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甲状腺癌术后碘-131治疗的疗效,并探究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碘-131治疗后复发病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8年5月期间甲状腺癌术后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放射性碘治疗的474例患者进行随访,采用影像学检查筛选甲状腺癌患者的复发情况,并对这部分患者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测以评价细针穿刺细胞学在甲状腺癌复发患者中的诊断学价值。结果 474例甲状腺癌患者在接受碘-131治疗后,定期超声影像学筛查,筛查出甲状腺癌复发患者56例,超声影像学诊断筛查出甲状腺癌患者复发率为11.81%,对可疑复发的患者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筛查出甲状腺癌复发患者50例,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甲状腺癌复发患者50例,经病理学修正后碘-131治疗后甲状腺癌患者复发率为10.55%,超声影像学检查对甲状腺癌患者复发诊断的符合率89.29%,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复发符合率为100%。结论 超声影像学检查是甲状腺癌患者常规使用的复查手段,而对于超声检查发现的可疑淋巴结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准确率优于单纯的超声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内髓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与肾上腺髓脂肪瘤和正常骨髓组织的形态比较。方法采用HE染色、Gomori银染及TUNEL凋亡检测方法,观察1例原发于肱骨的骨内髓脂肪瘤的组织学特点、网状纤维程度及造血细胞凋亡比率,并与4例典型的肾上腺髓脂肪瘤和8例正常骨髓组织标本比较。结果骨内髓脂肪瘤骨小梁萎缩消失;造血细胞的增生程度在不同的区域变异较大(0~50%);局部可见成熟淋巴细胞的聚集灶;间质内出现管腔扭曲的厚壁血管;网状纤维染色()。上述特征亦见于肾上腺髓脂肪瘤,而与正常骨髓相悖。造血细胞凋亡率在上述组织中无明显差异。结论骨内髓脂肪瘤罕见,骨小梁缺如是其重要特征。病变的明确诊断依赖于临床、影像学和镜下形态学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组织冰冻切片检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对超声引导下穿刺的乳腺组织进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以得到病理学诊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BIOPINCE穿刺活检枪,超声引导下对31例乳腺疾病患者行病灶的组织穿刺,并即刻将获取标本行冰冻切片检查。结果 30例患者给出明确诊断,1例诊断不确定,诊断准确率为96.8%;自穿刺开始到得出病理学诊断,所需平均时间为56.3min。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组织冰冻切片检查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快捷,微创,无明显疤痕,患者乐意接受,且勿须增加新设备等优势,有临床应用价值。但应注意使用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我们尝试在超声影像引导下 ,以自动活检枪穿刺、获取乳房病变组织 ,并将获取标本立即行冰冻切片检查。现将临床开展情况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3月 ,用自动活检枪对 2 2例女性乳房疾病患者行超声引导下乳房穿刺组织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患者平均年龄 34 7岁 ,既往均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部分还做过近红外光扫描、钼靶X线、乳房导管造影、CT、MRI中的 1~ 2项检查 ,甚至有 2例做了PET检查。二、活检方法据病变部位 ,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超声下选定距离病变最短的进针方向和角度 ,体表做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A1(the high mobility group A1,HMGA1)在垂体腺瘤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与腺瘤侵袭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HMGA1蛋白在侵袭与非侵袭性腺瘤、复发与非复发性腺瘤表达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52例腺瘤HMGA1均呈阳性表达,信号定位细胞核分布较均匀。 HMGA1蛋白的表达率,在功能性与非功能性腺瘤间( P=0.79),不同免疫表型腺瘤间(P=0.2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侵袭与非侵袭性腺瘤((0.50±0.20) vs(0.24±0.17),P =0.000)),复发与非复发性腺瘤((0.60±0.20)vs(0.24±0.18),P=0.000)),微腺瘤、大腺瘤与巨大腺瘤((0.18±0.17)vs(0.40±0.23)vs(0.52±0.20),P=0.03)),HardyⅠ级、Ⅱ级与Ⅲ-Ⅳ级腺瘤((0.18±0.17) vs(0.30±0.20) vs(0.50±0.20),P=0.00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MGA1预测腺瘤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0.90)。当HMGA1表达率49.2%时,对腺瘤复发预测的特异性达90.5%,敏感度71.4%。结论 HMGA1表达水平与腺瘤的体积、侵袭性及复发显著相关,其预测腺瘤复发风险的准确度较高;HMGA1表达特点有利于病理医师对其准确与可重复性判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寻找GCDFP-15在大汗腺免疫组化染色中的最佳表达方法,从而更好地判断腋臭微创手术大汗腺残余.方法 收集20例腋臭微创手术刮出物标本,每例切6张免疫组化片,分成三组,分别采用不修复、微波高压修复、EDTA修复进行前处理,且每例2张切片分别用DAB显色3min和6min,比较染色效果.结果 微波高压修复且显色3min者显色最佳,阳性对比强烈,定位明确,背景清晰.结论 GCDFP-15采用微波高压修复,DAB显色3min,在大汗腺免疫组化染色中可达最佳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44和EPC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4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乳腺癌切除术的46例女性患者,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D44及EPCR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1)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CD44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6,P=0.017),在ER阳性乳腺癌明显低于ER阴性组、在正常乳腺样型的三阴型乳腺癌明显高于非正常乳腺样型的三阴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2,P=0.024;t=-4.209,P<0.01),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2)EPCR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8,P<0.01),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t=2.998,P<0.01)、组织学分级(t=4.082,P<0.01)、淋巴结转移(t=2.152,P=0.037)、临床分期(t=-2.378,P=0.022)、ER(t=-5.585,P<0.01),PR(t=-3.896,P<0.01)及增殖指数Ki67(t=2.197,P=0.033)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与患者的年龄及HER2无关(P>0.05),在三阴型(尤其是基底样型)乳腺癌及Luminal B型乳腺癌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非三阴型组及非Luminal B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63,P<0.01;t=3.653,P=0.003);(3)在乳腺癌中,CD44及EPCR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540,P<0.01)。 结论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EPCR在乳腺癌组织中均明显表达上调,2者具有正相关,但EPCR与更多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提示EPCR可更好地预测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较高临床分期等不良预后,并推测CD44及EPCR可能所标记为2种不同表型的乳腺癌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免疫组化操作全程中,不同环节干片对免疫组化染色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科室30例乳腺癌标本,每例各切4张切片,分为4组,同时进行ER标记的免疫纽化染色:第一组按正常步骤操作;第二组在修复时人为造成干片;第三组在修复后人为造成干片;第四组在滴加一抗后人为进行干片。其余操作完全同第一组。比较四组之间阳性表达和背景强度的差异。结果修复液不足时,淹没部分基本不影响阳性表达,而未淹没部分则全部为阴性,分界明显;但背景依然清晰,未受影响。修复后晾干与正常步骤操作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滴加一抗后如果干片,与正常操作步骤结果比较影响很大(P〈0.01):显色偏弱,表达不均,整张片子显得比较黄而且不太透明,边缘效应也较常见。结论在修复时不能干片.否则会造成假阴性;在冲洗步骤造成的干片,对染色结果无影响;在滴加抗体的各个步骤,必须防止干片.以避免造成假阴性及背景染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免疫组化操作全程中,不同环节干片对免疫组化染色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科室30例乳腺癌标本,每例各切4张切片,分为4组,同时进行ER标记的免疫组化染色:第一组按正常步骤操作;第二组在修复时人为造成干片;第三组在修复后人为造成干片;第四组在滴加一抗后人为进行干片。其余操作完全同第一组。比较四组之间阳性表达和背景强度的差异。结果修复液不足时,淹没部分基本不影响阳性表达,而未淹没部分则全部为阴性,分界明显;但背景依然清晰,未受影响。修复后晾干与正常步骤操作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滴加一抗后如果干片,与正常操作步骤结果比较影响很大(P<0.01):显色偏弱,表达不均,整张片子显得比较黄而且不太透明,边缘效应也较常见。结论在修复时不能干片,否则会造成假阴性;在冲洗步骤造成的干片,对染色结果无影响;在滴加抗体的各个步骤,必须防止干片,以避免造成假阴性及背景染色。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