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κJ区的重组信号结合蛋白(RBP-Jκ)对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分离孕12 d的美国癌症研究所(ICR)胚胎小鼠(3只)侧脑室室管膜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使用RBP-Jκ-siRNA干扰RBP-Jκ,以及选用2~3月龄体重为20~25 g的CD133-CreERTM::ROSA26-LacZ::RBP-Jκflox/flox小鼠(3只),通过腹腔注射他莫昔芬(TAM)敲除RBP-Jκ,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变化的情况,最后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RBP-Jκ及其上下游相关分子表达情况。 结果 干扰或敲除RBP-Jκ后,无论是细胞还是动物水平CD133或β-半乳糖苷酶(β-GAL)/双肾上腺皮质激素(DCX)/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CD133或β-GAL/微管相关蛋白2(MAP-2)或神经元核抗原(NeuN)、CD133或β-GA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双阳性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加。同时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在干扰或敲除RBP-Jκ后RBP-Jκ-和Splity多毛增强子1(Hes1)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而Notch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反而显著增加。 结论 干扰或敲除RBP-Jκ,通过Notch1表达上调、Hes1表达下调,最终引起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别孕烯醇酮(APα)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黑质(SN)酪氨酸羟化酶(TH)神经元数目的影响。方法 31只4月龄雄性小鼠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和计算各种免疫阳性细胞的数目。结果 双转基因AD小鼠(2×TgAD)APα水平和TH神经元数目均明显减少,且出现在β 淀粉样斑块形成之前。给予APα处理可预防2×TgAD小鼠SN总神经元、TH神经元和TH/5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神经元数目的下降,但对纹状体TH神经纤维吸光度下降无影响。此外,APα能增加2×TgAD小鼠新生成熟神经元的数目,但对新生胶质细胞数目无影响。结论 2×TgAD小鼠体内低水平APα与多巴胺能神经元下降相关,外源性APα能够通过增加新生TH神经元的形成来恢复2×TgAD小鼠TH神经元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点,为该皮瓣切取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SD大鼠27只,7只行大体解剖,描述该皮瓣的解剖学特点;20只经颈总动脉行明胶-氧化铅灌注,并通过图片处理技术测量相关数据。结果腹壁浅动脉由股动脉发出后在穿浅筋膜处发出第1个分支,随即分为内外侧支,分别与胸外侧动脉和胸背动脉吻合。其外径在股动脉发出处为(0.46±0.02)mm,在穿经浅筋膜处为(0.46±0.02)mm,其营养面积为(18.37±3.67)cm2,其与胸背动脉的吻合区距离腋下水平线和腹中线分别为(5.34±0.86)cm和(4.38±0.38)cm;与胸外侧动脉的吻合区距离腋下水平线和腹中线分别为(6.28±0.69)cm和(2.04±0.33)cm。结论大鼠腹壁浅动脉解剖位置和外径恒定,是游离皮瓣移植、皮瓣动脉增压、血流动力学研究等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上侧胸部皮肤的血供分布规律进行解剖学研究,为上侧胸部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新鲜成人标本10具,灌注红色乳胶氧化铅混合物后行螺旋CT进行扫描,后数据输入Mimics 13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进行解剖,观察并记录第9肋以上腋中线周围管径大于0.5 mm的穿支的管径、穿出点、走形于筋膜的长度及与周围血管的吻合关系;将其中2具标本躯干的被覆组织剥离下来,行X线摄影。 结果 第3、第4肋间后动脉在侧胸壁的外侧支支常常缺失或管径细小。该区域的皮肤血供分布来源于旋肩胛动脉、胸外侧动脉及胸背动脉近端的穿支。10具标本共中解剖到了109支位于第5至第8肋间隙的肋间后动脉肌皮穿支;90%侧标本上有一支优势穿支的存在,外径为(0.9±0.3)mm。在25%的标本中,可以发现优势穿支与肩胛下动脉前锯肌支的分支有吻合。 结论  ①上侧胸部可以切取以胸背动脉外侧支为蒂大型跨区皮瓣;②第5至第8肋间隙存在恒定的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可以切取以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皮瓣来修复四肢及躯干部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5.
穿支体区血管及其相互间吻合的3D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穿支体区血管及其相互间的吻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穿支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使用改良的明胶--氧化铅血管造影技术,灌注新鲜尸体标本10具。使用螺旋CT进行扫描并通过相应的软件存储扫描得到的图像,选择下腹部和小腿外侧皮瓣供区,应用交互式的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进行3D可视化研究。 结果 三维重建的各部位层次分明、穿支体区间小血管的清晰度好,穿支体区间的血管吻合有3种类型,2个层次。而且可对不同层次分别进行透明、不同穿支体分别配色或提取等专业化处理。 结论 ① 应用Mimics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穿支体区及其相互间血管的吻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②穿支皮瓣血供方式与传统轴型皮瓣有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与记忆的作用,以及Ca2 /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钙调蛋白(CaM)mRNA、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mRNA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慢性复合应激组(16只)和对照组(16只)。慢性复合应激组动物给予6周的慢性复合应激刺激,制备慢性复合应激模型;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的行为表现;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大鼠海马CaMKⅡ、CaM mRNA和CREB mRNA水平的变化;观察分析CaMKⅡ在海马CA1和CA3区的分布和表达;电镜观察海马CA3区突触间隙的宽度和突触后致密物质(PSD)的厚度的变化。结果慢性复合应激6周后,应激组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应激组海马CA3区突触间隙的宽度为5.0580±1.4216,PSD的厚度为20.9547±2.5693。与对照组相比,海马CA1和CA3区辐射层和始层CaMKⅡ的免疫染色明显增强,特别是始层;CaMKⅡ、CaM mRNA及CREB mRNA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慢性复合性应激后,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增强;海马CaMKⅡ、CaM mRNA和CREB mRNA水平增加可能是参与了慢性复合应激性学习记忆增强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旋髂深动脉及穿支的数字化可视模型,为临床上旋髂深动脉穿支骨皮瓣的设计与安全截取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2具新鲜男尸,分别采用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水凝胶及明胶/氧化铅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并进行连续螺旋CT扫描,运用Mimics软件,在计算机上对腰区相关重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该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髋骨、髂外动脉、旋髂深动脉及其供血皮瓣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并可任意方向的旋转观察。结论:重建的三维模型可以提供正常腰区皮瓣的三维动态解剖,为临床术前皮瓣设计提供了直观的数字化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莪术油注射液对慢性低氧大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低氧组、慢性低氧+低、中和高浓度的莪术油组,持续饲养28d。实验结束次日,测试大鼠学习和记忆成绩的变化;测定血清和海马组织MDA和SOD的浓度;测定海马组织Ca^2+浓度;观察磷酸化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p—CaMKⅡ)在海马组织染色和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慢性低氧组发现隐蔽平台的潜伏期延长;MDA含量明显增高,SOD活力明显降低;[Ca^2+]i明显增高;p—CaMKⅡ染色较弱和表达量明显降低。中、高浓度莪术油组发现隐蔽平台的潜伏期缩短(P〈0.05);莪术油各组MDA含量均显著降低;中、高浓度莪术油组血清SOD活力显著增加;莪术油各组[Ca^2+]i明显降低;中、高浓度莪术油组p—CaMKⅡ免疫组化染色较强,表达量也明显增加(P〈0.05,P〈0.01)。慢性低氧组突触界限不清楚,树突棘和轴突均见水肿,突触囊泡及突触后致密物质消失;随着莪术油浓度的增加,突触和线粒体水肿逐渐减轻,突触后致密物质逐渐增多。结论:莪术油能够通过清除和对抗自由基的产生,增加突触后致密物质的表达来改善低氧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此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莪术油注射液对慢性低氧大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低氧组、慢性低氧+低、中和高浓度的莪术油组,持续饲养28 d。实验结束次日,测试大鼠学习和记忆成绩的变化;测定血清和海马组织MDA和SOD的浓度;测定海马组织Ca2+浓度;观察磷酸化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p-CaMKII)在海马组织染色和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慢性低氧组发现隐蔽平台的潜伏期延长;MDA含量明显增高,SOD活力明显降低;[Ca2+]i明显增高;p-CaMKII染色较弱和表达量明显降低。中、高浓度莪术油组发现隐蔽平台的潜伏期缩短(P<0.05);莪术油各组MDA含量均显著降低;中、高浓度莪术油组血清SOD活力显著增加;莪术油各组[Ca2+]i明显降低;中、高浓度莪术油组p-CaMKII免疫组化染色较强,表达量也明显增加(P<0.05,P<0.01)。慢性低氧组突触界限不清楚,树突棘和轴突均见水肿,突触囊泡及突触后致密物质消失;随着莪术油浓度的增加,突触和线粒体水肿逐渐减轻,突触后致密物质逐渐增多。结论:莪术油能够通过清除和对抗自由基的产生,增加突触后致密物质的表达来改善低氧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此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临床基础一体化的针刺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针刺临床与基础形成紧密互动性研究的有效途径.方法:从临床基础一体化的研究思路,试图提炼针刺临床的基本规律.结果:从古典经络理论和大量的临床经验,结合现代神经解剖生理的基础研究,提出针刺临床的若干规律.结论:针刺临床的对称对应规律、节段支配规律、中枢中轴规律、远肢优势规律、浅深关联规律和局部反馈规律,与古典经络理论及临床经验相吻合,在神经解剖学上也有可以解释的理论基础,值得分别立题进一步证实或证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