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度中心度(DC)方法,探讨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患者脑功能网络的改变。方法:纳入PPPD患者12例及健康受试者12例,均进行静息态功能核磁成像(f MRI),采用基于体素的DC方法分析f MRI数据,比较PPPD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的差异。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探讨DC改变与PPPD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PPPD患者右侧楔叶、楔前叶(X=12,Y=-84,Z=21,k=126,P=0.011, FWE校正)DC值显著降低。DC值与DHI(r=-0.677,P=0.016)、DHI-F(r=-0.581,P=0.048)、DHI-E(r=-0.690,P=0.013)均呈负相关。结论:PPPD患者楔叶、楔前叶网络节点属性减弱,可能与患者的持续性头晕不稳及复杂视觉刺激导致症状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标准化病人(Standdrdized patients,SP)和TBL相结合应用于推拿实训的教学与考核中,探索推拿实训教学新模式,提升推拿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方法将2015级中西医结合专业2个班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各60名。实验班应用SP结合TBL实训模式,对照班采用“理论讲授-示教-模仿式”传统实训方法。实训后,2个班进行综合考核,比较实训结果。结果实验班各项推拿技能得分与理论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的人际沟通技能得分均比对照班高(P<0.05)。结论采用SP结合TBL实训模式,可使学习推拿的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帮助其更快适应角色,胜任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镜及C型臂X光机辅助下有限切开,采用空芯螺钉、支持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3例,术后随访6~28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23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无并发症。按术后6个月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总优良率91.3%。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可同时处理关节腔内合并损伤、可早期功能锻练等优势,近中期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4.
一种老年人移动健康监护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一种老年人移动监护系统,实现移动心率检测,跌倒检测,紧急情况自动电话呼叫与GPS定位,减少突发事件对老年人的健康威胁。方法: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第一层为传感器层,用于采集并实时分析ECG信号以及加速度数据,第二层为手持终端,用于汇集各传感器数据,综合判断并实现数据远程传输、呼叫以及定位,第三层位于远程服务器,实现数据库管理,数据显示等。结果:分层的体系结构有利于系统功能的扩展,有利于传感器单元的可穿戴性。结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与GPRS网络的移动健康监护系统能够有效实时地对老年人的健康与安全状况进行监护,对老年人生命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该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30例,并进行随访,与30例采用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全部临床愈合。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骨外露合并继发性骨髓炎2例,内固定松动钢板断裂3例。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通过纵向与髓腔内壁紧密贴合固定控制骨折断端旋转并对断端进行轴向加压,消除各种不利应力的干扰,固定效果可靠,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骨断端的血运,为骨折愈合提供了优良的生物学环境,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儿童股骨干骨折86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民  申博统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76-1277
目的 探讨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过度生长问题。方法 自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儿童股骨干骨折86例,3岁以下应用Bryant悬吊牵引,3~12岁采用胫骨结节骨牵引,去牵引后行小夹板或石膏固定。4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果 随访68列,骨折均达到坚强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无关节功能障碍,双下肢基本等长24例,患肢长于健侧44列。结论 儿童股骨干骨折几乎都不需要手术治疗,治疗方法以牵引为主。骨折愈合快,塑形能力强,而且具有过度生长特点,其治疗原则是无旋转、力线佳及适当的短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Bárány协会国际前庭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ICVD)委员会和国际头痛协会偏头痛分类小组所提出的"儿童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 of childhood,VMC)、"很可能的儿童前庭性偏头痛"(probable VMC,pVMC)和"儿童复发性眩晕"(recurrent vertigo of childhood,RVC)的诊断标准。偏头痛在儿童期不同复发性眩晕亚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此分类文件中,VMC、p VMC和RVC这3种与偏头痛相关的一组谱系疾病分类,上述诊断标准中的偏头痛成分为确定、很可能及可能不存在。VMC的诊断标准:(A)至少5次中度或重度前庭症状发作,持续时间5分钟~72小时;(B)当前或既往有伴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病史;(C)至少50%的发作与至少1种偏头痛样症状相关。pVMC的诊断标准:至少3次中度或重度前庭症状发作,持续时间5分钟~72小时,符合VMC诊断标准B或C中的1项。RVC的诊断标准:至少3次中度或重度前庭症状发作,持续时间为1分钟~72小时,VMC诊断标准中的B和C均不符合。对于以上3种疾病,患者的年龄必须18岁。建议将来的研究应特别关注RVC,以研究和确定其可能的亚型及其与偏头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单侧前庭病变(CUV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34例CUVP患者纳入研究。详细采集 病史;完善前庭功能评价,包括行双温试验并计算半规管轻瘫(CP)值,行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行头晕 残障量表(DHI)评分;进一步分析CUVP患者的CP值、病程及DHI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UVP患者占同 期就诊的单侧前庭病变患者的 33.7%,平均年龄(49.84±9.31)岁,平均病程(9.1±6.0)个月,其中左侧病变 16 例,右侧病变18例。患者中,32.4%合并高血压,14.8%合并高脂血症,11.8%合并糖尿病,8.9%合并免疫 异常。47.1%为原发性CUVP,52.9%为继发性;其中32.4%为慢性缺血性单侧前庭病可能,13.5%为前庭神 经元炎,6.3%为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双温试验平均CP值为(46.15±13.26)%,其中35.3%伴有vHIT异 常。DHI总分平均值为(38.9±5.0)分。本组CUVP患者的CP值、病程及DHI值之间无相关性。结论:CUVP 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病因诊断较困难,原发性CUVP最多见。CUVP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外周前庭 器官的损伤程度及病程无明显相关,提示外周前庭受损并不是其症状慢性化的唯一相关因素,需进一步评 价其中枢代偿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慢性单侧前庭病变(CUVP)患者的静息态脑自发活动的改变。方法:右侧CUVP患者18例纳入CUVP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8例纳入对照组。详细采集入组患者的病史;行眼震电图、冷热试验等前庭功能评价;行头晕残障量表(DHI)评分;行fMRI检查,计算比率低频振幅(fALFF),并分析fALFF值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UVP组患者右侧枕中回(X=30, Y=-84, Z=3)fALFF值显著降低(P=0.01,FWE校正);而右侧辅助运动区(X=9, Y=3, Z=54)fALFF值显著升高(P=0.01,FWE校正)。CUVP患者右侧枕中回的fALFF值与DHI评分呈负相关(r=-0.430, P=0.003),但与CP值和病程均无明显相关性(P=0.833, 0.784)。结论:CUVP患者右侧视觉皮质自发脑功能活动降低,感觉运动网络自发脑功能活动增高,推测中枢动态代偿不完全可能参与CUVP的发生,CUVP患者的视觉替代不足,主要依赖于加强姿势控制进行行为替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比率低频振幅(fALFF)探讨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患者静息态脑自发活动的改变。方法:纳入12例PPPD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进行外周前庭功能检查排除外周前庭病变,进行常规头颅MRI检查排除局灶性病变及其他神经科疾病;进行内科检查排除其他与慢性头晕相关的内科疾病。对确诊的PPPD患者进一步进行f MRI检查,计算fALFF,探讨PPPD患者静息态脑自发功能活动的改变。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PPPD患者右侧楔叶(X=15,Y=-69,Z=6,k=82,P0.001, FWE校正)fALFF值显著降低。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楔叶fALFF与DHI(r=-0.67,P=0.02)、DHI-F(r=-0.71,P=0.01)呈负相关。结论:PPPD患者楔叶功能活动紊乱,可能与患者的持续性头晕不稳及复杂视觉刺激导致症状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