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耐受及应答情况,探讨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2例,其中肝硬化患者13例,菲肝硬化患者39例,均给予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丙型肝炎肝硬化组平均年龄为(58.31±8.72)岁,非肝硬化组平均年龄为(36.95±15.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84.62%、100.00%和53.85%,非肝硬化患者RVR、EVR和SVR分别为92.31%、100.00%和71.7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化学应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白蛋白下降和腹水,其中1例中断治疗.老年(年龄≥60岁)和采用普通IFN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获得SVR率明显低于中青年患者(年龄<60岁)和采用长效IFN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P<0.05).基因1型患者的SVR率低于非基因1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代偿期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多能耐受抗病毒治疗,且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年龄≥60岁患者为老年组,32例年龄<60岁患者为中青年组.均给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联合抗病毒治疗,记录2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影响抗病毒疗效的可能因素.结果 老年组达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者分别占93.75% (15/16)、100.00% (16/16)、50.00% (8/16),中青年组达RVR、EVR、SVR者分别占90.63% (29/32)、100.00% (32/32)、78.13% (25/32),2组达SVR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发生乏力、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93.75% (15/16)比59.38%(19/32),87.50% (14/16)比53.13% (17/32),56.25% (9/16)比21.88% (7/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生化学应答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患者和使用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达到SVR者明显多于老年患者和使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78.12% (25/32)比50.00%(8/16),80.00%(28/35)比38.46%(5/13)] (P <0.05).结论 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SVR率明显下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年龄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以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为载体的HBsAg"a"决定簇编码基因的基因免疫效果.方法 分别使用将编码截短型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主要免疫显性区替换为表面抗原"a"决定簇嵌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编码表面抗原"a"决定簇部分的质粒和空载体为免疫原,免疫4~6周龄的BALB/c小鼠,定期采血检测体液免疫应答情况并取免疫后小鼠脾细胞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 嵌合质粒免疫组针对HBsAg的体液应答水平低于非嵌合质粒免疫组,且未引起较强的HBcAb体液免疫应答,但获得了较强的HBcAg和HBsAg特异性的细胞应答.结论 该嵌合质粒作为基因疫苗可以引起较强的HBcAg和HBsAg特异性的细胞应答并诱导小鼠产生HBsAb.HBcAg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对插入抗原的免疫应答,是一种有效的病毒样颗粒载体;该嵌合基因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慢性HBV感染的治疗性基因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血清IP—10和RANTE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定量检测正常人、自限性HBV感染者、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P-10和RANTES水平。结果与正常人比,自限性HBV感染者、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P-10(P=0.002,P=0.002,P=0.01)和RANTES(P=0.01,P=0.02,P〈0.001)表达均明显上调;自限性HBV感染者、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之间血清IP-1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自限性HBV感染者血清RANTES水平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05,P=-0.0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P-10(P=0.001)和RANTES(P=0.02)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HBV携带者;HBeAg阴性和阳性者之间两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8,P=0.42);HBVDNA阳性者血清IP-10(P=-0.016)和RANTEs(P=0.02)水平均明显高于HBV DNA阴性者。结论IP-10和RANTES的趋化作用广泛参与了机体对HBV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并在肝脏组织的炎性损伤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HBc-HLA-A * 1101-β2m复合物单体和四聚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了鉴定。方法原核高效表达的HLA-A * 1101-BSP和β2m蛋白,在抗原肽(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蛋白HBc88-96)的存在下,体外复性折叠成可溶性的HLA-A * 1101抗原肽复合物单体,经BirA酶作用并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法纯化复合物单体;然后将此复合物单体与藻红蛋白标记的链霉亲和素按一定比例耦合构建成四聚体;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该四聚体结合特异性CTL的能力。结果Western blot和Dot-ELISA检测显示所制备的HLA-A * 1101抗原肽复合物单体具有天然构象,且可被生物素化;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所制备的四聚体可与HLA-A11^+供者的抗原特异性CTL结合。结论成功制备了具有完整构象的生物素化HLA-A * 1101抗原肽复合物单体;此四聚体可以特异检测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  相似文献   
6.
可生物素化sH-2Dd-HBs复合物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构建可生物素化sH-2Dd-HBs复合物.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BALB/c小鼠脾细胞中克隆出H-2Dd基因的胞外区和β2m基因,将前者拼接上依赖BirA酶的可生物素化序列(BSP)后,分别装入pET-28a(+)高效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后纯化目的蛋白.将上述过程制备的sH-2Dd-BSP作为重链,β2m作为轻链,与H-2Dd限制性9肽(HBs 201~209氨基酸)在体外稀释复性.结果原核表达载体pET-sH-2Dd-BSP和pET-2 m的测序结果与GeneBank所公布的序列一致.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与复性,利用仅识别完整构象的单克隆抗体对复性后产物进行检测,证明成功构建了可生物素化sH-2Dd-HBs复合物.结论获得可生物素化sH-2Dd-HBs复合物,为进一步利用亲和素在体外构建H-2Dd-HBs四聚体(Tetramer),深入研究HBV感染过程中特异性CTL应答和效应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与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关系.方法 2-巯基丙酸协同试验筛选产MBLs菌株;PCR扩增和克隆含有MBLs基因的Ⅰ型整合子,Southern印迹分析MBLs基因的定位;随机引物多态性DNA(RAPD)分析分离株的同源性.结果 128株亚胺培南耐药株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31.9%、43.6%和61.0%),显著高于亚胺培南敏感株(9.8%、13.9%和24.3%)(P<0.01);分别有6株(4.7%)或9株(7.1%)产VIM-2或IMP-1型MBLs;VIM-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Ⅰ型整合子结构,而IMP-1基因位于23kb的质粒上;RAPD显示8株产IMP-1型MBLs菌株有相同的带谱.结论 产VIM-2和IMP-1型MBLs铜绿假单胞菌可导致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及纯化生物素化的sH-2Kd-HBc复合物。方法以原核表达的sH-2Kd-BSP为重链,β2m为轻链,分别纯化后与H-2Kd限制性9肽(HBc131~139)在体外采用稀释法进行共折叠复性,然后在B irA酶作用下,对折叠产物进行生物素化,形成了生物素化的H-2Kd-HBc复合物。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法进一步纯化生物素化的复合物单体。结果原核表达质粒pET-H-2Kd-BSP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所公布的序列一致。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素对折叠复性及生物素化后的复合物进行检测,证明成功获得了生物素化的sH-2Kd-HBc复合物。结论获得了纯化的生物素化sH-2Kd-HBc复合物单体,为进一步在体外构建sH-2Kd-抗原肽四聚体及制备人工抗原提呈细胞,深入研究HBV感染过程中特异性CTL应答和效应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体外构建三种常见HBV抗原肽-HLA-A*0201复合物四聚体,并初步用该三种四聚体对抗原肽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进行了初步检测.方法 原核高效表达的HLA-A*0201-BSP和β2m蛋白,分别和三种HBV抗原肽(HBVCore18-27,Env335-343,Po1575-583)体外复性折叠成可溶性的HLA-A*0201抗原肽复合物单体,经BirA酶作用并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法纯化复合物单体,分别将复合物单体与藻红蛋白标记的链霉亲和素按一定比例耦合构建成相应的三种抗原肽四聚体.最后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Dot-ELISA和ELISA检测显示获得了三种具有天然构象的生物素化的HBV抗原肽-HLA-A*0201复合物单体.构建的三种四聚体均可以检测到相应特异性的CTL,在自限性感染患者体内针对乙肝核心抗原(core18-27)的CTL细胞频数(0.18%)高于针对聚合酶抗原(po1575-583)(0.08%)和包膜抗原(env335-343)(0.06%).结论 成功构建了三种具有完整构象的生物素化HBV抗原肽-HLA-A*0201复合物单体,所构建的三种四聚体都可以检测到抗原特异性的CTL.  相似文献   
10.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uric-acid-lowering therapy (UALT) on slowing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accompanied by hyperuricemia were assessed. We searched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EMbase, CNKI, Wanfang and Vip databases up to November 15, 2012 f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which compared the effect of UALT to control therapy in hyperuricemic patients secondary to CKD, and then performed quality evaluation and meta-analysis on the included studies. Seven RCTs involving 451 cases were included. UALT delayed the increase of serum creatinine (MD=-62.55 μol/L, 95% CI: -98.10 to -26.99) and blood urea nitrogen (MD= -6.15 mmol/L, 95% CI -8.17 to -4.13) as well as the decrease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MD=5.65 mL/(min.l.73 m2), 95% CI: 1.88 to 9.41], decrease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MD= -6.08 mmHg, 95% CI: -11.67 to -0.49), and reduced the risk of the renal disease progression (RR=0.30, 95% CI: 0.19 to 0.46). However,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24-h urinary protein quantity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P〉0.05). We identified that UALT could 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CKD with secondary hyperuricemia. And this also indirectly proved that hyperuricemia was a risk factor for the CKD prog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