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妊娠合并乙肝患者43例,给予抗病毒中草药蚤休和保肝药物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同时联用保胎中草药白术、杜仲、川续断。分析对比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肝功能、乙肝五项,观察治疗后的药品不良反应,孕妇、胎儿(新生儿)孕围期监测指标。结果治疗后(12个月)临床表现(发热、乏力、纳差、腹胀、便溏、肝区疼痛)消失(P<0.05);肝功能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恢复正常(P<0.05);乙肝五项定量测定与治疗前对比,乙肝表面抗原(HBsAg)恢复正常,乙肝表面抗体(HBsAb)升高,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e抗体(HBeAb)正常或略高,乙肝核心抗体(HBcAb)略高。治疗12个月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孕妇及胎儿生理指标正常,未发现胎儿畸形、缺陷,产后出血1例、早产2例,无孕妇围生儿死亡,3例(早期妊娠)于肝功能恢复后自愿终止妊娠,余在治疗后都能顺利完成妊娠、分娩,新生儿情况良好。依据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29例(67.44%),显效8例(18.60%),好转6例(13.9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合并乙肝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维生素B1、维生素B6联用穴位封闭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在常规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6(治疗组不加)以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选取足三里和内关穴位,同时注射维生素B150 mg、维生素B6100 mg,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每日1次肌肉注射维生素B1100 mg,共7 d。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94.29%),好转2例(5.71%);对照组治愈19例(55.88%),好转12例(35.29%),无效3例(8.82%),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维生素B1、维生素B6联用穴位封闭治疗妊娠剧吐效果显著,用药安全,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疗法在治疗多种晚期实体瘤中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其中包括了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在过去几年中,已有多种ICIs应用于CRPC,并证明可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OS),但是由于适用人群受限以及毒副作用大,大部分药物的临床获益很少是持久的。目前可预测ICIs在CRPC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仍欠缺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因此寻找相关生物标志物对指导治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单抗与替吉奥(gimeracil and oteracil porassi-um,又称S-1)联合应用体内外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增殖、移植瘤生长及转移、肿瘤血管新生的协同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bFGF单抗及S-1对Lewi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建立C57BL/6小鼠Lewis肺癌自发转移瘤模型,32只小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NS)组、bFGF单抗组、S-1组和bFGF单抗+S-1组,每组8只;测量瘤体,绘制生长曲线,称瘤质量并计算抑瘤率;计数各组肺表面转移瘤结节;CD31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转移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bFGF单抗、S-1剂量依赖性抑制Lewis细胞增殖(P<0.05),联合用药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或P<0.01)。bFGF单抗组、S-1组以及bFGF单抗+S-1组对Lewis转移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7.8%、47.7%、65.9%,联合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或P<0.01)。联合组肺表面转移结节、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单药组(2.71±0.76vs6.57±0.98、4.71±0.76;21.6±2.9vs33.4±4.9、41.9±6.3;P<0.05或P<0.01)。结论:bFGF单抗联合S-1对Lewis肺癌移植瘤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增殖及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后生存的临床因素以及化疗方案的选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9~2005年经诊治的62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全组病例均采用化、放、化疗的"夹心"治疗。化疗方案采用第二代的MVP、IVP、EP、VDS+DDP方案和第三代的NP、TP、GP方案。放疗均采用60Coγ射线常规外照射,剂量为65~76 Gy(未行肺校正)。部分Ⅳ期病例因脑转移或椎骨转移压迫脊髓而需首先照射脑或脊椎。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行单因素检验,Cox模式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年生存率44.54%,2年生存率7.66%。中位生存10.75个月。不论是单因素检验或Cox模式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患者的疾病分期、PS状态和治疗前体重减轻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有显著意义,在单因素检验时还显示化疗方案的选择和近期疗效影响患者的生存,而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关系不大。结论 影响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后生存的重要因素是疾病分期、PS状态和治疗前体重减轻;化疗方案的选择对预后的影响仍需继续做更多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蚤休、古拉定治疗妊娠并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血清学检测分析,评定其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6月应用蚤休、古拉定治疗妊娠并发乙肝患者36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5.3岁,孕期10周+~34周一,病程小于8个月,排除慢性中、重度乙肝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试剂盒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分别检测怠者治疗前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GPT)、总胆红素(TBIL)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GPT(158.8~630.73U/L),TBIL(25.6~94.90μmol/L),HBsA。g(8.76~O.25ng/m1),HBsAb(5.9~62.75mIU/m1),HBeAg(3.82~1.26PEIU/m1),HBeAb(1.83~0.11PEIU/m1),HBeAb(4.78~1.26PEIU/m1),治疗后(12个月),GPT(28.8~35.19U/L),TBIL(9.8~13.16tzmol/L);HBsAg(0.41~0.05ng/m1),HBsAb(88.73~20.18mIU/m1),HBeAg(0.83~O.17PEIU/m1),HBeAb(0.19~0.06PEIU/m1),HBcAb(1.83~0.36PEIU/m1)。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前对比,GPT(t=2.181,P=0.036),TBIL(t=2.532,P=0.016),HBsAg(t=2.234,P=0.032),HBsAb(t=2.293,P=0.028),HBeAg(t=2.342,P=0.025),HBeAb(t=2.156,P=0.038)和HBcAb(t=2.122,P=0.041),P值均〈0.05,各对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蚤休、古拉定治疗妊娠并发乙肝血清学检测分析,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目前早期胃癌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根治。但由于胃癌早期诊断率低,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或发生转移,主要治疗方式仍然是化疗。然而单纯化疗的疗效仍十分有限且已达到瓶颈。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成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本文报道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1例,为晚期胃癌的靶向联合化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放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化疗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诱发恶性肿瘤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文献报道,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诱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0.4%~0.7%[1-2].现将本科自1992年至今诊治的7例病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原发性肝癌(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因其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治疗主要依赖局部射频消融、动脉栓塞治疗、生物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非手术治疗。其中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