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联合脑血运重建技术治疗成人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采用血管重建技术治疗的57例成人缺血性烟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57例均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血管吻合口通畅率为70.18%(40/57);局部脑灌注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17±1.21)分]较术前[(2.20±1.27)分]明显改善(P<0.05)。术后随访6个月~2年,52例(91.23%)未再出现手术侧半球相关脑卒中事件,5例出现手术侧半球相关脑卒中事件。结论 联合脑血运重建手术方式治疗成人缺血型烟雾病安全有效,能够增加脑组织灌注,减少再卒中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青蒿素(Artemisinin)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NSCLC)细胞(ASTC-a-1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0~150 μg/ml的青蒿素处理24 h和100 μg/ml青蒿素处理0、6、12、24、48 h对ASTC-a-1和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1 μmol/L STS、100 μg/ml青蒿素单独或联合5 mmol/L 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剂NAC(N-乙酰半胱氨酸)处理细胞24 h对细胞核形态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青蒿素单独或联合NAC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Bax和Bak基因后,观察青蒿素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青蒿素能够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ASTC-a-1和A549细胞的活性,IC50值约为100 μg/ml;经NAC预处理后,青蒿素导致的细胞活性下降程度明显低于未经预处理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TS、青蒿素单独或联合NAC均能引起ASTC-a-1和A549细胞核固缩及细胞凋亡。经NAC预处理后,青蒿素诱导的ASTC-a-1和A54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4±2.1)%和(17.9±3.8)%,明显低于STS组\[(48.2±2.6)%,(39.8±4.9)%\]和细胞未经预处理组\[(59.6±3.4)%,(50.7±3.8)%\]青蒿素引起的凋亡率(均P<0.01)。青蒿素只能引起Bak沉默细胞活性的上升(P<0.01),而对Bax沉默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青蒿素能诱导两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STC-a-1和A549细胞)ROS介导的细胞凋亡,促凋亡因子Bak而不是Bax参与了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3.
齐凤杰  赵树鹏 《山东医药》2008,48(19):55-56
对46例胃肠道间叶组织肿瘤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并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发现胃肠道间质瘤(GIST)35例、平滑肌源性肿瘤9例、神经鞘瘤2例.35例GIST免疫组化表型Vimentin、CD117、CD34蛋白阳性率较高.GIST极低度、低度、中度、高度侵袭危险性分别为5、7、15、8例.35例GIST均行根治手术或局部切除,约48.6%的患者愈后较差.认为GIST的诊断有赖于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化的结合,手术切除为主辅以甲磺酸伊马替尼化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赵树鹏  齐凤杰 《山东医药》2010,50(16):92-9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p27、nm23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组织中p27、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p27蛋白在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及甲状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45.0%(P〈0.01)。nm23蛋白在甲状腺癌组阳性表达率(60.0%)虽高于良性病变组(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7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被膜侵犯程度有关。nm23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分化程度、被膜侵犯程度有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p27、nm23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在甲状腺癌发生或发展中起一定作用。p27、nm23蛋白的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的判断及对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s1,SFRP1)、β-catenin、E-cadherin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FRP1与后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50例浸润性乳腺癌和12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SFRP1、β-catenin、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浸润性乳腺癌组SFRP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P<0.05);浸润性乳腺癌组β-catenin、E-cadherin蛋白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P<0.05);随着浸润性乳腺癌TNM分期的增加,SFRP1蛋白表达减少,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异常表达率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另外,ER受体阳性者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高于ER受体阴性者(P<0.05),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E-cadherin蛋白异常表达率高于无转移者(P<0.05);SFRP1蛋白表达与β-catenin、E-cadherin蛋白的异常表达均呈负相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随着SFRP1蛋白表达的减少,β-catenin、E-cadherin蛋白异常表达率增加。结论:SFRP1表达的降低及其对wnt信号通路抑制作用的减弱致使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E-cadherin蛋白异常表达增加,这些均与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应用RNAi干扰技术沉默MCF-7乳腺癌细胞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STAT3),观察乳腺癌细胞生长及凋亡情况。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重组质粒(A组:0.1 μg/mL psilencer3.0-H1-STAT3-siRNA重组质粒转染组、B组:0.2 μg/mL psilencer3.0-H1-STAT3-siRNA重组质粒转染组、C组:0.3 μg/mL psilencer3.0-H1-STAT3-siRNA重组质粒)转染MCF-7乳腺癌细胞株后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情况;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重组质粒对STAT3基因表达的影响;吖啶橙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A、B、C三组的重组质粒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有抑制作用,三组的生长抑制率48 h分别为27.17%、40.21%、26.08%,72 h分别为41.30%、65.21%、42.39%;48 h、72 h生长抑制率与空白组、空质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浓度的重组质粒组,STAT3 mRNA表达均下降,与空白组、空质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B组表达下降更明显;吖啶橙染色结果空白组及阴性组细胞呈绿色或黄绿色荧光,实验组细胞可见较多黄色荧光,偶见红色荧光, 提示实验组细胞较多呈早中期凋亡。细胞周期分析显示重组质粒组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且B组(0.2 μg/mL )细胞凋亡最明显。结论 STAT3 siRNA可以下调MCF-7乳腺癌细胞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姚萍  刘廷  赵树鹏  高源  齐凤杰 《山东医药》2011,51(47):18-20
目的探讨表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14-3-3σ、p73α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切除的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94份(浸润癌组),导管原位癌15份(原位癌组),上皮不典型增生15份(不典型增生组),导管内乳头状瘤15份(乳头状瘤组),乳腺增生症20份(增生症组),乳腺癌旁5 cm组织10份(癌旁组),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检测各组14-3-3σ、p73α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间及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浸润癌组14-3-3σ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73α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14-3-3σ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HER-2受体、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相关,p73α蛋白与腋窝淋巴结转移、ER受体、PR受体、TNM分期相关。14-3-3σ与p73α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14-3-3σ和p73α蛋白与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是罕见的先天性畸形,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30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4%~0.46%[1],若不经治疗可导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二尖瓣关闭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婴幼儿时期即会死亡.在少数未经治疗幸存者中,可出现猝死,所以一经确诊即需手术治疗.我院2008年9月收治1例,并进行了手术,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s,PGIL)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PGIL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CD20、CD30、CD3及CD45RO等抗体标记。结果本组42例PGIL中,男女之比约为2∶1,发病中位年龄47.5岁,胃及结肠最多见。免疫组化表型:CD20阳性率95.2%,CD3及CD45RO阳性率均为4.8%,CD30无阳性表达。组织学分型:T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仅2例,而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40例,其中29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型淋巴瘤。低度、高度恶性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5.5%和20.0%。本组病例术前误诊率为33.3%。结论本病易误诊,MALT淋巴瘤是PGIL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恶性程度是PGIL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p1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胃癌中p16蛋白,PCNA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2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PCNA进行检测。结果:52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2%,71.2%,p16蛋白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恶性程度的增高和浸润深度的加深,其表达的阳性率逐渐降低,而PCNA的表达则相反,p16蛋白,PCNA表达与胃癌预后有关。结论:p16蛋白,PCNA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预测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