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溶栓失败急性心肌梗塞(AMI)行补救性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疗效及安全性,对35例AMI患者溶栓后90min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梗塞相关动脉开通情况,16例成功者(甲组)中12例7~21d后行延迟PTCA治疗;19例失败者(乙组)中13例(乙1组)即刻行补救性PTCA,其余6例(乙2组)溶栓失败而未行PTCA者给一般药物治疗。结果表明,甲级中12例行延迟PTCA,成功11例(91.6%),正例于PTCA中出现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并致小灶下壁心肌梗塞;乙1组13例行补救PTCA,全部成功(100%)。甲组住院期总心脏事件发生率(19%)与乙1组(23%)相似,且出院前心功能无显著差异。而乙2组6例中住院期死亡率(33%)及总心脏事件发生率(50%)增高。提示AMI溶栓失败患者补救PTCA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减少住院期心脏事件并促进左心室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目的 探讨在药物规则治疗下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压对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916例因胸痛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压与冠心病 (一支或以上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狭窄≥ 5 0 % )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916例中 ,5 4 7例 (6 0 %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诊断为冠心病。冠心病组在年龄、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 (吸烟、糖尿病 )暴露比例上显著高于无冠心病组。两组的各种血压参数也存在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 ,脉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和独立危险因素 ,脉压每增加 5mmHg(1mmHg =0 133kPa) ,冠心病患病的危险性增加 2 9%(95 %可信区间 :2 2 % 37% ,P <0 0 0 0 1) ;在对年龄和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 (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 )校正后显示 ,脉压每增加 5mmHg ,冠心病患病的危险性增加 18% (95 %可信区间 :10 % 2 5 % ,P <0 0 0 0 1)。在多因素逐步回归模型中 ,脉压仍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如下 :P/ (1 P) =EXP[0 0 6 19×年龄 (岁 ) +0 0 334×脉压 (mmHg) +0 0 2 86×病程 (年 ) +0 6 84 2×吸烟+0 5 4 4 7×糖尿病 - 6 0 391]。其他血压参数则与冠心病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在药物规则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中 ,脉压是冠心病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 前瞻性评价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 人选连续101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稳定性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支架术患者,分为普伐他汀组(228例)、氟伐他汀组(179例)、阿托伐他汀组(481例)和对照组(127例).比较各组术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不同浓度(2、5、10、20 μmol)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1 min(ADP-1)、5 min(ADP-5)和最大血小板聚集力(ADP-M)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4组患者基础临床情况(除年龄、高血压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率外)和冠状动脉病变和(或)支架术情况相似,术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普伐他汀组0.9%、氟伐他汀组1.1%、阿托伐他汀组1.0%、对照组0.8%,P>0.05)和ADP-1、ADP-5、ADP-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0.21,P=0.001)、氯吡格雷总量(B=7.30,P=0.002)及低分子肝素的使用(OR=6.71,P=0.01)是影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独立决定因素.结论 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无明显影响,而年龄、氯吡格雷总量及低分子肝素使用是决定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前 ,肾动脉介入治疗因较外科血运重建术创伤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 ,已广泛用于肾动脉狭窄的治疗。我们通过患者年龄分层 ,评价肾动脉介入治疗在老年肾动脉狭窄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连续 15 0 0例患者在常规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后行双肾动脉造影。以肾动脉内径减少 >5 0 %定义为肾动脉狭窄。共检出 10 5例肾动脉狭窄患者 ,连续 83例老年患者入选。其中 75~ 85岁 34例 ,男 19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78 4± 2 6 )岁 ;6 0~ 74岁4 9例 ,男 2 8例 ,女 2 1例 ,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5.
对23例心肌梗死患者子发病后6±3周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于PTCA前(平均3±2天)后(平均6±3天)记心电图和做平板运动试验,结果PTCA成功19例(管腔狭窄由93.5±6.4%降至16.3±11.1%),其运动耐量、时间、最大心率及心率-收缩压乘积均明显增高,而心电图QRS积分显著减低。结论,心肌梗死恢复期PTCA对患者有明显的临床效益。  相似文献   
6.
2010年1月—2010年9月成功完成28例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室护士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时恰当的术中配合,28例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2010年1月—2010年9月成功完成28例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室护士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时恰当的术中配合,28例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有益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43例首次穿壁性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于静脉内溶栓后90min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4例AMI前6h内有心绞痛(甲组),另19例梗塞前无心绞痛(乙组).尽管两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及侧支循环发生率相似.但甲组异常Q波导联数、QRS积分、CPK峰值及CPK峰值距发病时间显著低于乙组.而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乙组.22例IRA开通患者中,有心绞痛者其基础左心室功能较无心绞痛者好.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甲组左心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舒张充盈明显改善,而乙组收缩功能降低、舒张充盈无明显变化.住院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甲组显著低于乙组.本文提示,梗塞前心绞痛可能由于早期心肌再灌注和缺血预适应对梗塞大小、左心室功能及预后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Coroflex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81例接受Coroflex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即刻疗效和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81例患者共置入Coroflex冠状动脉内支架 88枚。根据ACC AHA分型 ,A B1 型病变 38处 ,B2 C型病变 5 0处。原发病变 5 2处 ,单纯球囊扩张术疗效不满意病变 2 2处 ,内膜撕裂病变 14处。支架成功置入 82处 (93 2 % )。 3例严重钙化病变需辅以高压 (16~ 18atm)球囊才充分扩张 ,2例支架远端发生内膜撕裂 ,1例弥漫性病变支架置入术后TIMI血流 2级。 75例患者平均随访 (7 5± 3 0 )月 (3~ 13月 ) ,无心源性死亡和心肌梗死 ;17例 (2 2 7% )有心绞痛 (CCS分类Ⅰ级 )发生 ;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2例显示支架内再狭窄 ,予再次血管重建术后缓解。结论 Coroflex冠状动脉内支架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0.
比较尿激酶不同静脉络药方式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作用。41例AMI患者随机一次静脉推注尿激酶(UK)100~150万U(甲组:20例)或半量(50~75万U)静脉推注加半量(50~75万U)静脉滴注(乙组:21例)。于治疗后90分钟行冠状动豚造影观察梗塞相关冠状动脉(IRA)前向血流情况,并记录两组住院期心脏事件、左心室功能及不良反应。两种治疗方式90分钟总IRA再通率为51.2%(21/41)。其中甲组为55%(11/2n);乙组为4入6%(1I/21)(P>0.05)。两组左心室功能差异天显著性。甲、乙两级死于秦衰竭分别1、2例,且住院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的出血和低血压不良反应均少见。尿激酶100~150万U两种静脉给药方法治疗AMI对冠状动脉再通车及住院期临床预后的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