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在本院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170例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近期预后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70例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死亡9例(5. 29%),植物生存10例(5. 88%),重度残疾19例(11. 18%),不良预后总发生率为22. 35%(38/170)。单因素分析得出不良预后发生率在年龄、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血肿量、手术方式、合并颅内其它损伤、并发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60岁、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12 h、合并颅内其它损伤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 05),术前GCS评分≥9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1. 507,P 0. 05)。结论高龄、瞳孔发生变化、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超过12 h、术前GCS评分偏低、合并有其它颅内损伤均会增加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残疾或死亡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脾外伤保脾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自1990-01-2002-02共收治小儿钝性脾外伤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5-12岁。按Feliciano脾外伤分级:Ⅰ级5例,Ⅱ级12例,Ⅲ级14例,Ⅳ级6例,Ⅴ级3例,复合伤13例,合并失血性休克5例,手术治疗33例,非手术治疗10例,手术组中全脾切除28例,部分脾切除3例,ZT胶修补2例,非手术组中1例治疗失败中转手术,结果:全组痊愈,无死亡及与脾损伤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儿童钝性脾外伤的保脾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儿童脾外伤的治疗应根据临床表现尽可能地保留脾脏功能。  相似文献   
3.
骨肉瘤是实体性的肿瘤且血运丰富,其生长和转移都有依赖于肿瘤中血管的生成。已发现多种骨肉瘤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其中一些血管生成因子和患者的预后及病程转归密切相关。文中就近年发现和骨肉瘤预后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痔血胶囊引起亚急性肝损害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痔血胶囊引起亚急性肝损害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21岁。主因乏力、尿黄、纳差、厌油10d于2008-10-21入院。2008—08—03因肛瘘修补术后,口服痔血胶囊2粒,3次/d,服药12d后,减量为2粒,2次/d,继续服药12d后停药,服药期间患者无不适。既往无慢性病及长期服药史,无肝炎病史及家族史。入院查体:T37.0℃,心率、呼吸、血压无异常。全身皮肤、  相似文献   
5.
秦恩强  周志平  赵敏 《北京医学》2004,26(6):424-424
患者女,44岁,因头痛1个月,于2004年6月16日入院.患者于5月15日出现头痛,为枕部及顶部波动性疼痛,服用止痛药后可稍缓解.当地医院考虑神经性疼痛,给予对症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6.
弗来莫星(Flemoxin)可溶片的有效成份为羟氨苄青霉素,为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我们以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8岁.四川来京务工40d,因发热、头痛、呕吐5 d,视物不清3 d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1℃,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5/105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CUB)患者疾病不同进程中T细胞的极化状态,为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健康人和43例CHB患者疾病不同进程中(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外周血中的Th1、Th2和Tc1、Tc2细胞频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IFN-y和IL-4水平.结果 CHB患者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及治疗,总结规律,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收治的5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为青年人群,平均(22.2±5.6)岁,主要症状包括发热54例(96.4%)、乏力34例(60.7%)、咽痛44例(78.6%);主要体征为淋巴结肿大46例(82.1%)、脾大40例(71.4%)、肝肿大14例(25.0%)、皮疹14例(25.0%)。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10~9/L 41例(73.2%),淋巴细胞比例高于正常51例(91.1%)。肝功能异常者56例(100%)。EBVIgM和EBVDNA阳性率高,分别为89.3%和61.2%。治疗以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结论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多见于青年人群,临床表现多样,发热持续时间长,早期易误诊,检测EBVIgM和EBVDNA对早期确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男,52岁。因发热伴巩膜黄染、尿黄1个月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0℃,无畏寒、流涕,4天后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如浓茶样,在当地医院查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布氏杆菌、伤寒、斑疹伤寒、EB病毒等病原学检查均阴性,丙氨酸转氨酶(ALT)478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23U/L,白蛋白(ALB)41g/L,直接胆红素(Bill)99.4μmol/L,骨髓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