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颅交变电磁场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对症处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Schuell语言功能刺激训练,连续治疗20d。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经颅交变电磁场治疗,每天治疗2次,治疗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ADL)量表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BC、CADL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进步,并且以观察组ABC量表评分[其语言流利性评分为(47.5±5.05)分,复述能力评分为(34.56±5.41)分,视命名评分为(35.68±5.34)分,反应命名评分为(47.50±9.10)分]、CADL量表评分[(86.2±22.3)分]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颅交变电磁场联合语言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从谈话、复述、视命名、反应命名等多个方面提高患者语言功能,有助于增强患者日常交流能力,促其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 (peripheralarterialocclusivedisease,PAOD)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即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flow mediateddilation ,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nitroglycerin mediateddi lation,NMD)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 33例已确诊为PAOD的老年患者肱动脉FMD及NMD ,并分别与 40例健康老年人及 30例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非PAOD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老年PAOD患者FMD及N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肱动脉基础内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FMD呈负相关 ;FMD与NMD呈正相关 ,肱动脉基础内径与NMD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PAOD患者FMD及NMD均受损 ;肱动脉基础内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是FMD独立的预测因子 ;而FMD及肱动脉基础内径与NM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门诊符合MS诊断标准的患者61例为MS组,同时选取同期该院门诊查体健康人群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 MS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为(112.6±18.6)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0.3±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与静脉空腹血糖水平(FPG)、腰臀比(WHR)、收缩压(SBP)和三酰甘油(TG)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0、0.626、0.595、0.595,P0.05);血清NT-proBNP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745,P0.05)。结论血清NT-proBNP与MS密切相关,血清NT-proBNP水平可作为评估MS患者早期预防高危因素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镇静麻醉深度对肿瘤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为肿瘤患者选择适宜的麻醉深度,减少围术期炎症反应维护术后免疫力,保护患者免疫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08月-2019年01月我院普外科择期行消化道肿瘤根治性切除患者66例,年龄34~88岁,体重40~9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应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镇静麻醉深度,分为浅镇静麻醉组(AAI值在40-30范围内)、深镇静麻醉组(AAI值在29-20范围内)、传统麻醉组,根据血压、心率波动及制动、流泪、呛咳等指标及麻醉医师的经验调控镇静麻醉深度。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即刻(T1)、手术开始后2 h(T2)、手术后24 h(T3)、手术后48 h(T4)及72 h(T5)时点检测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 )、白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结果:组间比较,IL-2血浆浓度T1时点浅麻醉组与传统组比较,浅麻醉组明显降低(P<0.05);T4和T5时点深麻醉组与传统组比较,深麻醉组明显降低(P<0.05),其余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IL-4血浆浓度比较,T2和T4时点浅麻醉组与传统组比较,浅麻醉组明显降低(P<0.05);T4时点浅麻醉组与深麻醉组比较,深麻醉组明显升高(P<0.05)。TNF-α血浆浓度比较,T1、T2和T4时点浅麻醉组与传统组比较,浅麻醉组明显降低(P<0.05),T1时点浅麻醉组与深麻醉组比较,深麻醉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浅镇静麻醉即AAI值在40-30范围比深镇静麻醉即AAI值在29-20时可以更好的保护肿瘤患者围术期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IL-4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控制过度的炎症反应,保护患者免疫状态,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特征与基于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评估的心肌纤维化范围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共96例,根据是否晚期钆增强(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状态和心肌肥厚程度分组,分析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超声心动图及CMR检查资料,采用Pearson检验或Spearman检验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特征资料与LGE%间的相关性。结果 (1)96例患者中LGE阳性68例,阳性节段共126个,LGE%为32.56%±12.10%;阳性组患者的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心脏指数分别为(43.24±5.37)岁、63.98%±15.20%、(2.99±0.61)L·min-1·m-2,均显著低于阴性组患者的(51.79±7.18)岁、69.31%±8.46%、(3.07±0.64)L·min-1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和评价复方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开放研究。选择30名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复方厄贝沙坦(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口服,1/d,共8周,观察治疗前后的随测血压和生化指标。结果复方厄贝沙坦能够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治疗前后收缩压140.5±15.2mmHgvs124.6±8.0mmHg;舒张压93.1±7.3mmHgvs76.2±6.6mmHg,P<0.01),且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复方厄贝沙坦降压效果确切,同时不影响代谢,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评价复方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开放研究.选择30名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复方厄贝沙坦(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口服,1/d,共8周,观察治疗前后的随测血压和生化指标.结果复方厄贝沙坦能够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治疗前后收缩压140.5±15.2mmHg vs 124.6±8.0mmHg;舒张压93.1±7.3mmHg vs 76.2±6.6mmHg,P<0.01),且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复方厄贝沙坦降压效果确切,同时不影响代谢,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通过细胞焦亡通路对放射性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20只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PD-1抑制剂组;单纯照射组(胸部单次照射20 Gy);照射联合PD-1抑制剂组,每组5只。超声心动测试评价受照后1个月小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 (SV)、左室缩短率(FS);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蛋白免疫印迹、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心肌组织焦亡关键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介素18(IL-18)、IL-1β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照射后1个月,照射联合PD-1抑制剂组的LVEF、FS、SV较单纯照射组下降(t = 4.50、27.93、3.11,P <0.05); 照射联合PD-1抑制剂组小鼠心肌损伤及纤维化较单纯照射组更明显,心肌胶原容积分数较单纯照射组升高[(2.88±0.27)% vs. (3.81±0.57)%,t = 2.90,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照射联合PD-1抑制剂组心肌Caspase-1、Caspase-1 p20、GSDMD、GSDMD-N、ASC蛋白表达量增高(t=3.14、3.22、8.83、20.29、2.79,P <0.05),Caspase-1、GSDMD、ASC的mRNA表达量也升高(t = 3.09、2.91、2.53,P <0.05);照射联合PD-1抑制剂组心肌及血清IL-18、IL-1β表达较单纯照射组均升高(t = 3.46、3.75、7.58、8.24,P <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单纯照射组[(38.33 ± 7.92)% vs. (54.70 ± 4.01)%,t = 3.29,P <0.05],而CD4+T淋巴细胞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D-1抑制剂可通过Caspase-1/GSDMD促进细胞焦亡,进而加重放射性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患者中慢性失眠症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中医证候和病机特点。方法:收集启东地区"肝癌早诊早治"队列中HBV慢性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并发失眠患者进一步采集其失眠相关信息,探讨该人群失眠的中医证候特点。结果:慢性失眠症在调查的HBV感染患者中患病率为7.71%,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为17.37%。慢性失眠症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湿热蕴结证和瘀血阻络证最为常见,且这两个证型在伴有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较非肝硬化患者更为常见。湿热蕴结证患者的失眠特点为易醒、多梦、睡眠时间短;瘀血阻络证患者失眠特点为易醒、多梦、失眠病史长、入睡困难。在HBV感染并发失眠患者中,瘀血阻络证与湿热蕴结证多相兼为病。结论:失眠为HBV感染患者常见病症,随病程进展患病率增高;其病机与肝胆湿热、热扰心神和瘀血阻络、神窍失用有关,两者常相兼为病,且具有一定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