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9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究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后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意识障碍以及惊厥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的改善速度,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国内首例脊髓性肌萎缩伴呼吸窘迫1型(SMARD1)病例,探讨SMARD1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女性4岁10个月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儿出生1个月,因"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行支架矫正治疗1个月后发现四肢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2岁时出现膝关节和肘关节变形,4岁10个月时出现呼吸窘迫、呼吸衰竭。患儿血常规、生化、SMN基因检测均正常。肌酸激酶轻度升高。肌电图检查提示骨骼肌神经源性损害。胸部X线平片示右侧膈肌明显上移。免疫球蛋白μ结合蛋白2(IGHMBP2)基因检测发现纯合无义突变c.1813C>T,确诊为SMARD1。结论 SMARD1属于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变异型的一种,以出生6周至6个月出现对称性四肢远端肌无力以及不可逆的膈肌麻痹、呼吸衰竭为临床特点。IGHMBP2基因检测是诊断SMARD1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文家伦  廖建湘  陈彦  陈黎 《海南医学》2011,22(15):78-81
目的探讨Gastaut型特发性儿童枕叶癫痫(COE-G)的临床特点、脑电图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10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确诊为COE-G的13例患儿应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做EEG检查,随诊分析其预后情况,并进行临床特点总结及脑电图资料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中位数为8.7岁,男6例,女7例,临床特征为较频繁的日间视觉症状,常有头眼偏斜及偏头痛症状。患儿均有日间发作,1例夜间也有发作。初级视幻觉9例(69.2%),失明或视力模糊7例(53.8%),头痛5例(38.5%),继发强直阵挛发作3例(23.1%)。发作间期脑电图显示枕区为主的后头部高幅棘波、棘慢波放电,单侧或双侧枕区出现,左右可不同步,常为闭眼诱发,睁眼抑制;伴同侧后颞区棘波活动4例(30.1%),弥漫性棘波放电1例(7.7%)。发作期脑电图为一侧枕区或后颞区起源的低幅棘波节律持续发放,波幅渐增高并向同侧前头部或对侧后头部扩散。大部分单药治疗有效,部分需要联合用药。11例(84.6%)惊厥缓解,其中一半在青春期晚期终止药物。2例对多种抗癫痫药物反应不佳,1例有轻度认知障碍。结论 COE-G起病较晚,具较确切特征表现,日间视觉症状突出,大多发作频繁,脑电图以枕区棘波放电为特点,抗癫痫药物控制效果较好,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5.
婴儿痉挛症是儿童难治性癫痫中最常见的一种癫痫综合征,是一种典型的年龄依赖性癫痫。临床上以反复痉挛发作、脑电图高峰节律紊乱、明显的精神运动发育落后为特征。近年来,国内外大都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患儿预后不良。由于其难治性,且远期预后仍令人担忧,目前国内一些学者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婴儿痉挛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惊厥常见感染病原及轮状病毒(RV)、诺沃克病毒(NoV)导致惊厥发生的差异.方法 用RT-PCR方法对30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惊厥患儿的大便及脑脊液中RV、NoV进行检测,分析两种病毒所导致惊厥发作频率的差异.结果 30例中,RV粪便阳性17例(56.7%),脑脊液阳性3例(17.7%);NoV粪便阳性6例(25.0%),脑脊液阳性1例(16.7%).NoV感染患儿惊厥的发生次数为(4.33±1.75)次,明显高于RV感染患儿[(2.53±1.12)次],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脑脊液中病毒阳性患儿的惊厥发生次数为(4.75±1.71)次,明显高于阴性患儿[(2.63±1.21)次](P<0.01).结论 RV、NoV是导致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惊厥的常见病原;NoV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程度可能大于RV感染;脑脊液中病毒存在可能与惊厥的频繁发生有关,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mmon pathogen of infantile convulsions associated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 and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izures caused by the two kinds of virus.Methods 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Rotavirus (RV) and Norwalkvirus (NoV) in stool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of 30 cases with infantile convulsions associated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seizures caused by two kinds of virus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methods (two-sample t-test).Results 17/30 (56. 7%) were RV-positive in stool and 3/17 (17. 7%) in cerebrospinal fluid; 6/30 (25.0%) were NoV-positive in stool and 1/6 (16. 7%) in cerebrospinal fluid. The seizure frequency with NoV infection was (4. 33 ± 1.75) times, and RV infection patients was (2. 53 ± 1.12) times (P < 0. 01).The seizure frequency of CSF virus-positive children was (4. 75 ± 1.71) times compared to (2. 63 ± 1.21)times in virus-negative children (P < 0.01). Conclusion The common pathogens causing infantile convulsions associated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 were RV and NoV. The degree of NoV infection affecting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ay be greater than RV. The presence of the viru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may lead to higher incidence of seizures,but their exact roles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seizures remain to be further studie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首次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婴儿痉挛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用药前后的脑电图变化,为ACTH的普及应用提供临床借鉴.方法 对我中心既往3年间收治的首次应用ACTH治疗的婴儿痉挛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控制痉挛发作显效率为54.7%,好转率为15.1%,无效率为30.2%,且疗效与发病年龄、病程及病因有关;(2)不良反应有睡眠周期改变(85.5%)、皮肤颜色变深(81.8%)、心律不齐(65.5%)、血压升高(38.2%)、低钾血症(21.8%)、感染(20.0%)等;(3)用药前脑电图多以高峰节律紊乱为主要背景,用药两周后脑电图高峰节律消失41例(74.5%),好转14例(25.5%).结论 首次应用ACTH治疗婴儿痉挛疗效肯定,尤其可明显改善患儿高峰节律紊乱脑电背景,用药期间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应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8.
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脑发育落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脑顶核仿生物电刺激改善脑循环,治疗脑发育落后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将2002-03/2003-02收治的98例脑发育落后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仿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14d;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14d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4%(47/50),对照组有效率65%,两组相比较,x^2=7.69,P&;lt;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以运动发育落后为主的脑性瘫痪患儿,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36/38),明显高于对照组为65%(24/37)。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发育落后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是非药物治疗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ADEM患儿的临床表现(包括影像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1)临床表现:36例ADEM患儿,其中有22例(61.1%)发生在冬季或春季,22例(61.1%)有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为运动缺陷最多,有23例(63.9%),其次是意识改变14例(38.9%).2例患儿EB病毒抗原DNA阳性,5例患儿肺炎支原体IgM阳性;28例行脑脊液检查,其中15例(53.6%)发现异常,表现为脑脊液细胞增多或蛋白增多;31例行头MRI检查,异常27例,其中皮质下白质受累20例,室周白质受累9例,累及深部灰质6例,累及脑干4例;6例行脊髓MRI检查,均发现片状异常.(2)治疗及转归:27例患儿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25例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出院时31例恢复正常,3例留有轻微的后遗症.结论 感染是ADEM的主要诱因.MRI能显示病变范围,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ADEM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前瞻性研究小儿病毒性脑炎血清、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51例脑炎患儿,其中病毒性脑炎组30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轻症组18例,重症组12例,对照组为细菌性脑膜炎21例。所有受试者入院24 h内采集静脉血2 ml,3天内采集脑脊液2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sVCAM-1的含量,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病毒性脑炎血清、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sVCAM-1含量随病情而变化。急性期显著高于恢复期,重症组显著高于轻症组。血清、脑脊液S100B蛋白与sVCAM-1含量呈正相关。病毒性脑炎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脑脊液S100B蛋白与sVCAM-1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有关,血清和脑脊液水平有相关性,检测S100B与sVCAM-1的水平可以帮助鉴别诊断和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