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标准微电极技术观察了中药蝙蝠葛的有效成分蝙蝠葛碱对奎尼丁诱发的豚鼠乳头肌早后去极化及触发活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奎尼丁2 μmol·L-1能诱发豚鼠乳头肌早后去极化及触发活动,早后去极化的发生率为8/20, 幅值为13.4±2.6 mV, 起始电位为-42±5 mV, 触发活动的发生率为2/20. 蝙蝠葛碱20 μmol·L-1能明显抑制奎尼丁诱发的早后去极化及触发活动,早后去极化的发生率为4/20,幅值为7.3±1.1 mV,无触发活动. 结果提示蝙蝠葛碱具有抗早后去极化所致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3.
陈昔洛韦片剂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8名健康男性自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口服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陈昔洛韦睡剂及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科益制药厂生产的陈昔洛韦片剂各400mg,采用高效液 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相似文献   
4.
吗氯贝胺与米帕明治疗抑郁症多中心双盲对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以经典抗抑郁药物米帕明为阳性对照药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方法对吗氯贝胺和米帕明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 :共纳入病人 2 0 0例 ,分别口服吗氯贝胺 3 0 0 -60 0mg d或米帕明75 -2 5 0mg d。结果 :两组病人Hamilton抑郁量表 (HAMD)以及Hamilton焦虑量表 (HAMA)总分在治疗结束时均显著下降 (P <0 0 0 1)。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治疗结束时HAMD减分率分别为吗氯贝胺组 0 74± 0 2 4,米帕明组 0 74± 0 2 4(P >0 0 5 ) ;有效率吗氯贝胺组 79 4% ,米帕明组 85 4% (P >0 0 5 )。吗氯贝胺组有 10种不良反应发生频率显著低于米帕明组 ,主要是抗胆碱能、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吗氯贝胺的疗效指数也显著高于米帕明组。结论 :吗氯贝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蝙蝠葛苏林碱(DS)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征.方法:兔耳缘静脉注射给予DS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并用3p97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兔DS 2.5、5、10 mg·kg-1静脉注射给药后,体内动力学行为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T1/2β分别为 3.0±0.6、3.4±0.9 和 6.9±0.6 h;Cls分别为 3.1±0.6、3.6±0.4 和 4.4±0.3 L·h·kg-1;Vd分别为 13.1±2.7、18.0±6.2 和 43.6±4.4 L·kg-1;AUC0~t分别为 0.84±0.13、1.41±0.17 和 2.30±0.18 mg·h·L-1.在DS 2.5~5 mg·kg-1范围内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DS 10 mg·kg-1静脉注射后,C0超比例增加(P<0.01),T1/2β明显延长(P<0.01).结论:在 2.5~5 mg·kg-1范围内DS的消除为线性动力学,而10 mg·kg-1静脉注射后,本品在兔体内的消除未呈线性动力学.组织分布以肺脏含量最高,其次为肾、脾和肝脏.各组织器官中药量均显著高于血浆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人血浆中盐酸伊托必利颗粒的血药浓度并对其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100mg盐酸伊托必利颗粒剂(受试药)和盐酸伊托必利片(参比药)后,血浆中伊托必利浓度变化情况,用3P97程序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测得受试药和参比药Cmax分别为594.8±152.3和628.6±261.4μg·L-1,Tmax分别为0.766±0.213和0.900±0.392 h,T1/2ke分别为3.21±0.86和3.49±0.77 h,AUC0-15分别为2266.0±1340.9和2339.4 ±1831.7μg·L-1·h-1,AUC0-∞分别为2472.1±1800.3和2496.9±1952.3μg·L-1·h-1.结论:盐酸伊托必利颗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9%±27.3%:选择Cmax、AUC0-15和AUC0-∞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与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受试药与参比药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烟酸浓度的方法。方法3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口服烟酸缓释片,用反相离子对高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烟酸浓度。结果烟酸血浆浓度在0.05~2.00和2.00~32.00mg.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绝对回收率为 80.5%~95.5%,日内、日间RSD小于5%,最低检测浓度为0.05mg.L-1。结论本法具有灵敏、准确、回收率高的优点,适用于烟酸人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 RP-HPLC 法测定人血浆中兰索拉唑浓度。方法:1 mL 血浆样品以奥美拉唑为内标,加入0.5 mL Na_2HPO_4溶液(0.5 mol·L~(-1),pH 9.05)碱化,用5 mL 乙醚-二氯甲烷(7:3,v/v)混合液振荡萃取,分取有机相空气流下吹干。残渣用200μL甲醇-0.1 mol·L~(-1)碳酸钠(50:50,v/v)混合液溶解,40 μL进样。采用 NUCLEOSIL C_(18)分析柱(250 mm×4.6 mm,5μm),以0.025 mol·L~(-1)磷酸二氢钠-乙腈(60:4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30℃,于285 nm 波长下检测。结果:兰索拉唑在20~24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最低检测浓度为20μg·L~(-1)。血浆中低、中、高3种浓度的萃取回收率(n=5)分别为69.9%,64.0%,58.8%;RSD(n=5)分别为7.94%,5.33%,5.39%;方法回收率(n=5)分别为98.6%,106.3%,101.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该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格列美脲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国产格列美脲片剂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国产与进口格列美脲4mg,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紫外法测定其血药浓度.结果国产片与进口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3.44±0.92和2.97±0.88h,Cmax分别为296.1±108.4和331.8±103.3μg·L-1,t1/2ke分别8.03±3.01和7.73±2.79h,AUC0-t分别为2307.9±800.9和2302.8±794.8μg·h·L-1,AUC0-∞分别为2672.7±990.5和2589.1±752.5μg·h·L-1.国产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4%±19.7%.结论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种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异福片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抗结核复方制剂异福片(异烟肼和利福平复方制剂)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以进口同类产品卫肺宁(Rifinah)为对照。方法1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2种制剂各2片(含异烟肼300mg,利福平600mg),采用RP-HPLC法测定异烟肼和利福平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经3P97程序处理,异烟肼和利福平的体内过程符合一房室模型。试验药中异烟肼、利福平的Tmax分别为(1.50±0.71)和(2.50±0.53)h,Cmax分别为(6.64±2.13)和(9.03±2.12) μg·mL-1,t1/2分别为(3.11±1.10)和(4.58±1.21)h, AUC0~t分别为(24.07±10.11)和(66.60±18.82)μg·h·mL-1,相对生物利用度Fr分别为(95.9±23.0)%和(94.1±20.0)%。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