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塑料包埋技术制作的不脱钙硬组织切片,确定制作的关键步骤及用于骨组织研究的优点.方法 选取狗胫骨节段或带有金属种植体的骨材料塑料包埋,LeicaSP1600切片机(德国)切片,用苦味酸品红染色观察,并与常规石蜡包埋相比较.结果 不脱钙骨组织经塑料包埋技术处理后,可清楚地观察类骨质形成、多孔材料及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整合程度.与常规石蜡包埋相比,染色层次分明,组织移位形变小.结论 应用规范塑料包埋技术制作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更有利于行骨形态计量分析以及材料与骨整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肾形融合器椎体间融合治疗2节段以下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肾形融合器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26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8.1±12.5)岁。L_(3~4)节段1例,L_(4~5)节段8例,L_5S_1节段12例,L_4~S_1节段5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评估术后疗效,回顾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采用CT评估椎间融合的融合率。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3个月。术前和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为79.07%。平均手术时间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8.5 d。随访结束时椎体间融合率为100%。至随访中末时,无断钉现象发生。结论对2个节段以下的退行性腰椎疾病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肾形融合器椎体间融合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骨替代材料(如异种骨和钙磷陶瓷)被用于颈椎前路融合术.但目前对于骨替代材料组织学观察的研究较少.作为国际间科技合作交流项目内容之一,我们对法国Calot医院4例骨替代材料在颈椎前路椎体间融合术后失败病例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这些材料在颈椎间的生物学变化,分析其融合失败的原因,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植骨材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腕管内压力测定在内镜下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腕管内压力测定在内镜下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38例47腕应用内镜下微创松解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其中16例21腕手术前后分别在休息位、屈腕位、伸腕位及Okutsu试验下作腕管内压力测定。结果在同一体位下,腕横韧带松解术后腕管内的压力与术前相比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根据手术前后腕管内压力的变化判断松解程度,避免因腕横韧带松解不完全而影响手术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β-磷酸三钙(β-TCP)生物可吸收融合器在截骨矫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2例(14处)因先天发育不良、创伤或感染造成踝关节、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患者行张口截骨内固定手术,截骨间隙植入自行研制的β-TCP生物可吸收融合器以促进骨融合.术后通过X线及CT对截骨处骨愈合情况及生物可吸收融合器的形态变化进行随访观察,并对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和并发症进行随访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10.4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患肢力线恢复正常,14处畸形平均矫正角度为12.5°(10°~21°),随访期内无矫正角度丢失.11例(13处)截骨处达到骨融合,13处平均融合时间4.6个月(3~6个月);1例随访2个月,有部分融合.CT及三维重建显示术后12周时所有截骨间隙均有不同程度融合,β-TCP融合器中心多孔部分大部分吸收,为骨结构替代,而外层致密环多有不连续或断裂,部分崩解.结论 采用β-TCP生物可吸收融合器可以有效促进截骨矫形术后的骨融合.  相似文献   
7.
体位复位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利用体位复位后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体位复位后行椎体成形术。手术前后评估X线片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以及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结果术前与术后比较,伤椎引起的疼痛显著缓解、VAS评分明显下降、椎体高度显著恢复以及后凸畸形角度明显减少。患者能早期恢复日常活动。结论采用体位复位后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下腰痛影像诊断的临床综合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下腰痛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合理选择,避免资源浪费,减少病人支出,使其发挥互补作用。[方法]对61例下腰痛患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椎管狭窄(4例)、滑脱(10例)、感染(4例)和肿瘤(5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是引导正确诊断的基础,影像学检查结果只有建立于其上才有意义。常规X线摄片对骨性结构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为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提供依据。脊髓造影根据硬膜囊及神经根管的影像学改变来判断下腰段的病变,对较小的L5S1椎间盘突出和极外侧椎间盘突出不易诊断。计算机体层摄影(CT)从横断面观察脊柱的病变,但较局限,不易观察椎管内CT值相似的软组织病变。脊髓造影后CT扫描(CTM)则提高了诊断的阳性率。磁共振成像(MRI)从多平面显示多节段的病变,对软组织具有很高的分辨率,但对骨性结构的分辨率较CT差。[结论]常规X线摄片是最基础且重要的常规检查方法,脊髓造影、CT、CTM、MRI对下腰痛的诊断各有其特点,不能相互替代,而是起相互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尿石素A对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s, 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提取小鼠骨髓腔BMMs,通过CCK-8法检测尿石素A对BMMs的增殖毒性,使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诱导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并与浓度梯度尿石素A共培养,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数量和面积大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法检测破骨分化相关基因水平表达,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 DCFH-DA)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尿石素A在16μmol/L范围内对BMMs无明显毒性;TRAP染色结果表明,尿石素A显著抑制了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破骨细胞数目和面积减少(P<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尿石素A明显抑制了破骨分化相关基因(C-FOS、CTSK、MMP9、ACP5)的相对表达水平(P<0.01);DCFH-DA检测结果显示,尿石素A明显降低了RANKL诱导的高ROS水平。结论 尿石素A能抑制RANKL诱导的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并降低分化过程中的ROS,有望作为骨质疏松治疗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10.
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的骨折疏松症及其所致骨折严重影响人均寿命及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方法因多种原因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RNA干扰是一种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技术,通过小干扰RNA技术可以特异性调控蛋白表达,达到靶向治疗目的。该文就小干扰RNA技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