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肝移植后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是指非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接受肝移植后新发生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使移植肝功能丧失.这个概念首先由Kerkar等[1]于1998年提出,目前国内仅报道过2例[2].2011年我中心收治1例肝移植后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为男性,16岁,2008年11月因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和肝功能失代偿在外院接受亲属活体肝移植,手术顺利.术后以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恢复顺利.根据血Tac浓度调整其用量;MMF用量为1.0 g/d;甲泼尼龙于术后3个月减量至8.0mg/d,术后半年减量至4.0mg/d,术后1年减量至2.0 mg/d,术后1年半停用.  相似文献   
2.
西罗莫司是肝移植后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腔溃疡、高脂血症、蛋白尿和低钾血症等,国内罕见西罗莫司致消化道溃疡的相关报道.2012年4月,我院收治肝移植后西罗莫司所致的胃和十二指肠多发溃疡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范铁艳  程留芳 《胃肠病学》2007,12(12):741-744
背景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系统血管内皮广泛受损,除压力增高、血流冲击等因素外,体液因子的变化也是重要损伤因素之一.目的研究雌激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其在门静脉高压血管内皮病变中的意义.方法以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UVEC,检测eNOS活性和NO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10-9~1×10-7 mol/L 17β-雌二醇均可增加HUVEC eNOS活性,提高NO含量;1×10-8~1×10-6 mol/L他莫昔芬对HUVEC eNOS活性和NO含量均无明显影响;1×10-7 mol/L 17β-雌二醇对经1×10-6 mol/L他莫昔芬预处理的HUVEC eNOS活性和NO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17β-雌二醇可显著增加HUVEC eNOS活性,提高NO含量,他莫昔芬则可阻断其作用.门静脉高压血管内皮病变的形成与雌激素的作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移植研究所1例肝移植术后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于患者左颌下扪及肿大淋巴结2个;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腹部CT示腹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增强后表现为环形强化;颌下淋巴结内液体涂片见到抗酸杆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淋巴结坏死性肉芽肿。抗痨治疗33d后患者临床表现逐渐消失。继续治疗1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肝移植术后淋巴结结核罕见,主要通过淋巴结坏死物涂片镜检和病理学检查诊断;采用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利福喷丁+链霉素+乙胺丁醇+莫西沙星联合用药抗痨方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背景:巨细胞病毒是肝移植后较为常见的条件致病病毒,它可以对机体产生多方面直接或间接效应,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应引起高度重视。 目的:对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临床表现、诊治及预防进行分析总结。 方法:通过计算机分别检索康健外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有关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文献,以及通过手工查阅书籍,以“liver transplantation,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risk factors”为英文检索词,“肝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危险因素”为中文检索词。共检出200余篇相关文献,选择代表性好、相关领域权威杂志的文献共40篇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人群中血清巨细胞病毒-IgG的阳性率较高,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供受者的血清巨细胞病毒状态、较低的肌酐清除率、女性患者、移植物排斥反应、使用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及供受者的MBL-2和FCN-2基因多态性等。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机体有直接和间接等多方面影响,如巨细胞病毒综合征、器官侵袭病变、移植物失功、加速肝移植后丙肝复发、增加急性或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增加机会性或其他感染的发生率、免疫损失、加速动脉硬化、与β-疱疹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此预防及尽早诊治显得至关重要。用pp65抗原检测进行筛查,再用实时RT-PCR技术进一步诊断,将两者相结合可能是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一个最佳、且成本较低的方案。目前更昔洛韦仍作为肝移植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而口服缬更昔洛韦与静脉更昔洛韦在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抢先治疗上同样安全有效。实体器官移植后对发生巨细胞病毒病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时,治疗前CXCL16、PTX3、血管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中远期黄疸的发生原因,并总结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移植内科住院的822例肝移植受者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其中129例发生肝移植术后中远期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9例患者出现黄疸的时间为肝移植术后43 d至39个月,胆红素总量水平为27.4~503 μmol/L.出现黄疸的原因及治疗:胆道并发症59例(45.7%),排斥反应36例(27.8%),病毒感染11例(8.5%),药物性肝损害5例(3.9%),肿瘤复发4例(3.1%),Gilbert综合征4例(3.1%),乳头肌功能紊乱3例(2.3%),血管并发症2例(1.6%),放射性肝炎2例(1.6%),肝脓肿1例(0.8%),以及不明原因黄疸2例(1.6%).上述基础疾病得到相应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黄疸得到逆转;5例患者治疗无效后接受了再次肝移植,4例死于疾病进展.结论 肝移植术后中远期黄疸的原因多样而复杂,临床上应首先明确其病因,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使移植受者获得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7.
8.
赵川  陈虹  范铁艳  王旭 《肝脏》2016,(3):235-236
<正>患者,男性,37岁,无饮酒史,查体发现抗-"小三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10余年,曾多次就诊于北京某三甲医院,复查HBV DNA均阴性、肝功能正常,未进行抗病毒治疗。2009年再次复查:乙肝两对半:HBsAg 155.00(+)、抗-HBs0.00m IU/mL(-)、HBeAg 0.19(-)、抗-HBe 0.02(+)、抗-HBc0.08(+);HBV DNA100拷贝/m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流出道狭窄的适应症、手术时机、操作要领、后续治疗等。方法 总结我院2例左半肝移植术后流出道狭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通过股静脉进行肝静脉造影并测压,证实2例患者存在肝静脉-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经球囊血管扩张后置入血管内支架。结果 2例患者经血管支架治疗后,肝静脉内压力迅速回降,腹水等症状逐渐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观察6个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最终解决了肝静脉流出道狭窄的问题。结论 肝移植术后流出道狭窄严重影响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治疗肝移植术后流出道狭窄的关键。介入下血管内支架植入是肝移植术后流出道狭窄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