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56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佩武  钱锋 《腹部外科》2006,19(4):208-210
多数腹膜炎经抗生素及适当的手术治疗后,炎症能够逐渐局限、治愈。然而,有部分病例虽经积极治疗,腹腔感染却持续存在,不能局限,发展为持续性弥漫性腹膜炎,伴有低热、高代谢等症状,但手术探查时腹腔内仅见大量血清样或血性液体,而无脓液,且感染无局限倾向,虽经积极的外科治疗病情并不能好转,而出现序贯性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死亡。1990年,Rotsein[1]等将此类腹膜炎定义为“第三型腹膜炎”(tertiary peritonitis)或称“第三类腹膜炎”,以区别于临床常见的原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一、发病原因及病原菌第三型腹膜…  相似文献   
2.
我院普通外科多媒体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外科是外科学的基础,大班课教学以传统的口授、板书及有限的挂图,投影片等为主要手段,多年不变,重视不够,更新、投入严重不足。西南医院普通外科于2000年将授课内容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成14个CAI教学课件,率先在全校临床科室中全部采用CAI教学课件进行大班课教学,在各层次的大班课教学中使用两年,各方面反映较好,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课件开发的计划性,组织性,协调性不够,教学主体发生易位,课件形式粗糙等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本就普通外科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联合保留自主神经的D3直肠癌根治术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我院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入选的男性直肠癌患者119例随机分别进行开腹(OS组59例)和腹腔镜(LS组60例)手术,两组病例均采用联合保留自主神经的D3直肠癌根治术.在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分别采用IIEF问卷对男性性功能进行评价,对比两组病例术后性功能情况.结果 术后3次随访结果显示,LS组性功能障碍总发生率分别为23.3%、18.3%和11.6%,OS组分别为32.2%、27.1%和1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D3淋巴清扫联合保留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外科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990年以来收治的35例残胃癌的发病率、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胃切除以胃溃疡为主,占65.7%,首次手术BillrothⅡ式占82.9%(29/35)。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的症状,主要为上腹部隐痛不适,首次手术距临床诊断残胃癌的间隔时间平均为16.3年。本组残胃癌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7.1%和54.3%,根治性切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为78.9%、52.6%、36.8%,Ⅰ期、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2.7%。结论胃良性病行手术治疗时以BillrothⅠ式为首选,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及影响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外科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990年以来收治的35例残胃癌的发病率、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胃切除以胃溃疡为主,占65.7%,首次手术BillrothⅡ式占82.9%(29/35)。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的症状,主要为上腹部隐痛不适,首次手术距临床诊断残胃癌的间隔时间平均为16.3年。本组残胃癌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7.1%和54.3%,根治性切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为78.9%、52.6%、36.8%,Ⅰ期、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2.7%。结论胃良性病行手术治疗时以BillrothⅠ式为首选,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及影响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胃癌淋巴结清扫的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4年日本Kitano等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由于其相对于传统的胃癌根治术,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因而在国内外逐步得到开展。目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用于早期胃癌治疗的临床报道较多。取得了与开腹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固,也使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指征从早期胃癌扩大到较早期的进展期胃癌。1997年Goh等首次将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由于该手术包括肿瘤根治切除、扩大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三个技术环节,手术难度大,特别是腹腔镜下能否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和平均淋巴结清扫数量,这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开展伊始众多学者疑虑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检测胃癌细胞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 1(Tiam 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细胞离体、在体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层粘连蛋白黏附法,由胃癌MKN 45细胞株(M0)中筛选获得高(MH)、低(ML)黏附亚株。应用RT PCR和定量细胞ELISA技术分别检测Tiam 1 mRNA与蛋白在M0,ML,MH细胞中的表达;应用Boyden小室法测定M0,ML,MH细胞的离体侵袭移行能力,并分析其与Tiam 1表达的关系。应用裸鼠接种法观察M0,ML,MH细胞的在体成瘤及转移能力。结果 MH细胞中Tiam 1 mRNA(RV=0.855±0.051)与蛋白的表达(RD=1.262±0.165)以及其离体侵袭转移能力(24.33±8.02,52.00±14.53)、在体裸鼠肺转移率(4/5=80%)均较M0细胞(RV=0.759±0.047,RD=0.911±0.104,11.67±3.79,26.00±9.54,2/5=40%),ML细胞(RV=0.743±0.039,RD=0.892±0.101,9.67±3.06,23.67±8.50,1/5=20%)为强,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但在M0,ML细胞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Tiam 1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呈完全及高度正相关(P< 0.05)。结论 Tiam 1表达水平升高有可能促进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细胞侵袭、移行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层黏连蛋白黏附法,从胃癌MKN-45细胞株(Mo)中筛选获得高黏附亚株(Mh)和低黏附亚株(ML)。应用RT-PCR和SABC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Tiam 1mRNA与蛋白在Mo、ML、Mh细胞中的表达。应用Boyden小室测定Mo、ML、Mh细胞的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并分析其与Tiam1表达间的关系。结果:胃癌MKN-45细胞高黏附亚株(MH)的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均较MKN-45细胞(Mo)及其低黏附亚株(Mo为强(P〈0.05),但Mo与ML细胞间无差异(P〉0.05)。Tiam 1mRNA和蛋白在MH细胞中的表达均较其在Mo和ML细胞中的表达为强(P〈0.05),但在Mo与ML细胞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Tia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Tiam1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有可能促进胃癌细胞侵袭、移行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出血 ,常因出血部位不清楚 ,导致手术困难 ,而术中纤维结肠镜对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能定位和明确原因。我科 2 0 0 0 2 0 0 1年经术中纤维肠镜检查下消化道出血 12例 ,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性 7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3~ 71岁 ,平均年龄为3 5岁。1 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鲜血便、暗红色血便或黑便 ,此外尚有因血容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其中急性出血量估计在 15 0 0ml以上的 4例 ,5 0 0~ 10 0 0ml的 3例 ,间断发作性出血的 2例 ,长期反复出血的 3例。1 3 术前检查  均行…  相似文献   
10.
胃癌患者术后NDV-ATV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新城鸡瘟病毒修饰的自体肿瘤疫苗(NDV—ATV)治疗胃病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6例胃病术后(术后2、3、4、5周)NDV—ATV治疗患者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情况,并以15例术后未接受NDV—ATV治疗的胃癌患者作对照。结果 对照组术后CD3^ 、CD4^ 、NK细胞所占百分比和CD4^ /CD8^ 逐渐升高,以术后3周内升高最为明显。NDV—ATV治疗组,术后CD3^ 、CD4^ 、NK细胞所占百分比和CD4^ /CD8^ 上升速度更快,持续时间更长。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明显高于未接受NDV—ATV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第1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DV—ATV可同时视为1种免疫调节剂,能明显改善胃癌患者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