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培酮、氟哌啶醇对血浆泌乳素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典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泌乳素(PRL)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ICD-10和CCMC-2-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双盲、随机法分为利培酮组和氟哌醇组,治疗12周。采用阳性和生症状量表(PASS)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一次;用放射免疫法在治疗前后 浆PRL浓度。结果:有、后两组在PANSS 发及其因子分上均无显著差异,但部酮组症状改善者明显多于氟哌啶  相似文献   
2.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多中心开放性研究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69  
目的 通过利培酮治疗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中心开放性研究,进一步验证利培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组对象为符合DSM—Ⅳ及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13例完成为期8周的观察,其中男性117例,女性96例,平均年龄为30.9±8.6岁。利培酮平均治疗剂量为4.8±1.2mg/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及8周分别评定PANSS及CGI量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及8周评定ESRS量表。结果 利培酮总有效率为74.6%,显效率为17.4%。PANSS总分、阳性症状因子分、阴性症状因子分及一般病理症状分,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利培酮起效快,治疗剂量低。利培酮较安全,常见副反应有锥外系副反应(22.5%~15.0%)及失眠(21.6%),而窦性心动过速、ALT(或AST)升高、焦虑、流涎、头昏、头痛等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利培酮是一种较理想的抗精神病药物,对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均有效,起效快,治疗剂量低,安全性高。患者对该药的耐受性及依从性好。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精神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治疗中发生猝死的 6 5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猝死组 ,以 2 0 0 2年 2月 2 0日所有在院的 110 7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例的主要人口学资料 (年龄、性别、精神障碍种类和病程 )和主要临床资料 (如合并躯体疾病种类、心电图特征、QTc间期、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合并其他精神药物的种类及剂量 ,主要不良反应等 ) ;对猝死组收集死因的临床判断及任何可能与猝死有关的资料。结果  (1)猝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抗精神病药剂量及QTc间期 (总体 )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均P >0 0 5 )。 (2 )两组中接受氯氮平治疗者的QTc间期 [(0 36± 2 5 4 )ms]均长于非氯氮平治疗者 [(0 35±3 2 3)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 ;其中 ,猝死组和对照组用氯氮平治疗者的QTc间期分别为 [(0 39± 1 31)ms和 (0 36± 2 4 6 )ms],未用氯氮平治疗者的QTc间期分别为 [(0 33± 3 2 3)ms和(0 35± 3 2 1)ms]。 (3)猝死组慢性起病者 (96 9% )多于对照组 (87 7% ;P =0 0 3) ,合并躯体疾病的比例 (89 2 % )高于对照组 (39 1% ;P =0 0 0 ) ,心电图异常率 (5 8 5 % )也高于对照组 (2 5 8% ;P =0 0 0 )。经非参数检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阴阳性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与阴性、阳性症状的关系。方法:至73例入组的患者随机给予利培酮、氯氮平治疗12周,并于治疗前、后盲法评定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WCST),Wechsler记忆测验(WMS),阴状症状评定量表(SANS)与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结果:治疗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均与认知功能有显著相关。主要与执行功能相关;注意障碍与记忆相关。治疗后,仅SAPS中怪异行为得分与WCST的持续反应数、持续错误数显著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损害是原发性的,并不是在阳性、阴性症状基础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基因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神分裂症患者约占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 80 %。据1991年北京市 16个区县精神分裂症流行学调查资料显示 ,总患病率为 7 12‰[1] ,比 1982年的 5 6 9‰明显上升 ;其中有阳性家族史者约占 10 %~ 30 %。国外学者关于精神分裂症遗传倾向的研究结果显示 ,双亲均患精神分裂症者的子女患病相对危险度为 6 0 % [2 ] 。Moldin等[3 ] 总结 192 0~ 1982年的有关精神分裂症家系及双生子的文献得出结果 :在复发风险方面 ,同卵双生子 >一级亲属 >二级亲属 >三级亲属 ;即使是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教养的双生子 ,同卵双生子的患病一致性平均为 46 % ,…  相似文献   
6.
利培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泌乳素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对泌乳素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固定剂量利培酮(6mg/d)治疗慢性、男性精神分裂症30例,疗程12周;在治疗前后评定PANSS量表,并用放射免疫法测查血浆中泌乳素(PRL)浓度。以16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治疗后,患者PANSS总分及其分量表均显著降低;治疗前患者PR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后显著性增高。治疗前后泌乳素差值与PANSS阳性症状分量表减分值、减分率显著相关。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血泌乳素水平有明显影响,而且泌乳素水平与临床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白细胞介素2、6、8与精神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目的 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2、IL6 和IL8 含量,并探讨其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7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检测IL2 含量,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IL6 和IL8 含量,同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以18 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患者血浆IL2、IL6 和IL8 含量显著增高;P因子高分亚组IL2 量明显低于低分亚组;相关关系表明IL2 与P因子分显著负相关,IL8 与N 因子显著正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存在免疫激活现象,白细胞介素与精神病理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消毒剂NaClO用量的不同,COD浓度对水的消毒效果的影响,以及消毒时间与消毒效果的关系。消毒效果对降低水处理成本和防止有害有机物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培酮属非典型的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多集中在急性期病程较短的病人,本研究分别以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病例选自我院1997年6月以前住院的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弱传导钙激活钾通道蛋白(SK3)基因内CTG重复数目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30例高发家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散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5个高发家系的10例同病者和17名未患病的一级亲属进行SK3基因内CTG重复数目检测,同时对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下列评定: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A(Trial-A)及语言流利性测验(LFT)。结果 高发和散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CTG重复数目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SD分别为8.8±1.2,7.9±0.7,6.2±0.6,P<0.01),尤以高发家系最为明显。CTG重复数目与阴性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769,P=0.000),而与认知功能呈显著负相关(r=-0.350-0.690,P_均<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SK3基因内CTG重复多态性变化可能是该病的一个生物学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