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多因素介导的疾病,目前公认DR是由慢性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环境异常所致,但其发生受遗传因素的调控,被认为是人类复杂疾病的经典案例,可归因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遗传学对DR发生发展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具体的致病基因及其发病机制仍尚未明确。本研究针对目前已确定的潜在DR易感基因及其多态性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DR致病基因及其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e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其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20例2002-01/2004-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予以低频rTMS治疗,以60%,最大刺激强度刺激双侧额叶,每侧刺激30次,频率0.5Hz,每日1个序列,连续治疗7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结果:低频rTMS治疗后,患者平均HAMD评分为(13.8&;#177;7.8)分,而治疗前平均HAMD评分为(26.6&;#177;6.0)分,治疗后平均HAMD评分显著降低(P&;lt;0.01)。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17/20)。结论:低频rTMS对抑郁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应。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32例为2002—01/2004—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所有患者脑卒中病程均〉2个月,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评分均〉17分,并排除既往有精神异常史者。32例患者随机抽签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以60%最大刺激强度刺激双侧额叶,每侧刺激30次,频率0.5Hz,每日一序列,连续治疗7d。两组治疗期间均停用抗抑郁药物。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2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治疗期间无显著不适应现象。①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平均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5.9&;#177;5.2,15.4&;#177;6.7),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也明显降低(22.4&;#177;7.1),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97,3.43,P〈0.01)。②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治疗后(12.6&;#177;4.6)较治疗前评分(18.3&;#177;4.8)明显降低(t=3.43,P〈0.01),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16.6&;#177;4.7)也有所降低(t=2.43,P〈0.05)。③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治疗后抑郁症状改善有效率88%(14/16),对照组为12%(2/1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意义明显(x^2=-31.64,P〈0.01)。结论:0.5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患者无特殊不适应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规范管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本院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和观察组(规范管理健康教育),每组各80例,比较两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度、自我管理行为以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度明显提高(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明显增高(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增高( P<0.05)。结论胰岛素的规范管理能够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提升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生命质量、癌症症状、负性情绪以及对死亡的态度,为开展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的死亡认知教育提供相关参考。方法:本研究设计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我院介入和综合内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145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量表和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分别对患者的生命质量、癌症症状、负性情绪以及对死亡的态度进行测评。结果: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评分以及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精神/宗教信仰领域评分均明显低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发生率最高(>90%)的前4位症状依次为:疼痛(99.21%)、食欲减退(98.20%)、疲劳(94.15%)和睡眠不安(91.11%);而症状强度最显著(>5分)的前5位症状依次为:疲劳、疼痛、苦恼、健忘和睡眠不安。焦虑检出率为69.66%(101/145),其中,轻度焦虑31例、中度焦虑55例、重度焦虑15例;抑郁检出率为72.41%(105/145),其中,轻度抑郁29例、中度抑郁62例、重度抑郁14例。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平均得分均处于中度水平。患者的死亡恐惧维度均分最高(4.52分),其次为死亡逃避(3.04分),再次逃离接受(2.85分)。结论: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命质量低下,癌症症状明显,多数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面对死亡多为恐惧、逃避和逃离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视觉诱发电位(VEP)、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3者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不同价值。方法35例MS患者分别进行VEP、SEP、BAEP中的一项或多项检查,并与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患者VEP、SEP、BAEP的异常率分别为81.5%、76.2%、52%,其中有相应视神经、躯体感觉、脑干损害者VEP、SEP、BAEP的异常率分别为84.6%、83.3%、69.2%,而无相应症状体征者3者的异常率分别为78.6%、73.3%、33.3%。结论诱发电位对M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确定MS的临床病灶和发现亚临床病灶方面VEP敏感性稍高于SEP,但明显高于BAEP。联合检测VEP、SEP、BAEP将有助于提高MS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戊二醛(GA)处理人自体心包后的组织学特点、力学性能及钙化程度.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0.1%、0.5%、1.0%、5.0%、10.0%)的GA在短时间内(10 min)处理人体心包,以未处理新鲜自体心包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验GA对心包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单轴拉伸试验评估心包组织的力学性能,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钙盐沉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MTT结果提示GA对心包的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以0.5%GA最为明显,仅为对照组(未用GA处理)的22.0%.力学性能显示心包组织的最大抗拉负荷及最大应变强度随GA浓度的增加而改善,至0.5%为最佳,GA浓度再升高(1.0%~10.0%)则最大抗拉负荷及最大应变强度下降.原子吸收光谱法发现0.5% GA钙盐含量最多,比对照组(未用GA处理)高31.4倍,而再增加GA浓度(1.0% ~10.0%)则钙盐含量呈浓度依赖性下降.结论 新鲜的心包组织细胞活性好,钙盐含量少,最大抗拉负荷及最大应变强度较差;而GA短时间处理心包组织后,细胞活性降低,最大抗拉负荷及最大应变强度较未经GA处理过的好,但在用GA处理的不同浓度中,钙盐含量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小儿不同类型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成功率、复发因素、安全性及年龄对消融效果的影响.方法 接受心内电生理学检查及RFCA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1000例,年龄0.33 ~16.50岁[(7.6±3.8)岁].分析不同心动过速类型RFCA方法及效果、心动过速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RFCA效果.结果 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患儿1000例,经心内电生理学检查证实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560例(56%),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210例(21%),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VT/PVC) 159例(15.9%),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rAT) 49例(4.9%),心房扑动/切口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AF/IRAT) 22例(2.2%).958例患儿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6.2%,复发率8.1%,其中经心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原旁路/消融点复发5.3%,新的旁路/起源部位/心律失常类型2.8%.AVRT接受RFCA 533例,消融成功率98.0%,复发率8.4%,其中原旁路复发4.0%,新的旁路/心动过速类型4.4%.右前/中间隔旁路消融成功率较低(85.3%),原旁路复发率较高(31.0%).AVNRT接受RFCA 205例,消融成功率100%,复发率5.9%,其中原消融点复发4.9%.AF/IRAT接受RFCA 22例,消融成功率95.5%,随访无复发.FAT接受RFCA 46例,消融成功率84.8%.其中采用二维标测,消融成功率62.5%;采用三维标测指导冷盐水灌注消融成功率96.7%;2种方法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10例(25.6%),其中7例起源于左/右心耳,均经外科心耳切除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得以根治.VT/PVC接受RFCA 152例,消融成功率89.5%,复发率6.6%,其中原消融点复发5.9%.不同年龄组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展RFCA早期与晚期总体消融成功率及不同类型心动过速消融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展消融早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左前侧壁房室旁路复发率显著高于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CA并发症8例(0.84%),其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麻醉意外1例均发生于射频消融早期阶段,血管并发症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RFCA手术可安全而有效地用于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是根治某些类型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低龄儿RFCA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与其他年龄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难度有所增加,需谨慎选择;采用三维标测指导射频导管消融可明显提高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成功率;丰富的经验及熟练的操作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6个月,主因"查体发现心脏畸形半年"入院.查体:心界大,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Ⅲ/6级喷射性杂音.超声心动检查: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右心房室增大,房间隔近冠状静脉窦口处缺失6 mm,室间隔膜周至室上嵴回声缺失13 mm,主动脉增宽骑跨于室间隔上,骑跨率约40%,右室前壁至室上嵴处可见粗大异常肌束;肺动脉瓣增厚粘连,回声增强,开放受限,连续多普勒测最大前向血流速度为3.1 m/s,压差39 mm Hg(1 mm Hg=0.133 kPa);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发育良好;三尖瓣前叶轻度脱垂,彩色多普勒显示三尖瓣轻度反流;胸骨上凹主动脉横切面可见永存左上腔静脉入左心房,左心房后下与冠状静脉窦处回声缺失16 mm,彩色多普勒示蓝色血流信号自左心房→冠状静脉窦→右心房.  相似文献   
10.
齐铁雄  石琳  郑彤  包敏  刘世华  刘艳 《西部医学》2018,30(9):1252-1256
【摘要】 目的 观察四种不同污染源气体颗粒物对大鼠血清肌红蛋白和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汽车尾气组15只、煤烟组15只、燃烧秸秆组15只和自然空气组15只;按1mg/ml的相同的浓度气管内分别滴注汽车尾气、煤烟、燃烧秸秆、自然空气颗粒物悬液每天1次,一次01ml,连滴10天后,采用化学发光法动态检测5组的血清肌红蛋白(Mb)和脑钠肽(BNP)水平;计算HM/BM;CCK 8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并观察心肌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 各研究组大鼠血清Mb的水平均有所升高,均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峰值。血清中BNP水平也存在此类波动变化,BNP达到峰值的时间及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比Mb水平晚,但升高的幅度大。汽车尾气组、煤烟组和自然空气组大鼠HM/BM明显升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浸润、水肿、变性、坏死、纤维化;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秸秆组大鼠HM/BM变化不明显,心肌病理出现了轻度的心肌细胞水肿、变性,HM/BM无明显升高,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不明显。结论 高浓度的汽车尾气、煤烟、燃烧秸秆、自然空气颗粒均可以引起大鼠的心肌损害。检测大鼠血清中肌红蛋白(Mb)和脑钠肽 (BNP)的水平对判断污染物对大鼠心肌损害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