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听力损失的发病率,分析可能导致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原因.方法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按两阶段方案进行听力筛查,11 894例新生儿中未通过者3月龄后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1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分析.结果 初筛通过率为82.64%,复筛通过率为78.71%.产科病区新生儿初筛通过率为84.63%,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初筛通过率为78.00%,经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OVA,P<0.05).确诊有听力损失患者68例(106耳),发病率约为0.57%,其中传导性听力损失31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6例,混合性听力下降21例.听力筛查双耳未通过组和单耳未通过组听力损失的患病率分别为12.92% (38/294)、5.00% (30/600),中度及中度以上听力损失的比例分别为3.33% (1/30)、18.42% (14/7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OVA,P<0.05).引起听力损失的可能原因有:黄疸(24.56%,14/57),感染(24.56%,14/57),窒息(19.30%,11/57),低体质量(17.54%,10/57),其他因素(14.04%,8/57).结论 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基础性工程;双耳听力筛查未通过比单耳听力筛查未通过患儿存在听力损失的可能性更大,听力损失的程度也可能更重;黄疸、感染、窒息和新生儿低体质量是导致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2.
刘志奇  刘立思  杨琨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620-2622
目的:探讨1 000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在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10年3月间49例患儿,对患儿行颞骨螺旋CT扫描和高频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以CT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的诊断结果与C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计算Kappa值(κ值)。结果:49名患儿98耳中,CT检查显示中耳正常44耳,有中耳积液54耳。CT检查显示,正常的44耳中,43耳鼓室导抗图为单峰型(97.67%),1耳为平坦无峰型(2.33%);在CT检查显示有中耳积液54耳中,53耳为平坦无峰型(98.15%),1耳为单峰型(1.85%);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与CT测试结果的诊断符合率较高,κ=0.945。CT检查显示正常的44耳中,其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结果分别为:外耳道容积(Vec)(0.58±0.11)ml;峰声导纳值(Y)(0.60±0.25)mmho;鼓室导抗图宽度(TW)(132.48±31.36)dapa;峰声导纳值时外耳道压力(TPP)(20.47±35.01)dapa。结论:1 000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与颞骨螺旋CT测试结果有较高的诊断一致性。在临床实践中,可以用1 000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的正常值作为标准来判断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有无鼓室积液。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disease,GERD)是一种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近年,GERD被分为糜烂性和非糜烂性2类,糜烂性GERD是指患者食管黏膜有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变者,  相似文献   
4.
胚胎大鼠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分化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胚胎大鼠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N SC)的分离、培养、分化和鉴定的方法。方法:机械分离出胚胎大鼠海马区细胞,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再以血清培养基诱导其分化;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逆转录PCR(RT-PCR)和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和其诱导后细胞的表面标志物。结果:无血清培养基条件下培养的细胞在光镜下可见呈悬浮生长,易聚集成神经球,RT-PCR和免疫荧光化学法可检测到N SC表面标志物N estin的表达;经血清培养基诱导分化后,光镜下可见细胞呈贴壁生长,可见胞体呈树突状突起或呈梭形,RT-PCR和免疫荧光化学法可检测到星形胶质细胞的表面标志物GFAP和神经元细胞的表面标志物N SE的表达。结论:胚胎大鼠海马区分离的细胞具有N SC的特性,并能在含特定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保持其分化潜能,为进一步针对N SC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对罕见的咽-食管粘膜下良性间叶瘤的诊断和治疗,报道1例巨大的咽-食管粘膜下良性间叶瘤因误诊而行开胸肿瘤切除术。分析了良性间叶瘤的病理及诊断方法,提出了对蒂部位于咽部并坠生于食管腔但与食管壁无粘连的良性间叶瘤,可考虑术前以细长金属管镜作食管检查,确诊后经咽侧进路切除肿瘤蒂部,并经食管入口摘除肿瘤体部以避免开胸。  相似文献   
6.
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кB)是一种具有多项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NF-кB信号传导途径参与应激反应和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凋亡及肿瘤形成等相关的400多种基因转录的调控[1].现已证实在多种急慢性炎症性疾病、肿瘤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白细胞介素-18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8(IL 18)在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 (鼻炎组 )和 2 0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血清中IL 18的含量。结果 :鼻炎组血清IL 18含量 [(4 2 4 .12± 6 0 .4 7)ng/L]高于对照组 [(2 10 .71± 5 7.37)n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变应性鼻炎伴哮喘者 [(5 91.19± 4 6 .5 4 )ng/L]高于不伴哮喘者 [(35 2 .5 2± 6 4 .2 5 )ng/L],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 18表达增高 ,在变应性炎症的持续存在和恶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迄今尚无既可顺利切断茎突 ,又可确保茎突断骨不致滑脱的手术器械 ,我们研制一种专门切除茎突的工具———茎突截断装置 (国家专利号 :ZL 0 12 3974 6 6 ) ,报道如下。1 茎突截断装置的结构 :包括卡爪轴和轴外套 ,卡爪轴一端为卡爪 ,另一端为调节装置即螺母螺杆结构 (图 1)。1卡爪瓣  2卡锁  3滑套  4螺母螺杆结构  5卡爪轴  6手柄图 1 茎突截断装置2 各部件的功能 :①手柄 :既可对骨质定位 ,又可防止拧紧螺母时螺杆产生连带旋转运动 ;②螺母螺杆结构 :螺母在螺杆上旋转前进抵触滑套 ,拧紧螺母所产生的强大推力促使滑套平行运动 ,…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7岁.因"左面部疼痛5~6个月"于2008年12月24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左鼻腔可见褐色痂皮样物,患者张口受限,约一横指,颈部未扪及包块.入院后行MRI检查示:左侧上颌窦及翼腭窝占位.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09年1月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鼻腔唇龈沟联合进路上颌窦根治术加翼腭窝肿物切除术,手术顺利.术中取出物涂片染色未找到细菌,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