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报告了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CT、SEP结果。体征与CT表现符合率31%,体征与SEP表现符合率81%,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3例内囊区单发梗塞灶的病人,分别出现P23-N30成异常、N20-P25成分异常、P22-N30和N20-P25成分均异常。提示临床表现与CT不符时,SEP波幅的异常可做为判断丘脑皮质通路完整性的敏感指标以及提供了皮层下损害时感觉与运动分离的SEP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出现神经系统20例次表现。13例次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者,均于SLE活动期发病,经大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0例次迅速缓解,提示与中枢神经系统内免疫异常有关,且临床表现为多一过性。7例次周围神经肌肉表现的病人中2例于SLE缓解期发病,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无效,提示缓解期SLE神经系统表现多为慢性经过。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病病人感觉障碍的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CVD)病人感觉障碍与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间的关系,方法:CVD28例感觉障碍的病人,21例只有运动障碍而地感觉障碍的病人和10例正常人进行SEP研究,结果:感觉障碍组患侧中枢传导时间(CCT)延长,与非患侧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感觉障碍组N20-P25和P15波幅比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无感觉障碍组。结论:CVD的感觉障碍与SEP的异常密切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受累的部位。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测量了9例SCD患者和45例正常对照组的正中神经,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峰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采用Zegers de Beyl等的方法测量正中神经的中枢传导时间(CCT)。结果 5例患者胫神经SEP的皮层P40成份消失,2例患者N24,P40IPL明显延长;常规法测量正中神经SEP,5例患者P14PL延长,6例患者P9-P14IPL延长,8例患者N13-P14IPL延长;采用Zegers de Beyl等的方法测量正中神经SEP的CCT,全部患者N11起点-P14起点间期异常,P14起点-N20起点间期正常,N11起点-N20起点的延长与N11起点-P14起点间期的延长有关,两种方法测量的正中神经SEP的结果一致。结论 SCD的CNS受损以脊髓薄束为重,楔束和下脑干丘系受损最为常见。采用Zegers de Beyl等的方法测量正中神经SEP的CCT,使得CNS功能损害的定位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CT、SEP结果。体征与CT表现符合率31%,体征与SEP表现符合率81%,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3例内囊区单发梗塞灶的病人,分别出现P22N30成分异常、N20P25成分异常、P22N30和N20P25成分均异常。提示当临床表现与CT不符时,SEP波幅的异常可做为判断丘脑皮质通路完整性的敏感指标以及提供了皮层下损害时感觉与运动分离的SEP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CVD)病人感觉障碍与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间的关系。方法:对CVD28例感觉障碍的病人,21例只有运动障碍而无感觉障碍的病人和10例正常人进行了SEP研究。结果:感觉障碍组患侧中枢传导时间(CCT)延长,与非患侧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感觉障碍组N20-P25和P15波幅比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无感觉障碍组。结论:CVD的感觉障碍与SEP的异常密切相关,SEP可以做为判断CVD时存在感觉障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很多糖尿病人因为生理疾患,导致心理自我否定,不再享有性福。事实上,只要调整心态,别压抑自己的性表达,在心态上把自己当成一个健康的人,其实性福并未走远。  相似文献   
8.
健康人上肢节段性H反射检测方法及正常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上肢节段性H反射的检测方法并建立健康人正常值。方法 对50名健康受试者上肢的4根周围神经、5个脊髓节段分布的6~7块肌肉分别检测。受试者均采取持续中等度随意收缩,刺激强度相当于诱发最大M波阈值的20%~40%,要求重复刺激lO次~20次。轨迹由计算机平均,并重复3轮。测量H反射起点潜伏期、侧间差、峰-峰波幅、波幅侧间比(小/大)。所测潜伏期、波幅与身高和年龄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双上肢H反射总引出率为97%。H反射潜伏期呈正态分布,变异小,重复性好,与身高相关有显著意义,与年龄、性别不相关。H反射波幅呈偏态分布,变异大。波幅与身高、年龄、性别均不相关。结论 采用随意收缩和计算机平均技术可以在健康成人上肢的多块肌肉中获得可靠、恒定的H反射。因此,它对于常规神经电诊断方法在探查神经病变中可以成为一项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