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弹性髓内钉治疗青少年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青少年锁骨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17例青少年急性锁骨骨折,男11例,女6例;年龄12~18岁,平均15.3岁。伤后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3.5 d。对术前和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术前和术后2周肩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并通过X线片检查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及复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6.5个月。没有出现感染、TEN断裂及顶破皮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85.6±4.3)分,较术前(45.3±6.1)分明显提高(t=22.164,P<0.01)。术后2周肩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12~16周取出髓内钉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青少年锁骨骨折具有疗效良好,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其为锁骨骨折青少年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胸腰椎骨折患者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1~57岁,平均36.3岁。按照Magerl等分型:A2型5例,A3型14例,B1型3例,B2型5例。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D级6例,E级21例。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X线片及CT,对伤椎椎体压缩百分率、Cobb角、椎管占位等情况进行随访;通过Frankel标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6个月。椎体压缩百分率由术前的(46.6±10.5)%恢复至术后的(5.2±3.7)%,末次随访时的(6.7±4.6)%,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Cobb角由术前的(18.3±7.2)°矫正至术后(5.3±5.1)°,末次随访时的(7.1±3.1)°,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占位率由术前的(30.2±7.2)%恢复至术后的(6.3±4.2)%,末次随访时的(7.2±4.5)%,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例神经功能D级患者恢复至E级。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置钉容易,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同时复位良好,术后稳定可靠,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采用开链运动(OKC)、闭链运动(CKC)与有限OKC加CKC相结合的运动康复效果。 方法 选择单侧ACL断裂并已行ACL解剖重建手术患者94例,按数字表法分为OKC组(采用OKC康复方案治疗)、CKC组(采用CKC康复方案治疗)和联合训练组(采用有限OKC加CKC相结合的康复方案治疗),其中OKC组33例,CKC组30例,联合训练组31例。术前3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KT-1000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3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KT-1000值及主动、被动关节活动度差值。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IKDC评分及其KT-1000值和主动、被动关节活动度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OKC组、CKC组和联合训练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87.00±4.79)、(83.67±3.55)和(86.71±3.62)分,IKDC评分分别为(89.45±4.79)、(86.40±3.76)和(88.58±3.60)分;主动活动度差值分别为(10.06±2.06)、(7.73±1.41)和(8.10±1.35)°;被动活动度差值分别为(9.76±2.26)、(7.87±1.89)和(8.39±1.62)°;KT-1000值分别为(1.99±0.30)、(1.05±0.26)和(1.02±0.24)mm。3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主动活动度差值、被动活动度差值、KT-1000值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OKC组、CKC组和联合训练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91.33±5.68)、(91.23±5.48)和(92.00±4.40)分;IKDC评分分别为(93.45±4.35)、(92.40±3.96)和(93.18±4.61)分;主动活动度差值分别为(5.33±1.73)、(3.20±1.45)和(3.52±1.03)°;被动活动度差值分别为(4.45±0.94)、(4.03±1.27)和(3.90±1.01)°;KT-1000值分别为(2.13±0.36)、(1.11±0.21)和(1.12±0.26)mm。3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IKD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主动活动度差值、被动活动度差值、KT-1000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OKC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IKDC评分与联合训练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主动活动度差值、被动活动度差值、KT-1000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在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主动活动度差值、被动活动度差值、KT-1000值方面与联合训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取有限OKC加CKC相结合的康复训练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一种安全、可靠的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1月,对17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8~62岁,平均39.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9例,日常生活摔倒受伤6例,运动创伤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8.5d(2~14d)。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分级及Lysholm评分等评估患者手术疗效。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24~39个月,平均29.5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现腘窝动脉、胫神经或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2例膝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1例出现关节僵硬,术后6个月予以关节镜下松解,术后积极功能锻炼,术后膝关节屈曲20°缺失,伸直正常;3例有屈曲5°~10°缺失;1例有5°过伸受限。17例后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阴性。17例IKDC评分均达到或接近正常。IKDC总评分16例正常,1例接近正常。末次随访时IKDC主观评分为94.3±5.1,Lysholm评分为94.7±3.1。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2007年2月~2009年1月,采用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6例(31髋)髋关节疾患,男11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平均54.5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4例17髋,髋关节骨关节炎4例5髋,新鲜股骨颈骨折(GardenⅣ型)3例3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3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3髋。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X线检查、髋关节功能检查及Harris评分,对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的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临床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26例(31髋)获随9~12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髋关节活动度大幅改善,Harris评分显著提高。结论:陶瓷对金属人工髋假体设计具有臼杯变形小、磨损率低、活动范围大、脱位发生率低等特点。其为治疗术后活动量要求较高的髋关节疾病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先天髋发育不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带线锚钉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采用采用5.0 mm Twinfix带线锚钉治疗33例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男18例,女15例;年龄28~72岁,平均49.3岁;伤后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3.5 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2例,摔伤11例,运动创伤9例,无明确外伤病史1例.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临床评估为术后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优良率、随访时X线检查和膝关节活动度,对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5个月.除1例患者出现锚线异物反应,经手术处理后创口顺利愈合;其余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随访摄X线片显示髌骨均骨性愈合.术后半年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27.3±2.3)分,优28例,良5例,优良率100%.术后膝关节稳定,术后第3天活动度,伸4.2°±2.1°,屈79.5°±12.4°;术后1个月,伸2.7°±2.0°,屈107.8°±17.2°;术后6个月,伸-2.5°±2.1,屈122°±5.3°.股四头肌肌力5级,无膝前疼痛及其他并发症,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患者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且不需二次手术的优点,其为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suture anchors technique for acute distal avulsion fracture of patell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7 to July 2009, 33 patients(18males and 15 females, ranging from 28 to 72 years, with an average of 49.3 years) were treated with the suture anchors technique. The average time from injury to surgery was 3.5 days(2 to 7 d). Injury reason: traffic accident in 12 cases, injured in daily life in 11 cases, sports injury 9 cases, no clear trauma history in one case. The Bostman evaluation system, follow-up X-ray, and knee mobility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uture anchors technique. Results All patients obtained the follow-up and the average time was 16.5 months(12 to 23 months ). One patient suffered foreign body reaction, and his wound healing was good after operation. The remaining patient wound healing was good. No complications were found in all patients,such as popliteal fossa artery, tibial nerves or peroneal nerve complication. Bostman patella fracture functional score 27.3±2.3 points at the sixth months follow up, 28 cases were rated as excellent, 5 cases were good, and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100%. Six months later, X-ray showed bone healing, knee activity recovered well. The Range of Motion was extension for -2.5°±2.1° and flexion for 122°±5.3°. Conclusion Suture anchors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acute distal avulsion fracture of patella has a good efficacy,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dvantages, and without the second operation. This technique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in lower pole patella fracture.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诱发肌电图刺激值与椎弓根螺钉至椎体后壁内侧之间距离的关系.方法:对33例闭合性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并采用Endeavor术中神经监护仪对椎弓根螺钉进行电流刺激并记录刺激值,术后通过CT平扫及重建,确定每个椎弓根螺钉植入的位置并测量螺钉与椎体后壁内侧之间的距离.对诱发肌电图刺激值与相应椎弓根螺钉至椎体后壁内侧之间的距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33例患者共置入13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5枚椎弓根螺钉置入失败,建立的回归预测方程为Y=5.22 +2.22X(t =5.479,P=0.003).结论:术中诱发肌电图监测对于最大限度地保证椎弓根螺钉准确置入、避免神经根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建立的回归方程,术者可以在术中实时了解和评估椎弓根螺钉的位置,从而有效提高椎弓根置钉的成功率,减少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操作和开发、设计符合中国人体形特点的人工膝关节假体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患者中筛选出66名志愿者(共101个膝关节)作为研究对象,男37例69膝,女29例32膝;年龄41 ~ 78岁,中位数60岁;身高158~182 cm,中位数166 cm;均无膝关节外伤、手术及关节炎病史.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胫骨内侧平台最低点至腓骨头尖端的高度差;并对不同年龄组间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的测量值和不同身高组间胫骨内侧平台最低点至腓骨头尖端高度差的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66例101膝,胫骨平台内翻角80.2° ~89.5°,平均84.9°;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7.6° ~18.7°,平均14.1°;胫骨内侧平台最低点至腓骨头尖端的高度差6.9 ~10.7 mm,平均8.3mm.40 ~50岁组、51 ~60岁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均大于>70岁组(P =0.012;P =0.023),40 ~50岁组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小于>70岁组(P =0.025),155~165 cm组、165 ~ 175 cm组胫骨内侧平台最低点至腓骨头尖端的高度差均比> 175 cm组短(P=0.009,P=0.023),其余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准确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胫骨内侧平台最低点至腓骨头尖端的高度差有助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成功,同时也为建立中国人胫骨近端形态数据库及设计、开发适合中国人体形特点的膝关节假体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9.
董伊隆  蔡春元  杨国敬 《中医正骨》2012,24(3):60+62-60,62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患者33例,并观察疗效.结果:3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中位数17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均改善.参照Judet的评定标准评价膝关节活动度,优26例,良6例,可1例.结论:关节镜下松解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松解彻底、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分期冻结肩的腋下关节囊厚度和肩袖间隙血流信号情况,探讨应用肌骨超声检查对不同临床分期冻结肩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患者,其中冻结肩患者87例(冻结肩组)和非冻结肩患者30例(非冻结肩组),冻结肩组患者参照临床表现进一步分为冻结肩Ⅰ期组35例、冻结肩Ⅱ期组29例和冻结肩Ⅲ期组23例。检查各组患者肩关节的肌骨超声表现,比较各组患者腋下关节囊厚度和肩袖血流阳性率。结果冻结肩患者患侧腋下关节囊厚度为(3.46±1.04)mm,明显高于非冻结肩组的(1.89±0.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关节囊厚度冻结肩Ⅰ期组为(2.87±0.95)mm,冻结肩Ⅱ期组为(4.44±0.72)mm,冻结肩Ⅲ期组为(3.08±0.46)mm,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冻结肩Ⅱ期组患者肩关节囊厚度最厚,分别与Ⅰ期、Ⅲ期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冻结肩组肩袖间隙血流阳性率高于非冻结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肩袖间隙血流阳性冻结肩Ⅰ期组35例、Ⅱ期组3例、Ⅲ期组1例、非冻结肩组2例,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冻结肩Ⅰ期组肩袖间隙血流阳性率远高于其他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冻结肩患者腋下关节囊厚度与疾病病程之间无相关性(r=-0.037,P>0.05)。结论应用超声检查检测腋下关节囊厚度和肩袖间隙血流情况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冻结肩及早期治疗,缩短患者病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