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符琰  李俊英  余春华  向秋芬  汤辉 《华西医学》2010,(11):2101-2102
目的了解规范化培训护士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知识的认知及掌握情况。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2009年-2010年已在医院肿瘤科轮转工作过的57名规范化培训护士进行PICC维护知识的不记名调查。结果规范化培训护士对揭除穿刺处敷料的方向、穿刺处皮肤消毒面积、PICC导管是否可直接接触无菌胶带、脉冲式冲管及正压式封管的方法等内容,回答正确率均在90.9%以上;而对于PICC术后首次更换敷料的时间、注射器型号的选择、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内容,回答正确率为69.09%。结论为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PICC维护质量安全,对规范化培训护士进行具有针对性、持续性、全面性的PICC维护培训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临终关怀对癌症病人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3月~2004年9月已病理确诊的60例临终癌症病人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3例,临终关怀的对象为病人和家属,除常规对病人进行护理以外,还对家属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27例,临终关怀的对象为病人,只对病人进行常规的护理.结果 除环境领域(P>0.05)外,试验组总的生活质量得分(P<0.001)、生理领域(P<0.001)、心理领域(P<0.005)、社会领域(P<0.05)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与国内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国内常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病人家属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经济状况方面均有差异性(P<0.05).2组病人家属总的生活质量评价和自身健康总的主观评价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终关怀的对象不仅仅为病人,重要的是还要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支持,有利于家属顺利渡过居丧期,理智地复原,提高病人家属的生活质量,这对于提高社会人群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临终病人家属的关怀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分析置管前血液检测指标对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因需要化疗进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在置管前进行外周静脉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FIB)、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凝血酶原时间(PT)等血液指标检测。于PICC置管前、及置管后7 d、14 d、21 d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置管侧上肢静脉进行检查,了解有无血栓发生,分析置管前血液检测指标与血栓发生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61例恶性肿瘤并进行PICC置管患者,39例患者(24.22%)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血栓组)。其中,无症状血栓34例(占血栓组87.18%)、有症状血栓5例(占血栓组12.82%),发生时间为置管后(9.15±4.59) d,79.49%(31/39)的血栓发生在置管后7 d内。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患者置管前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0岁以下的血栓组患者(n=16)FIB、PLT水平高于非血栓组患者(n=70)(P<0.05)。结论FIB升高增加了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60岁以下置管患者尤应注意FIB、PLT水平。  相似文献   
4.
Fenwick于1979年提出出院准备度的概念,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情况进行综 合分析,从而判断其是否具有离开医院、回归社会进行康复和复健的能力[1].目前,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肺癌患者提供安全的化疗用药静脉通道,保护患者外周血管不受损害,减少频繁 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研究显示PICC带管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住院患者[2],而并发症是影响PICC 留置时间的重要因素[3].现在国家及各级医疗机构尝试缩短平均住院日,进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 费用.平均住院日的缩短,意味着患者出院时可能还未完全掌握PICC维护及并发症的观察等相关知识.因此,对 肺癌PICC带管患者出院准备度的评估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 RHDS)探讨肺癌PICC带管患者出院准备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IP方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副反应,并与传统方案进行比较,探讨护理对策.方法:61例确诊的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随机分为IP方案组(n=30)和传统方案组(n=31),给予不同的方案进行化疗,详细观察化疗药物毒副反应,总结护理经验.结果:IP方案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方案组(P<0.05),而腹泻重于传统方案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P方案组血液学毒性轻于传统方案组,而肠毒性反应腹泻重于传统方案组.通过化疗前采取预防措施、化疗中的密切观察和及时的对症处理,这些毒副作用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化疗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肿瘤科的急症,是由于右侧胸腔内肿瘤直接侵犯并压迫上腔静脉或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上腔静脉,导致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液部分或全部受阻,从而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的呼吸困难、面颈部肿胀以及上半身浅表静脉曲张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癌肿直接浸润和压迫所致的SVCS占90%以上,其中肺癌占70%~80%。现将我科收治的29例肺癌合并SVCS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自美国发现氮芥,开创药物治疗肿瘤已50多年。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1]。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国内报道是0.1%~6.0%[2],国外报道是5%[3]。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严重者须外科清创、植皮,引起医疗纠纷[4]。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定为四级医疗事故,更是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压力和责任。由此可见,掌握化疗药外渗的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结合塞丁格(MST)技术在改进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面的适用性和优越性。方法选取108例采用血管超声结合MST技术行PICC置管的患者及108例采用常规直视盲穿PICC的患者,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所需时间、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8.89%高于盲穿组的72.22%(P=0.002);一次置管成功率82.41%高于盲穿组的57.41%(P=0.000);穿刺失败率0.09%低于盲穿组的7.4%(P=0.017);导管颈内异位2例(P=0.003)、穿刺点渗血2例(P=0.017)、静脉炎3例(P=0.001)、导管堵塞1例(P=0.010)分别低于盲穿组的13、10、18、9例;两组置管所需时间超声组〈15min15例,15~25min72例,〉25min21例;盲穿组〈15min12例,15~25min70例,〉25min2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结论血管超声结合MST技术行PICC置管具有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和并发症的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优化的PICC的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癌性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晚期癌症患者约50%-70%有疼痛。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疼痛是最令人恐惧的、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对于医生来说,疼痛目前仍然是诊断、治疗过程中棘手的问题。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癌症患者700万,其中至少有400万人忍受着癌症疼  相似文献   
10.
晚期肾癌应用白介素-2进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常用的方法.本文通过对13例肾癌患者静脉输注白介素-2的临床观察,为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依据,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药物副反应症状,顺利完成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