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测量后半规管夹角,观察后半规管非平面性对夹角测量的影响。 方法 对20例磁共振三维稳态构成干预序列内耳检查影像进行分析,通过使用3D Slicer 4.4软件直接测量左、右后半规管的夹角来推算后半规管和矢状面的夹角。 结果 左、右后半规管夹角为90.5°±8.9°,最小夹角73°,最大夹角108°。可推算后半规管和矢状面夹角为45.3°±4.4°,最小36.5°,最大54°。 结论 后半规管切面经过或不经过共脚,由此导致夹角测量差异约为9°,故此次测量数据和既往研究相符,但本方法更加直观方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基于标准空间半规管模型对外半规管良性阵法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方法进行理论探讨,分析各步骤的意义.方法 建立标准空间半规管模型并3D打印,通过对外半规管复位方法的模拟演示和观察,分析比较各种复位方法各步骤的意义和不足.结果 翻滚复位法自患侧卧位开始向健侧翻身,步骤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俯卧位再回到坐位是必要和足够的,Gufoni复位法实际上是翻滚复位法的简化,并无方法学上的优越性,而Appiani复位法仅对于壶腹嵴耳石脱落可能有作用.结论 基于标准空间半规管模型对复位方法进行模拟演示,分析各步骤是否合理,探讨对复位方法评估和改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良姜素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H_2O_2损伤PC12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良姜素(低、中、高浓度)组,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Annexin-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高良姜素预处理可以减少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高良姜素能明显抑制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高良姜素可以增加PI3K/Akt和Bcl-2家族蛋白比例。结论:高良姜素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耳结构精细而复杂,位于颞骨岩部骨质内,又称为迷路,由半规管、前庭、耳蜗三部分组成。迷路内充满淋巴液,临床MRI检查可以获取清晰影像,但不能或仅能部分显示膜迷路结构[1]。内耳三维可视化和空间方向测量对于临床和研究都非常重要,其三维显示方式主要为表面绘制技术和体绘制技术。表面绘制仅提取内耳表面进行表面形态显示,需要分割内耳结构并三维重建。体绘制以体素为基本单元,直接由体数据生成三维物体的凸显,通过调节颜色和透明度,半透明视野可观察内部结构[2]。为更好显示内耳解剖,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分割一直是研究热点和难点。目前内耳分割技术还没有取得非常大的进展,主要是手工分割或半自动分割,非常耗时,缺乏有效的自动分割方法。常用内耳自动分割算法包括阈值分割技术、区域增长技术、聚类分割技术、图谱法分割技术、形变模型分割技术和分水岭算法等[3~5]。因内耳周围结构复杂,体素成像常因周围骨骼阻挡影响观察,且很难通过调节阈值屏蔽周围结构。但通过体裁剪技术,可以剔除内耳周围组织结构,甚至可以根据表面模型进行裁剪成为体素模型[4]。内耳体素模型包括体素数据完整信息,因而通过体绘制成像更为清晰可靠,且因为仅保留内耳数据,大大减少了计算机运算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内耳体素模型的膜迷路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基于内耳体素模型三维可视化膜迷路。方法磁共振显微成像颞骨扫描影像数据使用3D Slicer软件进行表面模型体裁剪,将内耳体素模型通过表面绘制和体绘制混合成像三维显示膜迷路。结果通过内耳体素模型可以三维可视化膜迷路,且内耳体素模型文件较表面模型文件容量更小。结论内耳体素模型对于内耳解剖学习和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标准立体空间坐标系膜迷路模型的建立,并对壶腹嵴空间方向进行测量。方法分割33例双侧内耳、眼球模型生成统计形状模型并导出平均模型作为标准模型,根据半规管总脚分叉点和眼球下缘为水平面建立标准立体空间坐标系;将骨迷路和标准模型进行校准,膜迷路包括壶腹帽模型随之进行三维空间变换确立膜迷路空间方向,并测量壶腹嵴空间方向。结果校准后的膜迷路有利于观察壶腹嵴空间方向。外半规管壶腹嵴和矢状面夹角为3.8°,后半规管壶腹嵴和矢状面的夹角为42.8°。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标准立体空间坐标系膜迷路模型,并测量了壶腹嵴空间方向,可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医学影像导出三维模型并建立3D PDF文件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导出为三维模型并建立交互3D PDF文件。方法使用了3个开源软件包括3D Slicer、Mesh Lab和Te Xstudio,进行感兴趣区体裁剪、模型分割和3D PDF制作。结果 3D Slicer可以多种方法进行模型分割,Mesh Lab可以进行模型清理和分割,并在导出U3D格式文件的同时生成TEX格式文件,通过Te Xstudio编译生成3D PDF文件。结论这种方法步骤简单易学,推广普及容易,有利于促进更多3D PDF的制作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陈晓素  叶华  林一均  杨晓凯  林萍  张旭 《浙江医学》2016,38(18):1504-1506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常规治疗中加用丁苯酞注射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2015年常规治疗中加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28例为观察组,同期仅作常规治疗的28例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排除焦虑心理因素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影响后,采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T、ALT、肌酐、尿素和WBC等血液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21天,观察组NIHSS评分为(4.92±1.81)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第7天(7.15±3.73)分和常规治疗组治疗第21天(6.40±2.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两组患者AST、ALT、肌酐、尿素和WBC等血液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排除焦虑心理因素后,常规治疗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