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韩宝君  王磊 《华夏医药》2009,4(1):58-60
目的探讨寰枢椎体层摄影在儿童寰枢椎半脱位诊断小的作用及其替代寰枢椎普通摄影(张口位)的可行性。克服儿童寰枢椎普通摄影(张口位)中存在的患儿不合作及体位不适宜的问题。探讨儿童寰枢椎断层摄影的最佳检查方法以减少患者辐射量,提高影像质量。总结儿童寰枢椎正常与脱位的影像学诊断标准。马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比17例寰枢椎张门位与断层摄影的影像特点。结果17例寰枢椎断层摄影照片中有7例可显示普通张口位无法显示的寰枢关节形态。结论标准的摆位、精确地选定屑面以及合适的摄影条件是显示寰枢关节形态的关键。掌握正确的投照方法能够提高影像质量、减少辐射量、减少漏诊的发生。寰枢椎体层摄影能够显示张口位不能显示的寰枢关节形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天玑机器人辅助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 FNS)对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固定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其中应用天玑骨科机器人于C臂引导下辅助FNS固定治疗34例(观察组),仅在C臂引导下行FNS固定治疗38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复位时间、骨折愈合时长、透视次数、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股骨颈短缩程度、术后3、6、12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复位后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骨折复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5个月。术后即刻,2组股骨颈短缩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股骨颈缩短程度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对照组股骨颈缩短程度较术后即刻差(P<0.05);观察组股骨颈短缩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顺行带锁髓内接骨术治疗股骨干骨折中关节滑膜及软骨的疗效研究。方法选用12只成年比格犬,于其股骨中部三分之一处使用骨刀、线锯模拟开放性横行股骨骨折。在第1组(6只动物)中执行顺行带锁髓内接骨术。第2组(6只比格犬)中,在骨牵引致伤后第4天进行复位并行相同接骨术。在接骨术后14、28、35、42、56、70、85和100 d,使用X射线探查测量关节软骨的厚度、软骨细胞容积密度、软骨细胞数量密度,以及空骨陷窝比例和同基因组。结果两组比格犬的术侧肢体后侧肌肉群张力在两周期间均有所降低。实验期间,第1组的邻近关节运动量处于正常范围内;伤后2~3个星期内,第2组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为0°~110°。两组动物均未见后肢明显肌肉萎缩迹象。第1组在接骨术后第70天时形成单个骨髓腔,联合皮质板的强度和直径均接近母体骨;到达同时期时,第2组的骨折线变得模糊不清,碎片上的骨膜层出现紧致化,可以看到两到3个方向上均有联合皮质板形成,说明发生骨折实变。结论顺行带锁髓内接骨术是治疗长骨干骨折的首选方式。紧急情况下执行本接骨术,可减少骨折实变时间,且在伴有轻度滑膜炎情况下不会引起膝关节软骨的不可逆变化。延迟行接骨术会提高发生骨关节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韩宝君 《华夏医药》2009,4(2):141-142
当前,计算机已在中国教育领域广泛应用,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并在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此文从多媒体课件制作、应遵循的原则等方面阐述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思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人工颈椎复合关节系统(artificialcervical joint complexACJC)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在前期设计的基础上,以及通过测量工作得到的关于正常人体颈椎解剖和运动学参数,优化ACJC.新鲜的人体颈椎标本14具,随机取出7具作为正常颈椎组,在MTS858Mini Bionix II生物材料实验系统进行稳定性实验并测定各节段椎间活动度.随后将标本随机分为钢板固定组和假体植入组,每组7例,对每组标本分别进行实验前处理:钢板固定组依次行前路C5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假体植入组依次行C5椎体次全切、假体植入术.试验同正常颈椎组.结果:稳定性实验显示假体植入组与正常颈椎组相比,下颈椎在三维六自由度的ROM均无显著差异.而钢板固定组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中的活动范围(ROM)均小于显著其余两组.手术节段活动度测定显示,钢板固定组的各向ROM均显著小于其余两组,而假体植入组仅在后伸运动中ROM显著大于正常颈椎组,其余活动中均与正常颈椎组无显著差异.临近椎间活动度测定显示,三组间下位椎间隙活动度无显著差异;对于上位椎间隙,假体植入组与正常颈椎组无显著差异.钢板固定组前屈、后伸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制人工颈椎复合关节系统提供中下颈椎体、椎间盘解剖学数据.方法:志愿者76人,其中男性32人(21~44岁,平均年龄29.31岁),女性44人(19~45岁,平均年龄32.20岁),测量各椎体与椎间隙前缘、中份及后缘的高度,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椎体前缘、中份、后缘高度(mm),男性分别为:17.58~19.97,15.68~17.69,18.17~19.77;女性分别为:15.13~17.80,13.34~15.05,15.57~17.06.椎间隙前缘、中份、后缘高度(mm):男性分别为5.81~7.23,7.59~9.19,4.65~5.54;女性分别为;4.88~5.37,6.82~7.89,4.03~4.47.各测量结果在性别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得到了中下颈椎体及椎间盘的解剖学参数,这可以为人工颈椎复合关节系统假体设计、制造和临床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合右美托咪定对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53~76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C组仅应用罗哌卡因溶液行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D组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用药为含右美托咪定1 μg/kg的罗哌卡因混合溶液。采用序贯法确定罗哌卡因的浓度,初始浓度为0.5%,相邻浓度之比为1∶1.2,注药后30 min隐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完全为阳性反应,下一例患者则采用低一级的浓度,反之则采用高一级的浓度。应用概率单位法计算罗哌卡因用于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CI)。
结果 C组和D组罗哌卡因EC50分别为0.38%(95%CI 0.36%~0.41%)和0.29%(95%CI 0.28%~0.31%),且D组明显低于C组(P<0.05)。
结论 复合右美托咪定1 μg/kg可降低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罗哌卡因的EC5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人体上颈椎椎间旋转活动度及其耦合运动进行精确测量的方法。方法:对16名健康志愿者行颈椎三维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应用自行设计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对三维图像标点,并利用标志点测量上颈椎包括枕骨与寰椎之间,寰椎与枢椎之间的椎间旋转及耦合运动。结果:颈椎最大旋转位时,单侧椎间平均旋转度分别为枕骨-寰椎(2.4±1.8)°,寰椎-枢椎(38.5±4.7)°,同时伴随各节段的反向侧屈与后伸活动;侧屈动度分别为枕骨-寰椎(3.6±1.3)°,寰椎-枢椎(5.4±2.0)°,后伸动度分别为枕骨-寰椎(12.9±3.8)°,寰椎-枢椎(4.9±2.6)°。结论:可运用三维CT图像对在体上颈椎椎间旋转及耦合运动进行精确的测量,其有助于上颈椎在三维空间内的复杂运动更进一步理解,更好地为上颈椎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人工颈椎复合关节系统球窝关节进行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人工颈椎复合关节系统的三维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网格划分;设置球窝零件球柄高度的尺寸的变化范围,模拟假体系统在体负载情况;对模型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对不同尺寸特征的复合关节系统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并评价系统安全系数。结果系统最大Vonmises应力出现在该装置前屈位球柄和基底部相接处,并随球柄高值增大,最小安全系数呈近似抛物线变化。结论综合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活动度需要,认为当球柄高为6.0mm时,球窝关节结构最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