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体外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出现分流管堵塞、感染、排异反应等现象。术后随访3个月~1年,24例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7例症状有改善,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变。结论体外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安全、有效,术后对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的患者很容易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发扬我国民间传统中医治疗痧症的方法。方法:根据前人治痧经验,运用腋下捏筋、手指拉拔、穴位按摩、针刺放血及配合通用解痧汤综合治疗痧症200例。结果:急性痧症177例全部治愈;慢性痧症18例,治愈16例,好转2例;痧症凶候5例,治愈3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治疗中无1例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综合治疗痧症疗效迅速,远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一种常见的多病因、多表现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老年人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较年轻人低,且常伴有糖尿病、哮喘、肥胖等疾病,所以更易发生RE[1-2]。部分患者夜间胃脘部烧灼痛、失眠、情绪低落等症状明显,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及胃动力药治疗后症状仍反复出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笔者应用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联合半夏泻心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43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夏雷  王美美  季晓军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9):979-979,984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联合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方法将TCI与BIS联合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并与传统人工输注方法相比较。结果A组(BIS监测指导TCI组)T1、T2时点MAP下降幅度小于B组(手控给药组)(P〈0.05);A组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均明显小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TCI联合BIS监测可比较安全地用于老年人及高危人群无痛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溃疡2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5年来,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溃疡200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患者,女性,43岁,因“头痛3个月逐渐加重伴视物不清2周”入院。查体,左眼视力1.0,右眼视力0.6,余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小脑梗死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梗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调节脱水剂的用量。结果颅内压监测5~15d,平均7.8d,无探头植入引起的颅内大出血,1例发生颅内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经过术后3个月~1年的随访,根据GOS评分: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2例。结论小脑梗死患者手术后持续监测颅内压,可指导降颅压药物的实施,能及早、安全拔除脑室引流,对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9例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并发症15例,占同期的16.8%,其中术后2~3周血肿复发7例;颅内积气4例;硬膜外血肿1例;脑挫裂伤2例;脑内血肿(76岁高龄)1例.本组除1例高龄患者术后发生脑内血肿家属放弃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出现颅内感染.结论 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只要选好适应证、定位准确、控制好针在血肿腔的长度(中青年)、彻底引流血肿、严格无菌操作,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岩斜区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经改良颞下岩骨嵴入路切除此类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岩斜区表皮样囊肿患者采用改良经颞下岩骨嵴入路的治疗情况.结果 肿瘤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改良经颞下岩骨嵴入路创伤小、操作简便、暴露充分,可适用于岩斜区表皮样囊肿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