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病中应用指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CBP在危重病领域使用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ICU收治并接受CBP治疗的危重病患者96例(CBP治疗279次)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其接受CBP治疗前的危重病评分、全身机能状况、原发疾病种类和使用CBP治疗的原因等进行相应比较。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危重病评分较高(P<0.01),压力调整心率、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均较高(均P<0.01),血糖也较高(P<0.05),而血清胆固醇和白蛋白较低(P<0.01),血小板计数也较低(P<0.05);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时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者死亡率较高(P<0.05),脑出血和多发伤患者需要接受CBP治疗时预后也较差。结论CBP治疗可以短期减轻患者的病情,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但患者的预后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原发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和出现肝功能不全等;并据此提出使用CBP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出血的处理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82例心内直视术后出血的围术期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手术止血效果良好,无再次开胸止血病例。结论 仔细的手术止血技术及围术期及时处理凝血功能异常,可显著减少再次开胸止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SARF)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老年SARF患者59例,均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根据患者第28天存活状况,分为存活组25例,死亡组34例.在患者接受CBP治疗前和停止CBP治疗后次日晨,采血检测血常规、T细胞亚群、凝血指标、血液生化和动脉血气分析等,并进行危重病评分. 结果 CBP治疗前,存活组血清肌酐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较死亡组高(均为P<0.05),CD3+、CD8+较低(均为P<0.01),但CD4+/CD8+较高(P<0.05);CBP首次治疗持续时间长(P<0.05).CBP治疗后次日晨,存活组血尿素、血钠和血磷较低(P<0.05),阴离子间隙和血浆渗透压也较低(P<0.05),血小板计数较高(P<0.05),CD3+、CD4+较高(P<0.05).如果以CD3+、CIM4+和CD8+的CBP治疗前后差值绝对数比较,CBP治疗后,存活组变化更大(均为P<0.01).两组CBP治疗前危重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是否能有效控制原发病、首次CBP治疗持续时间、CBP治疗后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和内环境状况等可能是影响老年SARF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Taqman技术,建立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对肺癌组织中Ⅳ型胶原α3链[α3(Ⅳ]]mRNA表达进行定量及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α3(Ⅳ)基因NC1结构域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优化反应体系的条件,以不同质粒DNA含量为标准品和其循环阈值(Ct值)制作标准曲线,检测肺癌组织中α3(Ⅳ)mRNA含量;并对本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Western blot法检测tumstat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α3(Ⅳ)基因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为800拷贝/μl;在103~108拷贝/μl之间与Ct值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PCR扩增效率为99.4%;肺癌组织中α3(Ⅳ)mRNA表达定量检测发现,48例肺癌患者肺癌组织α3(Ⅳ)mRNA组含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组织中tum-statin蛋白表达下调/缺失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临床监测发现肺癌患者癌组织α3(Ⅳ)mRNA含量检测和TNM分期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α3(Ⅳ)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FQ-RT-PCR检测α3(Ⅳ)mRNA的表达为肺癌转移、预后判断、临床治疗等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达标后采取限制性液体管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4-12~2007-12入住安徽省立医院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56例,入选病例必须严格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且既往无肾功能不全病史.按EGDT方案复苏,达标后随机分为限制性补液组和非限制性补液组,并采集病例相关数据.观察28 d,随访完成病例36例.比较不同组间患者脱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无脏器衰竭时间和病死率等.结果 限制性补液组与非限制性补液组28 d病死率和无脏器衰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脱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液体复苏达标后实施限制性补液可以尽早脱机,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6.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1例脓毒症患者在CBP治疗前后采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比值,同时检测血及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观察CBP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TNF-α的变化。结果CBP治疗后APACHEⅡ评分降低(P<0.001),CD3~ 、CD4~ 、CD4~ /CD8~ 比值均较CBP治疗前升高(P<0.001、P<0.001、P<0.05),而CD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BP治疗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对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冷血钾心肌保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2000年2月至2002年12月中159例病人用该方法即先用含高钾的血停跳液使心脏完全停跳,再用含钾或无钾的冷血维持。结果 所有病人全部安全脱机,无一例死亡。松开主动脉阻断钳前测血钾浓度基本正常范围。结论 冷血钾停跳心肌保护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心肌保护方法,它吸入了目前常用的心肌保护方法的优点,预防心肌再灌注损伤,对危重或需要长时间主动脉阻断的病人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方法和经验。方法:1998.7~2002.10中共159例病人用该灌注方法,即在常温或浅低温下、上下腔静脉阻断、心脏在有持续血供、主动脉阻断或不阻断心脏跳动的情况下进行的心内直视手术,主动脉阻断时冠状静脉窦持续逆灌。结果:所有病人全部安全脱机,一例因术后出血、一例因低心排而死亡,死亡率1.26%,余均康复出院,未发现气栓并发症。鼻温≤30℃与鼻温>30℃两组病人室颤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转机时间≤60分钟与转机时间>60分钟患者血尿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脏不停跳心肌保护方法由于心肌有持续的氧合血供应,不存在心肌缺氧过程及再灌注损伤,且体外循环辅助时间短,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有利于各器官的保护。但浅低温、主动脉不阻断、视野回血较多吸引破坏增加,又使该方法表现出潜在的危险性,故临床应用有一定的范围,特别在术中回心血多的病人要注意,且应用范围与手术医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本实验室萎缩性胃炎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的最佳诊断临界值,探讨与非萎缩性胃炎的关系以及胃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8例萎缩性胃炎,40例非萎缩性胃炎和35例正常对照者PG和G-17浓度和HP—IgG抗体定性检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立本实验室各指标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诊断临界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I、PGR和G-17水平显著降低(尸〈0.01),非萎缩性胃炎组只有血清PG-I水平显著降低(P〈0.01);根据ROC曲线和约登指数得出PG—Ⅰ、PGR和G.17诊断萎缩性胃炎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74μg/L(敏感度0.632,特异度0.857)、6.2(敏感度0.658,特异度0.943)和5.1pmol/L(敏感度0.816,特异度0.676);当PG—Ⅱ〈9.6μg/L,PG—Ⅰ〈74μg/L的敏感性提高至0.803,而特异度降至0.826;正常对照组HP感染阳性者血清PG—Ⅰ和G.17水平明显高=F阴性者,PGR明显低于阴性者(P〈0.01),萎缩性和非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阳性者胃黏膜各指标与阴性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供本地区临床进行人群筛查和辅助诊断诊断萎缩性胃炎的血清PG-Ⅰ、PGR和G-17检测界值,初步进行了与非萎缩性胃炎各指标的比较,HP感染对正常对照组胃黏膜血清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对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血管内皮损伤与病情演变之间的关系。方法17例重症脓毒症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共25次,观察患者接受CBP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次日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象、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等变化;根据患者接受CBP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血标本时间不同,分为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CBP治疗后组vWF较治疗前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组APACHEⅡ和MODS评分也较治疗前组明显降低(P〈0.05);CBP治疗前组,vWF与血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计数(PLT)呈正相关(P〈0.01),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P〈0.05);CBP治疗后组,vWF与WBC和D-二聚体均呈正相关(P〈0.01,0.05)。CBP治疗后存活组患者,vWF仅仅与血WBC呈正相关(P〈0.01);而CBP治疗后死亡组患者,vWF与总脱水量及红细胞比积呈正相关(P〈0.01),而与PT-INR和APTT呈负相关(P〈0.01,P〈0.05)。结论CBP治疗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在CBP治疗过程中,脱水过多,又可能加重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