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应用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新鲜及防腐尸体下肢共25肢,对腓动脉皮支进行解剖学观测。于2003年9月~2005年6月收治足跖趾关节处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1~55岁。其中背侧6例,跖侧4例,缺损范围10cm×6cm~15cm×10cm。应用带有外踝上11.0±1.7cm腓动脉固定皮支的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范围11.0cm×6.5cm~16.0cm×11.0cm。供区6例直接减张缝合,4例行自体游离皮片覆盖。结果解剖学观测外踝上11.0±1.7cm自腓动脉发出一固定皮支,起始点直径1.45±0.12mm,入深筋膜点距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轴线15.70±1.20mm。10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血运良好,无静脉回流障碍;供区愈合良好。术后获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色泽与周边相似,足功能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11~18mm。结论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经改进后血运好,逆转距离长,修复范围大,操作简便,为临床修复足中远端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管径静脉移植治疗山羊股动脉缺损对移植物内膜增厚的影响.方法 选取同品系体格健壮的山羊20只,40条股动脉.随机分为A、B、C、D、E 5组,每组4只,8条股动脉.各组由细到粗选取不同管径的静脉作为移植物修复相同部位的股动脉缺损.A、B组和E组静脉管径分别明显小于和大于宿主动脉,C、D组静脉管径与宿主动脉接近.术后1 d和28 d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术后28 d取材,对移植静脉进行病理学观测,测定内膜厚度、管腔直径和壁剪切应力,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术后28 d A、B、E组内膜厚度大于C、D组,A、B组静脉移植物扩张程度大于其他组,壁剪切应力随着移植物管径的增加而减小.结论 移植静脉管径与宿主动脉接近时其内膜增厚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之一,被称作“沉默的杀手”,随病情进展,可出现疼痛、脊柱畸形,进而并发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之后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但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仍然很低。本文结合国内外指南意见,对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进行解读,旨在提升医生和患者对骨质疏松症及骨折风险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提高该病的早期预防、诊治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智能机器人辅助治疗复杂性跟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全部跗骨骨折的60%,其中约3/4波及跟距关节,常遗留严重后遗症,致残率高达30%。由于跟骨形态和功能的特殊性,其治疗一直是困扰骨科界的一个难题。治疗不当,可出现肿胀和张力性水疱、筋膜间隙综合征、伤口裂开和感染、神经血管损伤、肌腱损伤、  相似文献   
5.
后踝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也是临床治疗的重难点,本研究首次采用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完成骨折块的加压及固定,与传统内固定方式相比,具有操作较为简单方便,踝关节后方软组织的损伤较小,避免骨折块的破坏等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间断拔钉对股骨颈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间断拔钉对股骨颈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取本地自然放养的健康成年山羊18只,建立双侧股骨颈骨折后3枚加压螺纹钉固定的模型,随机取样的一侧为实验侧,分别于术后4、8、12周各拔1钉;另一侧为对照侧,术后12周时3枚钉一起拔出。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于术后8、12、16周处死取材。期间做X线检查、核素骨显像、组织学检查对比两侧愈合情况有无差别。结果:骨同位素显像血流相及血池相显示A、B组实验侧动脉灌注及静脉回流较对照侧通畅,静态相显示实验侧血运优于对照侧。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在血管生成、编织骨生成、坏死骨清除等阶段实验侧均较对照侧提前。结论:应用间断拔钉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可改善股骨头血运,加快股骨颈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7.
骨盆前环后环骨折与骨盆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X线表现与骨盆动脉损伤的关系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自1999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55例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入院时均处于休克状态,收缩压小于90mmHg,脉率大于120次/min。输血量400~10800ml,平均2886ml。入院后常规摄骨盆后前位、出口位及入口位X线片,经输血和抗休克治疗后,血压不升或升后又下降,排除其他部位出血后即行髂动脉造影,并行动脉栓塞。患者ISS评分平均39±16。根据X线表现分为后环骨折21例,前环骨折12例,髋臼骨折6例,混合骨折16例。结果55例髂内动脉造影患者,50例为髂内动脉及其分支损伤出血,行血管栓塞,4例髂外动脉损伤,3例血栓形成,1例破裂;1例髂总动脉血栓形成。3例死亡,成功率94.55%。损伤最多的血管是臀上动脉(32.56%),其次是骶外侧动脉及髂腰动脉。后环骨盆骨折损伤血管64支,主要臀上动脉、骶外侧动脉及髂腰动脉,前环骨折损伤血管17支,主要为闭孔动脉。混合骨折平均输血3876ml±1068ml。结论根据骨盆骨折X线表现可预测血管损伤类型,后环骨折容易引起臀上动脉、骶外侧动脉及髂腰动脉损伤,前环骨折易损伤闭孔动脉,其中最易损伤的是臀上动脉。髂内动脉造影及动脉栓塞是较好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正常足和外翻足横弓的形态,探讨横弓在外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35名外翻患者65只足和30名正常人60只足,在负重位和非负重位足正位X线片和前足轴位X线片上分别测量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fist intermetatarsalangle,IMA),各跖骨头、籽骨到足底的距离。[结果]外翻足HVA平均30·8±8.9°,第1、2跖骨间角为16.5±2·6°;正常足HVA为10·2±2·0°,第1、2跖骨间角7·9±1·6°。外翻足与正常足比较第1跖骨头向下移位,第2、3跖骨头距足底的距离明显低于正常足。腓侧籽骨向外上方移位,胫侧籽骨向外侧移位。[结论]外翻足横弓塌陷,籽骨脱位,第2、3跖骨头过早、过重负重易产生疲劳性骨折、跖骨痛和足底胼胝体。  相似文献   
9.
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扩髓与不扩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非扩髓钉是否比扩髓钉操作简单、迅速、安全。方法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方法将100例单纯股骨干骨折随机分为扩髓组与非扩髓组,比较二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手术中意外情况的发生。结果扩髓组37例手术时间138min,失血量278ml,6例术中发生意外情况。非扩髓组63例,手术时间108min(P=0.012),失血量186ml(P=0.034)。17例术中发生意外情况,2例需二次手术。结论非扩髓钉操作步骤少,手术时间及失血量少于扩髓组,但非扩髓组手术中意外情况发生较多,虽然统计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既往治疗腰椎滑脱通常需要脊柱后路手术,暴露滑脱椎体及相邻椎体的关节突关节,安装各种内固定装置.打开椎管,摘除椎间盘,植骨融合.暴露广泛,操作繁琐,出血多,创伤大,易损伤神经根及马尾,增加了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性.我们利用计算机导航技术,通过臀部皮肤、髂骨、骶髂关节、骶骨翼、骶1椎体,用空心螺钉固定腰5椎体治疗腰5骶1椎体滑脱,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