孔术组(CLP组)、盲肠结扎穿孔术+环孢菌素A组(CsA组)、盲肠结扎穿孔术+普拉克索组(PPX组)。CLP组、CsA组和PPX组统一使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其中CsA组静脉注射CsA(2 mg·kg-1),PPX组予以普拉克索(1 mg·kg-1)灌胃。观察SD大鼠一般情况、存活率及腹腔解剖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ELISA法测定血清PCT、NT-proBNP、cTnI水平,通过线粒体肿胀测定MPTP的开放程度,HE染色及电镜观察各组心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术后36 h,假手术组大鼠一般情况、腹腔解剖及心脏病理改变正常,CLP组明显变差,CsA组及PPX组病变程度较CLP组减轻;各组大鼠的存活率:假手术组(100%)>CsA组(75.0%)>PPX组(62.5%)>CLP组(43.8%);CsA组、PPX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均较CLP组升高(P<0.05);CLP组、CsA组、PPX组血清PCT、NT-proBNP、cTnI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CsA组、PPX组低于CLP组(P<0.05);CLP组、CsA组、PPX组心肌细胞MPTP的开放程度大于假手术组(P<0.05),CsA组、PPX组小于CLP组(P<0.05)。结论: 心肌细胞MPTP的异常开放是引起大鼠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机制之一,普拉克索可以通过抑制心肌细胞MPTP的异常开放减轻脓毒症大鼠的心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
背景维生素D(VitD)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其缺乏与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有关。目前,成人哮喘与VitD相关性的研究报道较少,且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的探讨成人哮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肺通气功能、最小诱发累积剂量(Dmin)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79例初诊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不同血清25(OH)D水平的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呼气流量峰值(PEF)、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及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占预计值百分比〕及Dmin;成人哮喘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Dmin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血清25(OH)D水平的哮喘患者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EF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占预计值百分比、FEF50占预计值百分比、FEF75占预计值百分比及MMEF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不足、缺乏的哮喘患者Dmin低于血清25(OH)D水平正常的哮喘患者,血清25(OH)D水平缺乏的哮喘患者Dmin低于血清25(OH)D水平不足的哮喘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成人哮喘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Dmin呈正相关(r=0.300,P<0.001)。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成人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无关,但与Dmin呈正相关,故血清25(OH)D水平对评估成人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AHR)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 SEER数据库探讨不同治疗模式对局部早期下咽鳞状细胞癌(hypopharyngealsquamouscellcar cinoma,HPSCC)患者(T1/2N+)生存的影响,构建并验证列线图模型。方法:提取 SEER数据库中 2004~2015年确诊 的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早期 HPSCC(T1/2N+)患者 1168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 Cox风险回归分析的方法获取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用于预测 HPSCC患者 2年、3年及5年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sur vival,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survival,CSS)。采用一致性指数(C index)、ROC曲线及校准图检验预 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利用 Kaplan Meier和 Log rank检验分析不同治疗模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3年和5年 OS 率分别为 51.4%、41.5%,3年和 5年 CSS率分别为 60.3%、53.8%。多因素 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T分 期、N分期、是否手术、是否放疗及是否化疗是影响局部早期 HPSCC患者(T1/2N+)OS及 CSS的独立危险因素。OS 的 C index为 0.618,其 2、3、5年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656、0.639、0.615;CSS的 C index为 0.629,其 2、3、5年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657、0.635、0.623,表明预测模型具有一定准确度,预测结果可信。Kaplan Meier生存分析 结果显示,手术联合放化疗患者的 OS和 CSS均优于单纯放疗患者(P<0.01)。亚组分析发现手术能明显改善 T1分 期肿瘤患者的 OS(P=0.046),且N1及N2分期的患者的化疗与更好的 OS及 CSS相关(P<0.01)。结论:本研究建 立的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早期(T1/2N+)HPSCC列线图可以用于预测患者生存率,手术联合放化疗的治疗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该文介绍了肺移植患者姑息照护的概念、必要性、开展情况、影响肺移植患者姑息照护的障碍因素、促进肺移植患者姑息照护的策略、姑息照护对肺移植患者的效果等方面,为国内肺移植患者姑息照护的发展提供借鉴,从而提高肺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脊柱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 046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合并症、骨折至确诊DVT时间、入院时血液指标检测结果,其中并发症包括高血压、骨质疏松、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肥胖、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脊髓损伤;入院时血液指标检测结果包括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肌酐(creatinine,Cre),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根据患者入院后至手术前下肢静脉超声结果是否诊断DVT进行分组,将发生DVT患者设为DVT组,未发生DVT患者设为非DVT组。先对上述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骨折术前DVT的危险因素。结果:1 046例脊柱骨折患者中,术前发生DVT共137例,未发生DVT者909例。两组患者年龄,术前合并骨质疏松、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OR=3.116,95% CI:1.816-5.346,P<0.001),低蛋白血症(OR=2.508,95% CI:1.583-3.974,P<0.001),术前血清低密度脂蛋白>4.645 mmol/L (OR=2.586,95% CI:1.394-4.798,P<0.001),血浆D-二聚体>558.00 ng/ml (OR=23.916,95% CI:15.108-37.860,P<0.001),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3.81μg/ml (OR=3.873,95% CI:2.614-5.739,P<0.001)及年龄是脊柱骨折术前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36~50岁、51~65岁、65岁以上分别是18~35岁患者发生DVT的2.49、2.59、4.02倍。结论:脊柱骨折术前DVT的发生率13.10%(137/1 046);术前合并骨质疏松症、低蛋白血症、低密度脂蛋白>4.645 mmol/L、血浆D-二聚体>558.00 ng/m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3.81μg/ml及年龄是发生DVT的危险因素,且年龄越大,发生DVT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患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状(SFTS)发病期和恢复期的凝血和血栓相关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4月12日至8月12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SFTS患者,其中SFTS发病期36例,SFTS恢复期18例,并招募36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血浆标本。回顾性分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浓度。统计比较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FTS发病组PT[12.5(12.1,13.6)s比10.8(10.5,11.5)s,P<0.05]较长,但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14.0~21.0 s);APTT[49.1(42.0,58.2)s比28.5(26.6,30.4)s,P<0.05]较长;FDP[6.07(2.67,8.64)μg/ml比1.00(0.80,1.87)μg/ml]和D-D[2.27(1.04,2.98)μg/ml比0.30(0.21,0.47)μg/ml]较高(P均<0.001);血浆TAT[16.05(8.05,26.58)ng/ml比3.55(2.60,4.85)ng/ml]和PIC浓度[4.44(2.52,5.54)μg/ml比0.84(0.60,1.35)μg/ml]较高(P均<0.001);TM[(19.41±8.29)TU/ml比(9.33±1.89)TU/ml]和t-PAIC浓度[(37.52±21.10)ng/ml比(7.06±3.37)ng/ml]较高(P均<0.001)。SFTS恢复组患者血浆中TAT浓度为9.10(3.95,18.40)ng/ml,仍高于正常参考范围(<4 ng/ml),PIC浓度低于SFTS发病组[1.91(1.45,2.93)μg/ml比4.44(2.52,5.54)μg/ml,P<0.05],TM和t-PAIC低于SFTS发病组(P均<0.05)。结论SFTS患者发病期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恢复期血管内皮损伤情况减轻,但机体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系统障碍,提示当体内病毒清除后,仍需继续监测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7.
病例资料患者,男,16岁,左上肢疼痛、活动受限4月余,加重1周,夜间痛为主。查体:患者体型消瘦,左肩背部及关节间隙后方局部肿块隆起,局部压痛,边界不清,质中,活动度差,肩关节各向活动受限,邻近皮肤无色素沉着。MRI示左侧肩胛骨及关节盂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并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形成,边界不清,信号不均匀,呈长T;、长/短T;异常信号,并可见液-液平面,范围约10.1cm×8.6cm×7.7cm,肿块与肩胛下肌、冈下肌分界不清(图1~4),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明显强化(图5~7)。左腋窝及左侧锁骨上窝可见多发增大淋巴结影。左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见大片状稍长T;、稍长T;信号影。MRI疑诊为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CT示左侧肩胛骨及关节盂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左侧肱骨头骨质未见异常,左侧肩关节尚在位(图8)。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已被用于多种晚期肿瘤的治疗中,该研究旨在识别恶性黑色素瘤术后PD-1抑制剂单药辅助治疗患者早期疲劳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2月于河南省某三级肿瘤医院和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癌症疲乏量表调查患者首次PD-1抑制剂治疗后1、2、3、4周后的疲乏现状,利用组基轨迹模型识别106例PD-1抑制剂单药辅助治疗患者早期疲劳症状发展轨迹,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早期疲劳症状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 结果 识别出“疲劳缓解组”和“疲劳升高组” 2种早期疲劳发展轨迹。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亚组在肿瘤部位、自理能力、休息后是否缓解、伴有其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个数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疲劳症状休息后缓解[RR=0.026,95%CI(0.004,0.179)]、不伴有其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RR=0.255,95%CI(0.181,0.361)]被归属为类型2“疲劳升高组”的可能性较小。 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患者PD-1抑制剂辅助治疗早期疲劳发展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护士应重视疲劳症状休息后不缓解、伴有其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患者早期疲劳症状的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基于Auto-Planning技术的自动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与物理师手动设计的常规VMA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研究Auto-Planning技术在肺癌VMAT计划中的优化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5例已完成全程放疗的肺癌病例,应用Pinnacle3 V9.10计划系统分别进行基于Auto-Planning的自动计划(AP-VMAT)和常规手动计划(M-VMAT)设计,分析比较两组不同计划的肿瘤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等剂量学参数。结果:两组计划的靶区覆盖度和危及器官限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AP-VMAT计划靶区最大剂量略高于M-VMAT,但剂量适形度指数明显优于M-VMAT。与M-VMAT计划相比,AP-VMAT有效降低了脊髓受到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双肺的V30、平均剂量以及心脏的V40、V30、平均剂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癌VMAT放疗计划,AP-VMAT能够满足临床要求,且比M-VMAT具有更优的靶区适形度,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脊髓、肺、心脏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0.
钱夏琪  彭草云 《新中医》2021,53(23):189-193
目的:观察盛氏伏灸配合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 例COPD 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7 例,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脱落3 例后为34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盛氏伏灸及针刺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观察2 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例(FEV1/FVC)]、COPD 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 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表(SF-36) 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 组FEV1、FEV1/FVC 指标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2 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CAT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CAT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各项目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各项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生理机能(PF)、一般健康状态(GH)、精力(VT)、精神健康(M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生理职能(RP) 7 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P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GH、VT、MH、SF、RE、RP 7 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P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为70.27%,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共脱落3 例患者,均为观察组,其中1 例出现晕针后情绪紧张,2 例药饼灸后局部皮肤瘙痒难忍,3 例均未完成所有操作而脱落。结论:盛氏伏灸配合针刺联合西药治疗COPD 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