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脂联素(APN)信号通路在心肌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对照组,心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损伤小鼠模型,每组8只C57BL/6J小鼠。ELISA法检测血浆APN水平,超声检测心功能,TTC法观察心肌梗死面积,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APN受体(adiponectin receptor,AdipoR),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分子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血浆APN〔(19.08±2.15)μg/ml〕相比,IPC组和MI/R组缺血30 min后血浆APN水平降低(P<0.01);与IPC组血浆APN〔(15.4±2.09)μg/ml〕相比,MI/R组血浆APN水平降至更低〔(13.95±1.75)μg/ml〕(P<0.05);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76.37±7.24)相比,MI/R组和IPC组左室射血分数(57.15±7.32和66.37±6.09)均降低(P<0.05);与MI/R组左室射血分数相比,IPC组左室射血分数升高(P<0.01);与对照组左室短轴缩短率(52.13±4.80)相比,MI/R组和IPC组左室短轴缩短率(37±8.14和44.9±6.52)降低(P<0.01);与MI/R组左室短轴缩短率相比,IPC组左室短轴缩短率升高(P<0.01);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3.13±0.59)mm〕相比,MI/R组和IPC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增加〔(3.50±0.48)mm和(3.23±0.50)mm〕(P<0.05);与MI/R组左室左室舒张末内径相比,IPC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减少(P<0.01);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内径(1.95±0.59)mm相比,MI/R组和IPC组左室左室收缩末内径增加分别为〔(2.26±0.48)mm和(2.15±0.21)mm〕(P<0.05);与MI/R组左室左室收缩末内径相比,IPC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减少(P<0.01);与对照组心肌梗死面积相比,MI/R组和IPC组心肌梗死面积增加(45.7±3.92,40.9±4.1)(P<0.01);与MI/R组心肌梗死面积相比,IPC组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减少(P<0.05);与对照组TUNEL阳性细胞相比,MI/R组和IPC组TUNEL阳性细胞增加(12.16±1.93和8.96±1.49)(P<0.01);与MI/R组TUNEL阳性细胞相比,IPC组TUNEL阳性细胞减少(P<0.05);与对照组Caspase-3活力〔(1.93±1.82)nmol/(h·mg)〕相比,MI/R组和IPC组Caspase-3活力增加〔(5.82±2.72和4.68±2.31)nmol/(h·mg)〕(P<0.01);与MI/R组Caspase-3活力相比,IPC组Caspase-3活力减少(P<0.05);与对照组心肌AdipoR1的表达(0.86±0.26)相比,MI/R组和IPC组心肌AdipoR1表达减少(0.57±0.15和0.72±0.22)(P<0.05);与MI/R组心肌AdipoR1的表达相比,IPC组心肌AdipoR1的表达增加(P<0.05);而AdipoR2的表达没有变化;与对照组心肌pAMPK/AMPK的表达(1.6±0.24)相比,MI/R组和IPC组心肌pAMPK/AMPK的表达减少(1.04±0.13和1.28±0.13)(P<0.05);与MI/R组心肌pAMPK/AMPK的表达相比,IPC组心肌pAMPK/AMPK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 缺血预处理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机制部分可能在于心肌APN/AdipoR/AMPK信号通路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长球囊血管成形术联合长支架置入术long balloon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lus long stent implantation, LBPTALS)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联合普通支架置入术(ordinary balloon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lus ordinary stent implantation, OBPTAOS)对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下肢血管造影证实为股浅动脉狭窄单支病变的糖尿病下肢缺血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LBPTALS,OBPTAOS术。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h、术后7d分别抽取患肢静脉血样,以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0)浓度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非平衡法放射免疫测定血浆内皮素(ET-1)浓度。结果:两组患者靶病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BPTALS组的手术时间、夹层数、置入支架数明显低于OBPTAOS组(P〈0.05)。LBPTALS组的球囊扩张次数明显少于OBPTAOS组(P〈0.01),LBPTALS组术后即刻、术后2h、术后7d的血清NO浓度、NOS活力高于OBPTAOS组(P〈0.05),血浆ET-1浓度低于OBPTAOS组(P〈0.05)。术后7d血清NO浓度、NOS活力开始恢复,但仍低于术前(P〈0.05)。术后7d血浆ET-1浓度开始恢复,但仍高于术前(P〈0.05)。结论:LBPTALS对糖尿病下肢缺血患者血清NO浓度、NOS活力、血浆ET-1浓度的影响,即对血管内皮功能减退的影响小于0BPTAOS,可能是前者减少内皮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长球囊血管成形术联合长支架置入术(LBPTALS)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联合普通支架置入术(OBPTAOS)对血清IL-6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经下肢血管造影证实为股浅动脉狭窄单支病变的糖尿病下肢缺血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长球囊血管成形术(LBPTA)及长支架(LS)或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OBPTA)及普通支架(OS)。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2h和6h抽取患肢静脉血测定血清IL-6含量,另于术前,术后6、24和48h抽取患肢静脉血测定血清CRP的浓度。血清IL-6和CRP的浓度均以ELESCA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靶病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BPTALS组的手术时间、夹层数、置入支架数和球囊扩张次数明显低于OBPTAOS组(P(0.05~〈0.01)。OBPTAOS组IL-6浓度在术后即刻开始高于LBPTALS组,术后2h和6h差异进一步增大(P〈0.01)。OBPTAOS组的CRP浓度在术后6,24和48h都明显高于LBPTALS组(P〈0.01)。结论:LBPTALS对糖尿病下肢缺血患者血清IL-6和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均小于OBPTAOS,前者这种减轻炎症反应的影响,可能是其减少再狭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长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术后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长球囊血管成形术预防再狭窄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患者40例,实验组20例,行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对照组20例行短球囊血管成形术,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h采取股静脉血,检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纤维蛋白肽A(FPA)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的t—PA含量在术后即刻均降低,术后24h实验组的较术后即刻有明显恢复(P〈0.05),且较对照组的显著(P〈0.05),两组分别为(33.30±3.20)ng/ml,(31.01±0.89)ng/ml。PAI-1含量术后两组均显著升高(P〈0.05),24h两组患者均显著降低,实验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分别为(44.33±0.75)ng/ml,(47.86±2.52)ng/ml。FPA含量术后两组均显著升高(P〈0.05),24h两组均显著降低,实验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手术前、后t—PA、PAI-1、FPA含量的变化.提示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对糖尿病足治疗有效,可能降低血栓事件发生,预防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1(branched-chain-amino-acid aminotransferase 1,BCAT1)调节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的作用并探讨机制。 方法 从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附睾白色脂肪中分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腺病毒转染ADSCs中分别过表达或敲低BCAT1表达后给予过氧化氢(hydrogen dioxide,H2O2)刺激诱导ADSCs凋亡。利用CCK-8细胞活力分析、cleaved caspase-3表达及TUNEL染色评估ADSCs凋亡。利用P53特异性抑制剂PFT-1α探讨P53信号在BCAT1调节ADSCs生存的分子机制。 结果 BCAT1而不是BCAT2是ADSCs的主要表达亚型。H2O2刺激诱导ADSCs凋亡时BCA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使用shRNA敲低BCAT1表达加重而过表达BCAT1显著减轻H2O2诱导的ADSCs凋亡(均P<0.01)。敲低BCAT1导致H2O2刺激的ADSCs中P53下游靶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提示P53信号活化(均P<0.01)。PFT-1α可以逆转BCAT1敲低恶化的ADSCs凋亡(均P<0.01)。 结论 BCAT1通过P53信号调节ADSCs生存。BCAT1可作为促进ADSCs存活、增强其心肌保护作用的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6.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s)是一种新发现的蛋白超家族,目前认为CTRP家族至少包括15个成员。CTRP3是一种在脂肪组织中强表达的新型脂肪因子,具有多种作用,如降低葡萄糖水平,抑制肝脏中的糖原生成,增加血管生成和抑制炎症反应等。诸多研究证明,CTRP3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存在相关性,并参与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现对CTRP3在冠心病及其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1q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s-3,CTRP3)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检测ACS患者206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208例血浆中CTRP3。结果 与SAP相比,ACS患者血浆CTRP3和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显著降低(P<0.01)。校正年龄和性别后,CTRP3与血糖(r=-0.121,P<0.01),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r=-0.152,P<0.01)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12,P<0.01)和脂联素(r=0.136,P<0.01)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高三分位数CTRP3组相比,中三分位数CTRP3组OR值5.08(95%可信区间,1.69-13.43),低三分位数OR值8.17(95%可信区间,2.36-28.36)。结论 CTRP3与ACS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细胞移植组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微导管注入左、右冠状动脉。两组术前,术后24h、48h,1、3和6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hs—CRP),术前,术后1、3和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6min步行试验检查。结果:细胞移植组术后24h、48h,1、3和6个月血常规及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和自身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细胞移植组6min步行路程增加,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但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间左室舒张末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围手术期及术后6个月随访中未见任何严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肢体动脉内膜出现粥样斑块、中膜变性或钙化、腔内继发血栓形成,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致残率极高,长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长支架植入术避免了血管内膜的大范围撕脱而成为一种有效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因心脏结构高度复杂、心肌组织有很高的机械顺应性,心肌组织工程对材料的要求高。以往研究表明Ⅰ型胶原和胶原海绵材料均适宜心肌细胞生长及分化。 目的:拟进一步对比观察胶原海绵和温敏型Ⅰ型胶原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容性, 为心肌组织工程选择更理想的载体材料。 设计、时间及地点: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实验室2007-03/10完成对比观察设计的实验。 材料:胶原海绵由上海其胜制剂有限公司提供;温敏型Ⅰ型胶原由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中心提供。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复合于胶原海绵和温敏型Ⅰ型胶原材料,共同培养7 d,分别于培养第1,3,5 和7天取材。 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形态及附着情况;MTT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①扫描电镜检测显示温敏型Ⅰ型胶原材料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黏附优于胶原海绵材料,细胞在Ⅰ型胶原材料中生长连接成片,表面有大量分泌颗粒。②MTT检测表明在培养第1,3,5,7天温敏型Ⅰ型胶原材料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活性(吸光度值)及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均高于胶原海绵材料(P < 0.01)。 结论:温敏型Ⅰ型胶原体外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容性优于胶原海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