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09-01—2013-08诊治的盘状半月板损伤68例(72膝),经MRI和关节镜下确诊后,随机分成2组。A组给予保留边缘6~8 mm成形联合半月板稳定术,进行体部、肌腱裂口周围垂直缝合固定,前、后角经胫骨骨道固定;B组行盘状半月板全切或次全切除术。观察2组术后3、6、12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术后12个月MRI半月板板台比。结果 A组34例获得随访,B组3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3(12~14)个月。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满意,关节交锁及弹响症状消失,无再撕裂或因症状复发需要二次手术者。2组术后3、6个月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6,P=0.077;t=0.442,P=0.661);术后12个月A组Lysholm评分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8,P=0.001)。A组术后12个月MRI半月板板台比为(9.2±2.6)%,B组为(5.0±2.7)%,A组残存半月板板台比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5,P=0.001);但比同侧正常的(12.3%)低。结论对于不稳定盘状软骨损伤,在半月板成形的基础上,给予周边缝合固定及前后角重建固定,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外侧半月板周缘并保持其稳定性,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7月,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患者11例(11肘),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9~55岁,平均34岁,9例表现为肱骨内上髁及周围严重疼痛,2例伴有尺神经症状.分别行关节镜下直接入路对变性肌腱病灶清理,经肘关节内入路对肱骨内上髁周围病变的滑膜、关节囊、骨赘和肌腱止点处理,关节镜监视下对合并尺神经症状的进行松解.对比患者术前、术后Mayo评分及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1例患者随访5~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3个月时Mayo评分(92.2±6.0)较术前(74.5±6.7)有显著提高(P<0.01),VAS评分(0.9±1.2)较术前(6.5±1.4)显著下降(P<0.01),术后6个月时Mayo评分显示关节功能进一步改善,VAS评分较前降低;术后(2.8±0.4)个月恢复正常工作及训练.8例患者经过12个月以上随访,肱骨内上髁炎均未复发,肘关节内侧疼痛消失,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病灶处理彻底、手术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解剖研究探讨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前束等长重建的最佳定位点。 方法  8具成人尸体完整肘关节标本,在尺侧副韧带前束上、下止点区域分别取各3个定位点,两两配对后分别测量上、下两点之间的距离在各个角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肘关节旋转中心至冠突下方尺骨粗隆最高点的距离变化与其他各组相比最小 (P<0.0001)。上止点定位于肘关节旋转中心时距离变化最小,与其它两个上定位点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1)。 结论 等长重建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前束的最佳定位点位于肘关节旋转中心点到冠突下方尺骨粗隆最高点。  相似文献   
4.
<正>肱骨内上髁炎是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特别在从事体力劳动或者经常进行体育训练的人群中发病率极高,临床可出现肘内侧疼痛和肘关节功能障碍而影响正常生活。对于慢性肱骨内上髁炎,传统上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局部封闭及肘关节制动等,但治疗效果特别是远期疗效欠佳。近年来有人主张采用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但手术毕竟是侵入性治疗,不易被患者接受,且花费昂贵、需住院治疗,康复时间长,这使得一些症状并不是十分严重的患者不愿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用趾腓侧皮瓣修饰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方法。方法 利用第一跖背动脉、第一跖底动脉与趾底固有动脉之间在趾蹼处相互吻合的特点 ,在切取第二足趾的同时携带趾腓侧皮瓣 ,并将其嵌入第二足趾跖侧 ,以消除第二足趾中段狭细的外形。临床应用 12例 12指。结果  12个再造拇指及携带的皮瓣全部成活 ,再造拇指外形非常满意 ,感觉恢复良好。结论 用该方法再造的拇指 ,克服了传统足趾移植后拇指外形较细的缺点 ,形态更逼真。术后对趾供区的外形及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背景: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快速恢复肩关节良好的活动功能。但人工肱骨头置换过程中如何重建和恢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其关键技术值得探讨。 目的: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及技术关键。 方法:选择1999-06/2009-01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骨科关节外科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的1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男4例,女9例,年龄在69.2(63~78)岁。术中准确复位固定大小结节,假体植入得当,修复肩袖损伤,术后进行康复训练,采用Neer评分标准随访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随访51(9~112)个月,Neer评分标准显示,优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5%;X射线片示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或断柄,患者均能完成日常活动,10例主观非常满意,主观满意度为77%。在熟悉肩关节解剖和功能特点的基础上,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遵循肱骨头置换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方法,置换后落实必不可少的康复训练过程,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快速恢复肩关节良好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至2003年,我们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配合应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肌腱损伤98例,术后早期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病损。由于半月板功能的重要性已被广大骨科医师所认识以及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关节镜的应用,改变过去一直延用的半月板切除而逐渐采用半月板缝合或成形术,减少或延缓了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我院自1998年开展了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术的临床研究。现将其中320例的随访结果及有关问题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战化军事训练中飞行员肩关节过顶运动伤的发生情况,研究其致伤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研制的肩关节过顶运动伤调查问卷,对某部165名战斗机飞行员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调查结果 ,分为受伤组与未受伤组(正常组),比较2组参训时的训练强度、心理状态、防护性措施以及训练时是否存在肩部症状等,探讨致伤的影响因素.结果165名战斗机飞行员中,肩关节损伤42名,发病率25.45%;致伤的主要课目为引体向上(48.08%)、全身运动5项(21.15%)和旋梯(13.46%);伤情种类以软组织损伤为主(69.23%),其次为骨与关节损伤(30.77%);受伤组与正常组全身运动5项在休息时间上比较(8.77±5.48 vs 11.35±6.59),参训时肩部症状比较(83.33%vs 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战斗机飞行员集训中,肩关节损伤的发病率高,而训练强度大、肩部症状未及时治疗是致伤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实战化训练新兵阶段肩关节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不同课目致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2014年和2016年甲种集团军和乙种集团军的入伍新兵中,通过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采用研制的肩关节训练伤调查问卷,在新兵入伍集训结束后1个月,回顾性调查新兵肩关节训练伤的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训练课目导致的肩关节训练伤组和正常组在参训时的训练强度、心理状态、防护性措施等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新兵4 873人,肩关节损伤的发病率为20.79%;致伤的主要课目为匍匐前进(38.08%)、手榴弹投掷(35.10%)和单双杠(15.30%);伤情种类主要为骨与关节损伤(79.7%),其中肌肉拉伤(43.11%)、盂唇损伤(18.34%)、盂肱关节脱位(6.33%)占前3位;受伤组与正常组在训练强度、心理状态、防护性措施使用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兵阶段,肩关节过顶运动类损伤发病率较高,且以骨与关节损伤为主.各训练课目中训练强度、心理状态、防护性措施均是肩关节训练伤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