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7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女,49岁。入院前6h家人发现昏倒于厕所中,意识不清,伴有大、小便失禁。在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证实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无明显疗效,病情逐渐加重,于2007年8月14日8时转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入院时体检:血压140/90mmHg,呼吸16次/min,心率72次/min;昏迷状态,GCS评分7分。  相似文献   
2.
正小儿难治性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疾患,是脑内神经元过度放电所引起的阵发性脑功能障碍,小儿癫痫的发病率大约为3%~6%,其中1/3使用药物难以控制,成为难治性癫痫。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对正规抗癫痫药治疗效果不佳,且进行性加重的难治性癫痫。致痫灶的准确定位是决定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的关键,颅内电极植入术已成为癫痫外科的一项"金标准"技术,在临床得到普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全麻手术下适宜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BIS)值范围.方法 随机前瞻性研究.选择13例在全麻下接受颞叶癫痫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行颞叶ECoG监测、靶控给药技术持续泵入丙泊酚4~6 mg·kg-1·h-1,瑞芬太尼0.05~0.15μg·kg-1min-1,麻醉深度以BIS值为标准分:BIS>60、BIS 51~60、BIS 40~50三个阶段逐渐加深,分别观察三种条件下的ECoG放电特点,并对发作间期癫痫异常放电(IEDs)和爆发性抑制(BSRs)的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总共208个记录电极点的分析中,90%的ECoG放电形式以独立棘波和重复棘慢波类型为主.IEDs放电频率比较发现,BIS 40~50与BIS>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5),三组间伴有棘波或尖波放电的BSRs频率分析显示,BIS 40~50组分别与BIS>60(P=0.00)和BIS 51~60组(P=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不同麻醉深度下手术区域ECoG探测到的棘波、尖波或棘慢波出现频率发生变化,随着麻醉深度的加深痈样放电频率有增加的趋势;(2)麻醉深度加深可诱发脑电BSRs,出现周期不固定、在慢波背景上的BSRs波,同时伴有痫样放电;(3)在靶控给药技术下BIS监测可以很好地控制麻醉深度,当BIS值处于40~50区间时,我们发现更有利于研究和分析ECoG的放电特点,为准确定位致痫灶范围提供依据;(4)我们推断麻醉药物特别是瑞芬太尼(阿片类)可能存在着诱发致痫灶异常放电的作用,而镇痛药物丙泊酚浓度与BIS临测下的麻醉深度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的再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对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进行再评价。 方法 对30例经正规内科治疗后仍有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并对术后患者的脑血流改善情况及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 术前患者均为一过性缺血发作神经性缺损(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障碍(RIND)和不典型脑缺血症状,术前CT,MRI检查无大面积脑梗死,SPECT·rCBF均有脑血流减低区。术后血管造影显示吻合口通畅率为86.7%,术后局部脑血流改善率为70%,随访仅发现2例患者有2次TIA,无完全性卒中发生,术前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的8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可预防颈内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障碍性脑缺血发展成完全性卒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神经胶质瘤病(G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7年3月本科收治的10例GC患者行MRI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累及至少2个脑叶,5例行磁共振波谱(MRS)检查的患者中,发现4例N-乙酰天门冬氨酸降低和胆碱升高。6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4例行MRI导航下立体定向活检术。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5例,恶化1例,2例肢体无力同术前,治疗前有癫痫发作的3例中2例用药后癫痫未发作。本组死亡6例,平均生存期12。2月。结论MRI及MRS对GC的诊断有较大意义。手术切除肿瘤并术后辅以放、化疗,可能对提高GC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其生存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经单侧椎板开窗夹闭硬脊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总结经单侧椎板开窗入路夹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6例经脊髓MR和脊髓血管造影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经单侧椎板开窗夹闭瘘口的临床资料。结果  5 4例患者术后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 ,显示瘘口全部消失。 38例患者术后 6个月行脊髓MR复查 ,显示脊髓周围的血管流空影完全消失 ,T2 像髓内高信号影消失或明显减少。 5 4例患者获随访 ,随访时间 3~ 36个月 ,2 4例症状完全消失 ,2 7例症状改善 ,3例无变化。结论 经单侧椎板开窗夹闭瘘口的手术方法是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激光间质热疗(laser interstitial thermotherapy,LITT)是一种使用激光的热效应破坏靶组织的治疗方式~([1])。近年来,LITT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愈加广泛,使用立体定向技术,可以将纤细的激光光纤直接植入颅内病灶的核心,并使用激光破坏病灶,达到类似于手术切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时机及病理结果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71例小儿难治性癫痫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至少随访1年,根据Engel预后分级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的难治性癫痫患儿中,无癫痫发作(Engel Ⅰ级)的45例(63%),其中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13例,仍有癫痫发作(EngelⅡ~Ⅳ级)的26例(37%),效果与致痫灶切除程度密切相关(P<0.05).病理结果: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31例,低级别肿瘤18例,瘢痕脑回13例,小脑回畸形6例,结节性硬化3例,其中双重病理9例.无手术死亡和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早期外科手术对小儿难治性癫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其病理类型与手术结果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对于颅内肿瘤特别是胶质瘤而言,通常人们关注的是如何控制肿瘤复发以及延长生存时间。不同于脑内恶性肿瘤,低级别胶质神经元肿瘤常不影响患者寿命,但会导致顽固的药物难治性癫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而治疗目的不是单纯的肿瘤切除,而是关注术后癫痫症状的改善情况。随着近年来癫痫外科的逐渐开展,肿瘤+致痫灶的切除方式为神经病理的诊断与分型提供了标本,而癫痫预后与肿瘤性质、选择何种手术方法的相关研究也初步发现了一些规律。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并结合笔者本人的临床经验,总结低级别胶质神经元肿瘤的病理特点,癫痫评估方法和手术预后,以期待国内同道规范诊断标准,科学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伴脑肿胀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进步,使一部分外伤性颅内小血肿在临床及CT监测下经保守治疗获得治愈。但有一些颅脑损伤特殊类型的血肿其治疗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讨。现将我科自1992年5月~1999年5月收治的23例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伴明显脑肿胀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试图提高对此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