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们自1990~1998年在尿毒症病人身上使用药物时出现严重的精神症状共7例,其中抗生素4例,抗病毒药2例和善得定1例。1临床资料抗生素类 例1,男,38岁,1993年入院。诊断:尿毒症,双侧支气管肺炎。治疗:腹透,氨苄青霉素2g静滴,Bid,泰宁1g静滴,q12h。第7天出现烦躁不安。精神错乱。持续12天直到肺炎治愈,停用泰宁后第4天精神症状消失。例2,男,41岁,1990年入院。诊断:尿毒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治疗:维持性血透已9年,按原来方案继续行血透。复达欣8g/d,第5天出现幻视幻觉兴奋不安。加强血透由每周10h增至15h无效,随着…  相似文献   
3.
院内感染控制和预防的精细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平均约为10%左右[1].群发性的院内感染不但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造成了病人严重的健康损害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对医疗管理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因此控制院内感染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及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在西方国家开始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21世纪以来,精细化管理不但在我国工业企业进行了成功的应用,而且在卫生管理领域也逐步引入了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理念.院内感染的特点是获得性,包括入院后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病原菌从而导致院内或出院后发生的各种感染.因此医院应采用精细化管理,注重院内感染可能发生的每一个细节,制订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一种新的脑室外引流装置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室外引流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中应用较为广泛[1] 。由于简易橡胶管接引流袋引流脑脊液具有开放次数多、计量欠精确、引流水平不易掌握等缺陷 ,我院重症监护室从 1999年 10月起引进美国Medtronic公司生产的脑室外引流装置 1套 ,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 30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35~ 72岁 ,平均年龄 5 4岁。其中脑出血破入脑室行颅内血肿清除及脑室外引流术 2 2例 ,单纯行脑室外引流术 8例。一般在术中即安置脑室外引流管 ,术毕转监护室后接上脑室外引流装置。1 2 方法1 2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文化建设对监护室护士压力的影响.方法 分析监护室护士的压力源;提出室护理文化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护理队伍的建设、护士长的舒适管理方式、科室成员支持系统的建立、护士的继续教育、与国外护理同仁的紧密联系.结果 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大减轻,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结论 护理文化建设有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促进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室间隔缺损(VSD)约占先心病发病率的20%,绝大多数 VSD 发生在膜部,即室上嵴下型。以往主要通过外科开胸关闭缺损,手术创伤大且疤痕明显。1997年 Amplatzer 封堵器在临床开始应用。膜部 VSD 由于靠近主动脉瓣、房室瓣及  相似文献   
8.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护理,通过总结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及扩张性心肌病患者20例的护理经验,提出术前完善的准备、术中娴熟紧密的医护配合,以及术后对心力衰竭加重、再次心肌梗死、心包填塞、血管迷走反射、造影剂肾病等的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保障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心脏介入治疗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心导管技术蓬勃发展,已形成一门新兴的学科-介入性心脏病学.由于其有着独特的优点,深受广大病人的欢迎,但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长期以来,介入治疗只有医师的一个简单的手术过程描写,对于一些新、难、重、急的手术,由于缺乏详细的记录而与术后护理形成"断层",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当有医疗纠纷时,又不能提供准确的记录.为了保证病人手术安全及提供完整的护理记录,我科借鉴了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导管室的术中记录单,并结合临床实际设计了介入治疗记录单,于2002年5~6月用于不同的介入治疗10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室间隔缺损 (VSD )约占先心病发病率的2 0 % [1] ,绝大多数VSD发生在膜部 ,即室上嵴下型[2 ] 。以往主要通过外科开胸关闭缺损 ,手术创伤大且疤痕明显。 1997年Amplatzer封堵器在临床开始应用[3] 。膜部VSD由于靠近主动脉瓣、房室瓣及传导束等重要解剖结构 ,缺损周围无足够的边缘 ,可借封堵器附着 ,对其进行封堵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1] 。因此 ,VSD的封堵器安置较房间隔缺损(ASD)困难 ,安置后的问题也远较ASD多[4 ,5] 。2 0 0 2年 3~ 10月 ,我科采用美国AGA公司的Am platzer封堵器施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TCVSD) 7例 ,取得了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