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1.
76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本组76例,治愈45例,占59.21%;好转28例,占36.84%;未愈3例,占3.9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患者康复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护理纠纷的潜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防范护理纠纷的措施。方法:通过分析护理纠纷的潜在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护理行为有依据,过程有证据,效果有记录。结论:只有找到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并狠抓落实,才能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控制痛风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并发急性痛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两年内冠心病并发急性痛风40例,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并发痛风急性发作可能的危险因子与疗效关系.按合并的危险因素分层,低危组(3~5个危险因素组)26例,高危组(6~10个危险因素组)14例.结果:低危组治愈率84.6%,高危组治愈率42.9%,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尽量控制急性痛风发作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少,治疗效果越好,治愈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苏清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8):5-7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变化及其阳性率,分析肿瘤标志物与RA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及肿瘤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2月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同时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60例住院患者作为RA组,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分数(DAS28)、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资料;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均进行胸片、胸部高分辨CT、盆腹部超声或CT、胃镜、肠镜等相关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并随访2年以上观察后续肿瘤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组除CA153外,血清CEA、CA125、CA199数值水平及阳性率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A组肿瘤标志物升高与疾病活动分数、血沉或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患者未发现肿瘤共存依据。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升高,但并不提示相关肿瘤共存,以后患肿瘤风险是否增加仍需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