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复方地黄对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组+复方地黄组(即干预组)。观察PD大鼠药物诱发的旋转行为;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神经元数目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干预组与模型组间的旋转圈数有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目(52.9±2.2)明显少于正常组(160.3±2.4)、假手术组(161.6±3.4)及干预组(61.5±2.6)(P0.05);在大鼠黑质和纹状体部位,干预组GDNF阳性细胞数量比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复方地黄方能明显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拮抗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其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内源性GDNF分泌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保温措施在经皮肾镜碎石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经皮肾镜碎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前心理护理、术中输液和冲洗液用恒温箱加温至37℃、在患者肩、背及双臂加盖充气式保温毯,采用Warm Touch调节温度为38℃综合护理措施,监测两组患者术中的体温,比较两组患者低体温及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体温比较,术毕对照组体温下降显著;术中对照组的体温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观察组寒战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患者术中进行综合护理保温措施可显著降低术中低体温及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研究血清尿酸水平是否对中青年焦虑症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对比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乐清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82例焦虑症患者,由心理科专业人员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对患者进行测评,分为7~13分组(26例),14~20分组(21例),21~28分组(18例), ≥ 29分组(17例),进行抗焦虑治疗,并辅助心理治疗,于治疗后1、3个月时评估焦虑水平及空腹血清尿酸。 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3个月血尿酸值明显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各组治疗后HAMA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7~13分组治疗3个月与治疗1个月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余组别治疗后3个月HAMA明显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各组血尿酸与HAMA评分均有呈正相关性,7~13分组中相关系数r=0.730,14~20分组中相关系数 r=0.751(P=0.031),21~28分组中相关系数 r=0.815(P=0.022), ≥ 29分组中相关系数 r=0.728(P=0.043)。 结论 焦虑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与血尿酸水平呈明显相关性,提示焦虑症患者营养代谢方面的指标,包括血尿酸水平,是评估焦虑症治疗效果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颈部血管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80例,并根据ABCD2评分及颈部血管超声结果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TIA后7d内脑梗死发生率。结果80例TIA患者7d内进展为脑梗死共18例(22.5%),低、中、高危组患者7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6.9%、27.3%、38.9%,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超声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47.1%、4.3%(P0.05)。ABCD2评分≥4分的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斑块组脑梗死发生率为54.2%,高于无斑块组(11.1%)(P0.05)。结论 A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梓醇对乳胞素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梓醇对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梓醇10μmol·L-1预处理SH-SY5Y细胞1 h后,加入乳胞素10μmol·L-1继续处理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细胞内20S蛋白酶体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梓醇10μmol·L-1对细胞存活率、形态和凋亡及20S蛋白酶体含量无显著差异;乳胞素10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为(72.0±1.8)%,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为(64.7±2.6)%,明显增高(P<0.05)。Hoechst33258染色发现梓醇细胞核形态改变,出现凋亡小体;细胞内20S蛋白酶体含量降低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乳胞素10μmol·L-1组相比,梓醇10μmol·L-1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87.9±2.2)%明显增高(P<0.05),细胞凋亡率为(51.4±1.5)%,明显降低(P<0.05)。Hoechst33258染色发现,梓醇细胞核形态明显改善;细胞内20S蛋白酶体含量升高了1.9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梓醇对乳胞素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梓醇提高SH-SY5Y细胞内20S蛋白酶体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肾绞痛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绞痛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多由于结石梗阻及局部刺激引起尿路的强烈痉挛所致。由于起病急,疼痛剧烈,且可反复发作而造成患者复杂的生理、心理改变。故护理上加强病情观察,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确定诊断,减轻病痛,消除患者顾虑,预防复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鱼藤酮诱导的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大鼠PC12细胞分别加入EGCG1,5和10μmol.L-1预处理30 min后加入鱼藤酮250 nmol.L-1继续作用24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与鱼藤酮模型组存活率(77.0±1.3)%相比,EGCG1,5和10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79.8±2.3)%,(82.4±2.2)%和(88.3±2.0)%。Hoechst33258染色发现,EGCG组细胞核形态明显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增加8.2倍;与鱼藤酮模型组比较,EGCG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下降46%,25%和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鱼藤酮组凋亡率为33.8%,EGCG 1,5和10μmo.lL-1组的凋亡率下降至30.6%,14%和15.7%。与模型组相比,EGCG1,5和10μmol.L-1组线粒体膜分别增高了2.48,3.96和4.0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GCG具有抑制鱼藤酮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在乳胞素(lactacystin)诱导的SH-SY5Y细胞中的表达改变,从而进一步了解DMT1在帕金森病(PD)神经元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 lactacystin 损伤的SH-SY5Y细胞模型,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细胞DMT1表达水平的变化;在高亚铁环境下,荧光探针DCFH-DA检测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胞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合体的改变。结果: Lactacystin处理后,细胞活力呈浓度依赖性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actacystin处理组DMT1表达增加(P<0.01)。正常对照组、lactacystin处理组及Fe2+处理组3组比较,其细胞活力逐渐降低,胞内氧化应激反应逐渐增强,胞浆α-SYN低聚体(43-55 kD)表达量逐渐增多(P<0.05)。结论: Lactacystin诱导SH-SY5Y细胞高表达DMT1,增强细胞摄铁能力,这可能是铁直接或者通过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胞内α-SYN的错误折叠和聚集、最终导致PD神经元损伤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ARK18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帕金森病(PD)的相关性,旨在探讨PD的发病机制,为PD的风险预测提供新的遗传标记.方法选取224例PD患者(PD组)及同期体检健康者309例(对照组),采用PCR、DNA测序等方法检测比较两组PARK18基因多态性位点,分析rs3129882与PD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对象rs3129882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s3129882多态性与PD发生风险的关联性在3种遗传模式下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暂不支持中国汉族人群中PARKl8区域rs31298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PD的发生有显著关联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