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应。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32例为2002—01/2004—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所有患者脑卒中病程均〉2个月,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评分均〉17分,并排除既往有精神异常史者。32例患者随机抽签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以60%最大刺激强度刺激双侧额叶,每侧刺激30次,频率0.5Hz,每日一序列,连续治疗7d。两组治疗期间均停用抗抑郁药物。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2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治疗期间无显著不适应现象。①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平均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5.9&;#177;5.2,15.4&;#177;6.7),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也明显降低(22.4&;#177;7.1),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97,3.43,P〈0.01)。②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治疗后(12.6&;#177;4.6)较治疗前评分(18.3&;#177;4.8)明显降低(t=3.43,P〈0.01),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16.6&;#177;4.7)也有所降低(t=2.43,P〈0.05)。③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治疗后抑郁症状改善有效率88%(14/16),对照组为12%(2/1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意义明显(x^2=-31.64,P〈0.01)。结论:0.5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患者无特殊不适应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视觉诱发电位(VEP)、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3者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不同价值。方法35例MS患者分别进行VEP、SEP、BAEP中的一项或多项检查,并与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患者VEP、SEP、BAEP的异常率分别为81.5%、76.2%、52%,其中有相应视神经、躯体感觉、脑干损害者VEP、SEP、BAEP的异常率分别为84.6%、83.3%、69.2%,而无相应症状体征者3者的异常率分别为78.6%、73.3%、33.3%。结论诱发电位对M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确定MS的临床病灶和发现亚临床病灶方面VEP敏感性稍高于SEP,但明显高于BAEP。联合检测VEP、SEP、BAEP将有助于提高MS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肌电图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所开发的肌电图多途径分析诊断及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临床提高了工作效率、报告内容规范、方便统计分析。同时系统给出肌电图标准图形、正常值数据、神经和肌肉选择方案及诊断标准等,可供随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16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按不同性别、年龄分为成年组(30-59岁)及老年组(60-80岁),与经颅多普勒、CT脑扫描或磁共振对照研究,探讨其实用价值。体感诱发电位总异常率73.8%,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总异常率65.0%,结论表明诱发电位对发现高血压病患者下脑部病损有重要价值,有利于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应。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32例为2002-01/2004-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所有患者脑卒中病程均>2个月,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评分均>17分,并排除既往有精神异常史者。32例患者随机抽签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以60%最大刺激强度刺激双侧额叶,每侧刺激30次,频率0.5Hz,每日一序列,连续治疗7d。两组治疗期间均停用抗抑郁药物。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2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治疗期间无显著不适应现象。①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平均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5.9±5.2,15.4±6.7),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也明显降低(22.4±7.1),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97,3.43,P<0.01)。②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治疗后(12.6±4.6)较治疗前评分(18.3±4.8)明显降低(t=3.43,P<0.01),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16.6±4.7)也有所降低(t=2.43,P<0.05)。③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治疗后抑郁症状改善有效率88%(14/16),对照组为12%(2/1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意义明显(χ2=31.64,P<0.01)。结论:0.5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患者无特殊不适应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脑损害程度的敏感客观指标,为脑瘫诊断早期全面评价大脑损害程度,制定全面干预方案、判断预后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对62例临床确诊的脑瘫患儿同期(1周内)做CT、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相同方案治疗3疗程后,35例患儿复查相同检查。结果CT检查阳性率60%,SEP阳性率94%,χ2=16,P<0.005;治疗3疗程后35例复查CT、SEP的患儿,2例CT稍有改变,25例SEP潜伏期、波形有较明显改善。(χ2=29.18,P<0.005)。结论SEP评价脑瘫患儿脑损伤较CT敏感性高,从潜伏期、波幅等方面较易定量,可根据治疗前后变化,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脑损害程度的敏感客观指标,为脑瘫诊断早期全面评价大脑损害程度,制定全面干预方案、判断预后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对62例临床确诊的脑瘫患儿同期(1周内)做CT、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相同方案治疗3疗程后,35例患儿复查相同检查。结果 CT检查阳性率60%,SEP阳性率94%,X^2=16,P&;lt;0.005;治疗3疗程后35例复查CT、SEP的患儿,2例CT稍有改变,25例SEP潜伏期、波形有较明显改善。(X^2=29.18,P&;lt;0.005)。结论 SEP评价脑瘫患儿脑损伤较CT敏感性高,从潜伏期、波幅等方面较易定量。可根据治疗前后变化,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诱发电位、经颅多普勒与CT对照观察李盛昌,张茂悦,陈俊宁,王德生,乔慧,汤浩,戴超男,俞善纯,袁华强,段淑荣,刘淑玲,王忠一、资料和方法本文报道了国内六个单位320例脑血管病诱发电位(EPS),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CT进行的对照观察。二、...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障碍患儿体感诱发电位与事件相关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障碍 (ADHD)患儿体感诱发电位 (SEP)和事件相关诱发电位 (ERP)改变的特征及其对脑功能损害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实验组为 6 1例ADHD患儿 ,病理对照组 2 7例智力低下 (MR)患儿 ,正常对照组为 2 3例健康儿童。对 3组同时行SEP、ERP检测 ,观察各组成波潜伏期和形态改变。结果 AD HD组M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SEP的N2、P2、N3等潜伏期延长 ,ADHD右侧改变较左侧明显 ,MR儿童改变较ADHD更明显 ,且左侧较右侧明显 ,ERPP30 0潜伏期ADHD、MR儿童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 ,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DHD与MR均有脑功能损害 ,ADHD右侧重于左侧 ,MR以左脑为主 ,二者均有认知功能障碍 ;MR脑功能损害更严重。SEP、ERP可作为临床诊断ADHD并判断其脑功能及疗效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无症状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对无症状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6例无症状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无症状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组ERP的N1,P2,N2,P3潜伏期和P3波幅分别为(83±15)、(155±18)、(242±37)、(359±33)ms和(7±3)μ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ERP的N2、P3潜伏期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N1、P2潜伏期及P3波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症状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可伴有认知功能的损害,事件相关电位检测为无症状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提供了一种敏感、客观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