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灯盏花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1992年全国肾小球疾病座谈会制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评定标准进行临床分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34例和尿毒症组10例,2组患者每日静滴灯盏花注射液20ml(含黄酮900mg),连用14日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血粘度、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指标的变化,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比。结果:治疗后2组BUN、SCr均下降,以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下降显著(P<0.05);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下降,以SBP下降极为显著(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显著(P<0.05);全血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Fi)下降均显著(P均<0.05);CH、TG、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MA)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灯盏花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具有降低血粘度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肾性骨病     
董德长 《中华内科杂志》1992,31(11):667-66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在胃癌、肾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52例胃癌和20例肾癌组织中MRP表达,结果MRP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8.5%(20/52),肾癌为60%(12/20),MRP在肿瘤细胞膜上和胞浆山均见表达,但以胞浆(粗颗粒状)更显。晚期胃癌和肾癌(Ⅲ、Ⅳ期)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5/25)和88.9%(8/9),分别高于Ⅰ、Ⅱ期早期患(18.5%与36.4‰,分别P<0.01和P<0.5),且胃癌患教唆MRP阳性表达的平均存活期和五年生存率显低于阴性。结论MRP表达与胃癌和肾癌的浸润转移相关、并或能是两由源性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1)及核心蛋白聚糖(DCN)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及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在肾脏疾病中的变化. 方法收集30例不同肾脏病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TGF-β1及DCN在肾间质内的表达,以及α-SMA和CD 68的表达.并分析它们的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肾间质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清肌酐、肾内TGF-β1和DCN表达程度成正相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成负相关.肾间质浸润的巨噬细胞主要见于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的部位及纤维化间质和病变肾小球周围;α-SMA表达可见于血管壁、纤维化间质、增厚的肾小球囊壁或病变肾小球周围以及变性萎缩的肾小管管周,它们的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结论随着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加重,DCN和 TGF-β1的表达逐渐增加,同时伴有间质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和间质细胞的激活,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正> 定量测定细胞吞噬功能,对于研究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意义。以往大多采用斑蝥发疮、粒细胞吞菌及硝基蓝四氮唑(NBT)等方法观察细胞吞噬功能。但这些方法通常只能定性且操作较繁琐,有一定局限性。 1980年Pick等报道了一个利用生化比色的简便方法,定量测定细胞吞噬功能。即  相似文献   
6.
用丙酮去蛋白法对尿样本进行预处理后,对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尿中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a)(6—Keto—PGF_(1a))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了测定,发现正常对照组(n=103例)TXB_2和6—Keto—PGF_(1a)、的值属于正态分布。肾炎组中二者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肾病组尿6—Keto—PGF_(1a)显著增高,尿TXB_2却显著下降,尿毒症组二者均显著下降。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中,TXB_2显著增加,尿6—Keto—PGF_(1a)却显著下降。在肝肾综合征中尿TXB_2非常显著地增高,讨论了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爱滋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主要临床表现为机会性感染和 Kaposi 肿瘤,病变可累及多个器官,然而只是近年来才认识到爱滋病患者肾脏的受累情况。本文对爱滋病患者肾脏病的临床病理学表现、致病因素和结局作了介绍。本病肾小球和肾小管病理改变涉及多种因素,其中以肾毒性药物和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影响较肯定。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尿酸乃嘌呤代谢终末产物,嘌岭可来自食物,但主要由核酸分解代谢产生。溶解的尿酸对人体无害,尿酸钠在血中的溶解点约为6~7mg/dl,超过此值即为高尿酸血症。由于超饱和而发生沉淀,在关节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在肾脏则引起尿酸性肾病。高尿酸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多为遗传代谢性缺陷;继发性系由骨髓增生性疾病,肿瘤经化疗或放疗致尿酸产生过多,以及药物和肾功能衰竭引起尿酸排泄减少所致。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性肾病主要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患者,人群普查发现仅20%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有临床表现,痛风患者亦仅10~20%有临床肾脏表现。但在病理检查中,几乎所有痛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肾病变。关节病变一般出现在肾病之前,亦可在肾病之后。  相似文献   
9.
10.
84例干燥综合征合并肾脏损害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结合肾活检及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进一步探讨干燥综合征(SS)肾脏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对我科1993-1999年间收住的84例SS肾脏损害患者,进行常规免疫学、肾小管功能及部分肾活检检查。结果 55/84例为肾小管性酸中毒(RTA),5/55例合并肾性尿崩症,3/55例合并低钾性麻痹;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及肾小球肾炎(GN)分别为12及10例;14/84例有轻度肾功能衰竭。69.1%的患者为高γ球蛋白血症,64.3%和44.1%的患者抗SS-A和抗SS-B(+)。肾活体组织检查37例,光镜下21例为慢性间质性肾炎伴间质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及小管萎缩,10/37例为狼疮性肾炎(LN),5例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免疫荧光检查大多阴性,部分标本肾小球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1例IgG肾病患者有间质沉积。25例应用泼尼松及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14例肾功能受损者血清肌酐(Cr)水平基本降低正常。结论 SS肾脏损害常见,以RTA和GN为主要表现,泼尼松治疗可以减少间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改善肾功能,纠正R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