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8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医院服务质量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2019年4—6月期间在哈尔滨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对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患者对医院总体服务的满意度较高,综合满意度平均分为7.71。利用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公因子,按影响住院患者满意度因子按贡献度大小排名,依次为医务人员因素(7.06)、患者感知因素(6.59)、医院自身因素(6.34)。结论医务人员因素、患者感知因素、医院自身因素均对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影响,医院应从重视医疗效果、改善患者体验、优化诊疗流程等方面不断加强服务质量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背景 骨量肌量减少性肥胖综合征(OSO)是一种严重损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对疾病进行临床分型可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基于OSO诊断变量间的相关性对OSO进行分型,并探寻OSO的结构特征,可为OSO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 探索OSO的结构特征,为实现OSO的个体化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年龄≥60岁的老年O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OSO诊断变量〔四肢骨骼肌指数,握力,体脂百分比(BF%),腰椎1~4(L1~4)、髋部、股骨颈骨密度(BMD),体质指数(BMI),腰围,步速〕、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常见慢性病患病情况等方面的资料。在利用因子分析法对OSO诊断变量数据进行分析前,采用KMO检验、Bartlett's球形检验评价OSO诊断变量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1.000的成分,并运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得出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矩阵。根据因子正交旋转矩阵,对公因子进行命名。基于公因子得分,利用离差平方和系统聚类法生成树状结构并对患者进行分类,通过比较不同类别患者间诊断变量水平和临床特征的差异,分析OSO的结构特征。 结果 共纳入107例老年OSO患者。KMO值为0.688,Bartlett's球形检验χ2=492.374,P<0.001,表明OSO诊断变量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按特征根>1.000的标准可提取3个公因子(骨质疏松因子、肌肉+体脂因子、肥胖因子),3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408%,各诊断变量在所属公因子上的载荷值为0.770~0.91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共将OSO患者分为3类。不同类别人群四肢骨骼肌指数、握力、BF%、BMDL1~4、BMD髋部、BMD股骨颈、BMI、腰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1类人群的BMDL1~4、BMD髋部、BMD股骨颈均低于其他两类人群(P<0.05);第2类人群的BMI和腰围均低于其他两类人群(P<0.05);第3类人群的四肢骨骼肌指数、握力和BMD均高于其他两类人群,BF%低于其他两类人群(P<0.05)。不同类别人群性别、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分布、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类人群中本科以下学历者占比高于第3类人群(P<0.017);第2类人群TC水平高于第3类人群(P<0.05);第3类人群个人月收入≥5 000元者占比,以及UA、Cr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类人群,女性占比低于其他两类人群(P<0.05或P<0.017)。 结论 可从骨质疏松、肌肉与体脂、肥胖3个方面对OSO诊断变量进行概括和解释;OSO患者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应用多元统计学方法研究OSO患者的结构特征,有助于实现对不同类型OSO患者的个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比较不同政策实施效果,为医保整合改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对医保基金的相关变量进行建模。结果:通过MedModel模型对天津市城乡医保整合策略进行优化得出,当采取中档筹资、高档报销的城乡医保整合模式时,城乡医保基金结余率为36.83%。结论:采用中档筹资、高档报销的城乡医保整合模式是今后医保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迫切需要新的慢性病管理方案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并降低死亡率,因此整合医学理论进入人们视野。其符合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可整合现代多学科发展优势,多方位综合管理慢性病,尤其适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本文就整合医学在心血管疾病管理的国内外现状进行综述,提出心血管疾病的整合管理,探索我国可行的心血管疾病整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立足于项目组前期研究的成果上,积极探索吉林辽宁两省目标设置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受目标设置影响下的工作落实结果情况,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 方法以系统穷尽的方式收集吉林辽宁两省2000至2017年有关目标与工作落实情况的指标,利用Spearma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吉林辽宁两省目标设置对于突发应急工作落实情况的影响。 结果吉林辽宁两省突发应急领域的目标设置水平与工作落实情况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17年,吉林目标设置水平与工作落实情况分别为46%与60%,辽宁为60%与53.3%,且目标设置水平与工作落实呈正相关。 结论有公众需要为依据且定量可考的目标设置对于工作落实、推进、完善具有积极的正反馈作用,建立科学量化的突发应急目标设置评价体系是适宜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背景 在我国,慢性呼吸道疾病(CRD)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慢性病之一,长期的医疗费用支出给其及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使其陷入贫困的风险增大。在医保制度实现人口宽度全民覆盖的背景下,是否有效缓解了中老年CRD患者的疾病负担,减轻了因病致贫风险(IME)等问题已然成为掣肘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目的 通过多维度分析,系统把脉和精准锁定我国中老年CRD患者这一健康贫困高危群体发生致贫的脆弱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于2019年7月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微观数据,以920户(2 106例)中老年CRD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WHO推荐的灾难性卫生支出(CHE)、IME方法测算其疾病经济负担,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CRD患者发生CHE的影响因素。结果 920户家庭总体CHE发生率为20.65%(190/920),IME发生率为7.83%(72/920),其中合并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家庭CHE发生率最高,为44.00%(11/25)。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户主,家庭是否有住院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病种类,户主参加保险类型CH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主为女性、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家庭有住院患者、合并3种及以上慢性病、其他和未参保户主是灾难性卫生支出高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RD患者自身健康能力的缺失,叠加住院、合并其他类慢性病等多种健康脆弱性,加剧CHE发生风险。现有医保制度,仅保障了老年CRD患者进入卫生领域的权利,缺乏对CRD患者中,其他和未参保家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家庭的制度倾斜和贫困人口的精准锁定,需进一步加强对高卫生服务利用群体的医保覆盖深度与高度,加强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与疾病应急救助等多路径健康保障体系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全国暴发与蔓延给防控带来巨大的挑战,公立医院作为传染病疫情救治的主战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由于新发疾病的不确定性,此次疫情早期的风险识别、风险预警,乃至此后的救治等链条都存在着亟待完善之处,更需要在未来的医院卫生应急风险防控上基于多部门、多系统的协同治理,在提高风险意识、完善应急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常态化的预案管理等方面提高疫情分析和研判能力,同时借力互联网医疗的信息对接、共享与交流提升诊疗能力,最大限度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公众医疗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情境下公众医疗服务满意度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和疫情严重程度的差异,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各随机抽取2个省份开展问卷调查。应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对公众医疗服务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96名公众中,对医疗服务表示满意的有778人,满意度为78.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疗挤兑情境下公众医疗服务满意度与政府医疗救助对象、公众情绪状态、就医延迟和就诊机构类型有关,其OR值(95%CI)分别为4.225 (2.810, 6.444)、 0.710 (0.605, 0.833)、 3.133 (2.238, 4.387)、 0.543 (0.391,0.755)。结论 医疗挤兑情境下公众对医疗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建议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提升互联网医疗的普及度和服务水平、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情境下公众医疗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