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从1962年Harrington应用哈氏棒(Harringtonrod)治疗脊柱侧凸以来,国内外已广泛应用该法治疗脊柱侧凸和脊柱骨折。我们将狗的脊柱用哈氏棒鲁凯钢丝内固定,半年后在万能实验机上进行横向、纵向弯曲试验,生物力学实验测得它们的承载能力。 1 材料和方法 健康杂种狗6只,雌雄不分体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测脊柱后纵韧带(PLL)对椎体爆裂骨折突入椎管骨块前推复合力的生物力学行为特点。方法:取人体脊柱标本制作爆裂骨折损伤模型,以测力探头测试不同脊柱状态下PLL对突入椎管骨块的前推复位力。结果:在撑开力(140N)作用下PLL前推复位力明显增加,无撑开力作用时后伸状态PLL前推复位力大于前屈状态,撑开后伸时PLL前推力与撑开前屈无显著差异,PLL前推力与骨块占位程度成正相关。结论:撑开力是PLL对骨块间接复位作用的决定性因素,脊柱前屈后伸状态及骨块占位程度也是影响因素。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要获得椎管内骨块的间接复位减压,使用具有较强撑开能力的内固定装置进行纵向撑开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Edwards套棒装置及单纯Harrington分离棒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损伤的力学实验研究结果。取成年猪新鲜胸腰椎脊柱6具,切断前纵韧带、椎间盘纤维环、后纵韧带,造成前中柱不稳定损伤15处。测力传感器固定于椎体前缘并骑跨损伤处,使之检测纵向复位力。单侧内固定装置固定。实验结果表明:单侧Edwards套棒装置产生纵向复位力量89N,较Harrington分离棒48.7N提高82.7%(P<0.0005);二种内固定装置分别用于胸、腰椎时,纵向复位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胸段肋骨对纵向复位力无影响。生物力学分析,纵向复位力与横向前推力成正比例关系,增大内固定装置对伤椎的横向前推力,可提高纵向复位力量。同时其它学者也报告Edwards套棒装置具有良好的脊柱三维稳定作用。所以,作者认为Edwards套棒装置集对脊柱骨折复位与稳定于一体,是理想的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4.
使用Edwards套棒可提高Harrington装置对脊柱骨折的解剖复位率,但同时使Harrington棒各点应力值呈线性增加,尤以套棒所在点受影响最大,然而总体应力分布趋势不变,棒体——齿棘区交界处应力集中为棒的危险断面,棒前侧应力值高于后侧;齿棘部高于棒体部。实验结果提示,临床应用Ebwards套捧时应注意将其安置在尽量远离危险断面处,并使危险断面尽量靠近上钩,以减少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应力集中造成的Harrington棒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5.
Edwards套棒装置可显著提高胸腰椎骨折复位率,但套棒的不同位置对Harrington棒的应力分布有明显影响。利用光弹性实验技术在实验载荷下可直观地观测到Harrington棒模型各部的应力情况。当套棒位于Harrington棒的齿棘区,光滑区交界处时,齿棘区应力集中最为严重,平均应力值分别高于套棒在Harrington棒工作长度内中点及远端1/4点时的23.9%,32.9%(棒前侧点)及31.3%、43.6%(棒后侧点)(P<0.01)。无论套棒位置如何。Harrington棒前侧点的应力值均高于棒后侧相应点(P<0.01)。实验结果提示使用Edwards装置时应尽量使套棒远离齿棘区,或选用齿棘区短的Harrington棒以减少应力集中造成的Harrington棒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的力学特性及损伤机制。方法采用10具新鲜成年尸体胸腰椎(T12,L1)建立运动段,测定胸腰椎脊柱在压缩及拉伸载荷下的极限载荷值与对应的应力值。结果测定压缩极限载荷值为460±50kg,拉伸极限载荷值为350±35kg及各组织相对应的应力值。结论对航空领域中各种致伤因素下飞行员脊柱损伤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沈氏经椎弓根内固定装置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本组使用沈氏经椎弓根内固定装置共治疗胸腰段脊柱损伤104例。其中男82例,女22例。年龄16~68岁,平均38岁。伴有脊髓神经损伤73例(70.2%)。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26个月。治疗结果,后凸畸形角由术前27.6°矫正到术后4.4°,矢状面水平位移由术前31.2%纠正到术后0%,压缩椎体高度由术前的52.9%恢复到术后的96.4%。椎管矢状径和面积分别由术前的11mm和1.2cm2恢复到术后的14.4mm和1.8cm2(P<0.05)。不完全截瘫组术后神经功能有Frankel一级以上改善的为90.6%。临床疗效表明沈氏装置是胸腰段脊柱损伤可选择的良好内固定之一。  相似文献   
8.
病灶彻底切除椎间融合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80,自引:4,他引:76  
目的观察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全组78例,男36例,女42例;年龄15~72岁,平均47岁。病变部位颈椎7例,胸椎29例,腰椎34例,腰骶椎8例。病变涉及2个节段29例,3个节段41例,4个节段以上8例。术前后凸畸形成角为13°~92°,平均34°。手术采用病灶彻底切除一期椎体间植骨融合,使用自体肋骨22例,髂骨44例,髂骨加肋骨12例。结果平均随访5.5年,优良率为98.7%,植骨融合率为97.4%,术后后凸畸形成角为5°~62°,平均22°。结论病灶彻底切除椎体间一期植骨融合,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骨融合率高,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减少晚期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猴自体椎间盘移植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观察了猴自体椎间盘移植术的不同时期间盘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大体形态移植间盘髓核的含水景减少,呈较粘稠胶状,光镜下纤维环和终板软骨结构无明显变化,髓核中有部分细胞退变,同时亦有成软骨样纤维细胞再生。透射电镜发现间盘髓核中仍有脊索细胞存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组髓与纤维环中均可见部分细胞变性坏死。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椎间盘移植动物模型,为进上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椎间盘退变后胸腰椎损伤的生物力学背景,为临床上认识老年人胸腰椎骨折发生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老年人胸腰椎活动节段的力学模型,并对其在垂直压缩、压缩屈曲、分离屈曲三种外加载荷下的应力进行分析。结果 垂直压缩及压缩屈曲载荷下,椎体松质骨的应力分布相对平均,邻近终板的中央部分水平减低,周边部分的应力水平相应上升,椎间盘纤维环的后侧应力集中,后部结构应力集中于椎弓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