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59岁,2010年4月26日因"双瓣置换术(二尖瓣、主动脉瓣)后,双下肢水肿5年"入院,于2010年5月19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三尖瓣置换术,术毕安返心外科监护室,未醒,保留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多巴胺微量泵持续泵入维持循环稳定,丙泊酚维持镇静.末梢循环差,尿量偏少,引流液不多,给予盐酸肾上腺素、盐酸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辅助循环.房颤心律,心律失常对血压影响明显,给予毛花甙C注射、盐酸胺碘酮注射纠正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血压不稳,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装置,1:2反搏.术后第1天,少尿,心纵引流量多,右侧胸腔积液,右室收缩功能障碍,行右侧胸腔积液穿刺置管术.术后第2天,频发室速、室颤,持续体外自动除颤仪监护,自动除颤.全天共除颤27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010年住院病人的痰标本培养有真菌生长时,进行药敏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结果,从而得出那些药物对真菌感染的抑制效果较好,哪些效果一般,那些根本没有作用,进而为临床治疗真菌感染提供有力而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并支架植入“杂交”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2007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行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分阶段做好健康教育,根据治疗流程分别做好各阶段专科护理。术前主要控制心绞痛的发作及加强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做好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引流液的观察,同时加强肺部、疼痛及抗凝护理。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术前做好强化抗凝治疗,PCI术后主要观察心、肾功能情况,做好饮水指导,防止发生造影剂肾损伤,同时做好穿刺局部伤口的观察与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本研究无手术死亡病例,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毕患者循环稳定,恢复顺利。术后第2天患者即下地活动。患者平均住ICU时间(37.8±5.6) h。患者支架置入术中造影检查未发现旁路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后3~5d出院,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全面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并支架植入“杂交”手术患者顺利康复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全机器人心脏手术后早期患者的疼痛特点进行观察,找出疼痛规律,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289例机器人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第1~4日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分析疼痛的原因。结果手术后第1、4天轻度疼痛患者所占比重高,分别为81.0%和67.8%;第2、3天中度以上疼痛患者增加,分别为51.9%和50.5%,剧烈疼痛分别为7.3%和2.8%。在引起疼痛的原因中,手术伤口造成的疼痛占主要原因,术后第2、3日分别为96.5%和84.1%,术后第1、4日所占比重也仍占各类原因之首,其次是胸部引流管牵拉、体位的改变、肺部物理治疗护理及肩背痛等。结论全机器人心脏手术后疼痛是有规律可循的,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脏直视手术后病人个体化液体入量指导方法.[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直视手术后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50例)和个体化指导组(50例),常规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量指导方法;个体化指导组采用护理程序的方法指导病人的液体入量.对病人实施两种液体入量指导方法前及指导后第2天、第4天、第6天均应用液体情况评估表评价病人体内的液体情况,根据得分情况分别统计出液体偏多、合适及不足的人数.采用视觉评分法(VAS)测评两组病人指导当日及第2天、第4天、第6天的舒适度.[结果]两组病人在指导后的第2天、第4天、第6天液体偏多、合适及不足的人数构成比以及舒适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护理程序为指导思想的个体化液体入量指导方法有效地保证了心脏手术后病人体内适当的液体量,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2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中有颅内出血18例,消化道出血10例。静注维生素K1及对症治疗,治愈20例,死亡5例,合并颅内出血10例,随访8例仅一例无后遗症。结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起病急,病情重,严重者预后不良,后遗症发生率高。用维生素K1治疗效果好。早期积极预防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采用饮食回避方法诊断治疗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临床资料30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30例患儿均以消化系统表现为主,其中慢性腹泻22例(伴血便15例)、呕吐4例、便秘2例、喂养困难2例,并不同程度的伴有湿疹、呼吸道感染、缺铁性贫血、低蛋白血症、脓毒血症等症状.所有患儿给予氨基酸奶粉替代牛奶蛋白喂养或母乳喂养儿乳母避免牛奶蛋白饮食并辅以益生菌、黏膜保护剂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氨基酸配方粉有利于确立诊断及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脏直视手术后病人个体化液体入量指导方法。[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直视手术后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50例)和个体化指导组(50例),常规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量指导方法;个体化指导组采用护理程序的方法指导病人的液体入量。对病人实施两种液体入量指导方法前及指导后第2天、第4天、第6天均应用液体情况评估表评价病人体内的液体情况,根据得分情况分别统计出液体偏多、合适及不足的人数。采用视觉评分法(VAS)测评两组病人指导当日及第2天、第4天、第6天的舒适度。[结果]两组病人在指导后的第2天、第4天、第6天液体偏多、合适及不足的人数构成比以及舒适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护理程序为指导思想的个体化液体入量指导方法有效地保证了心脏手术后病人体内适当的液体量,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食道返流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总结胃食道返流病致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诊疗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符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20例患儿采用便携式pH自动记录仪进行24h食管pH值监测,检测阳性者给予抗返流治疗,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有12例(60%)pH检测结果阳性,给予抗返流治疗8~12周,随访6~12月,10例病情稳定,未见复发;2例因停药过早导致病情反复,再次用药后症状缓解。治疗期间未发现有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GERD是引起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因,因此,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尤其临床伴有呛奶、溢乳、吃奶差、呕吐等症状的患儿,应常规做食管24hpH值监测,确诊为GERD的患儿要坚持规范用药,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我院2012年1月~~12月期间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条鉴定细菌,用k-b划线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 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1 109例标本中分离出363例致病菌,致病率为32.7%(363/1 109).其中阴性杆菌238例,占21.5% (363/1 109);非发酵菌32例,占2.9% (363/1 109).其中阳性菌125例,占11.3%(363/1 109);葡萄球菌96例,占8.7%(363/1 109);链球菌29例,占2.6% (363/1 10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控制耐药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