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卢建国  杨庆达  苏瑞鉴  梁波  张智钊 《骨科》2015,6(3):149-151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应用改良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皮瓣修复85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85例皮瓣均成活,皮瓣切取面积2.5 cm×1.2 cm~6.3 cm×3.8 cm.2例术后因肿胀引起蒂部卡压,拆除部分缝线后皮瓣肤色逐渐恢复正常,1例术后出现感染,部分边缘坏死,抗感染及换药后愈合.6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获得随访的皮瓣外形及色泽满意,无明显臃肿,重建感觉的皮瓣两点辨别觉恢复至6~10 mm.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53例,良10例,可5例,优良率92.6%(63/68).结论 改良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皮瓣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护理简便,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游离改良第一趾蹼皮瓣移植修复拇、示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示指皮肤缺损19例,术前借助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明确第一跖背动脉在趾蹼皮肤的穿出点后,设计的改良皮瓣介于传统足背皮瓣与第一趾蹼皮瓣之间,手术时由远向近切取,掀起皮瓣远端直视下沿血管蒂深面往上游离皮瓣,皮瓣游离后根据受区需要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修薄,切取皮瓣面积为3.4 cm ×2.3 cm ~8.0 cm ×3.0 cm. 结果 19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1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美观,两点辨别觉2~6 mm,感觉功能恢复至S33例,S3+ 9例,S47例. 结论 改良第一趾蹼皮瓣的组织结构与拇、示指相似,修复后外形、功能恢复好,游离移植避免了局部带蒂皮瓣修复对伤手造成二次伤害,有效地保护了伤手的美观,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蒂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10年3月,收治前足皮肤缺损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2~53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压榨伤12例。缺损部位:趾5例,前足跖侧8例、背侧3例。新鲜创面12例,陈旧创面4例。创面范围为5.0 cm×3.5 cm~10.0 cm×6.0 cm。术中切取大小为8 cm×6 cm~12 cm×7 cm、以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为血管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缺损。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6d1例皮瓣出现远端浅表坏死,经换药1周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8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感觉功能恢复至S1 1例,S2 3例,S3 12例;两点辨别觉2~4 mm,平均2.6 mm。足趾及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结论 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为多源性供血,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术后外形良好,可恢复受区感觉,是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两种足内侧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隐神经组)与?母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穿支蒂组)逆行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0年10月,采用隐神经组皮瓣和穿支蒂组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皮肤缺损各16例、20例,对两组移植皮瓣术后淤血、坏死、愈合、负重后肿胀消退、感觉恢复等分析对比。[结果]隐神经组皮瓣淤血8例,表浅及以上坏死6例,Ⅱ期愈合6例;穿支蒂组皮瓣淤血2例,表浅坏死1例,Ⅱ期愈合1例。随访7月~19个月,平均12个月,负重后皮瓣均不同程度肿胀,隐神经组平均1.6个月消肿,穿支蒂组平均0.8个月消肿;感觉恢复:隐神经组S1 2例,S2 5例,S3 4例,S3+3例,S4 2例;穿支蒂组S2 1例,S3 3例,S3+7例,S4 9例。从皮瓣淤血、坏死、愈合、负重后消肿情况及感觉恢复等方面对比穿支蒂组优于隐神经组(P<0.05)。[结论]?母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皮肤缺损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修复质量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3种方法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手指皮肤缺损皮瓣修复的合理方法和适应证。方法93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应用髂腹部带蒂皮瓣(髂腹皮瓣组,27例)、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皮神经皮瓣组,41例)、游离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皮瓣组,25例)3种皮瓣修复。比较3种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93例中有74例皮辨及所有供区均I期愈合,29例移植皮瓣术后出现肿胀、淤血。3种术式手术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游离皮瓣组手术时间最长,术后并发症最少,皮瓣愈合、感觉功能恢复最好(P〈0.05)。髂腹部皮瓣及游离皮瓣患者远期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游离皮瓣修复临床效果较好;腹部皮瓣修复简便,但感觉功能恢复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逆行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5月采用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7例,皮瓣面积为9cm×6cm~7cm×5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8cm×5cm~6cm×5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35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锁骨骨折是常见损伤,占全身骨折6%[1]。我院自1987年7月至1999年6月,采用小切口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5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26例,女126例;年龄16~57岁;左侧207例,右侧145例;中1/387例,中外1/3186例,外1/379例;横形136例,斜形152例,蝶形、粉碎性64例;全部为闭合骨折,其中新鲜骨折329例,陈旧性骨折23例。1.2 手术方法 肌间沟麻醉下,以骨折内端为中心,沿锁骨正中横切口长约2.5cm,骨膜下剥离,暴露折端,用齿状血管钳提起骨折外端,选择合适克氏针自外端髓内逆行穿出,直视下骨折复位,成功后将克氏针顺行…  相似文献   
8.
捻挫性、撕脱性肢体离断,软组织损伤重,再植难以成活。我院1998年9月18日收治一例严重捻挫性、撕脱性右前臂中下1/3完全离断病员,再植成活,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病员凌××,女,40岁,机床工人,因“右前臂被机器绞伤致撕脱性完全离断30分钟”入院。查体:右前臂中下1/3完全离断,背侧软组织自中下1/3撕断,掌侧软组织自肘窝及肱骨内髁撕断,肱动脉于肘关节挫伤断裂,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均自肘关节以上抽出,软组织严重捻挫伤,近端尺桡骨裸露,远断端苍白,伤口大量油渍污染。1.2 治疗 入院后2小时急诊行断肢再植,彻底清创后短缩…  相似文献   
9.
桡神经沟管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1998年11月收治1例,经保守治疗失败后行手术松解,功能恢复,报告如下。1 病历介绍  患者男性,35岁,教师。因左手垂腕、垂指畸形2个月入院。患者早上起床后感左虎口区麻木,腕关节、掌指关节及拇指不能背伸,无外伤史。门诊予地塞米松及维生素B1于左上臂中下1/3叩痛点封闭,屈肘120°,腕、指关节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等治疗2个月,虎口区麻木减轻,仍垂腕、垂指。入院查体:左手垂腕、垂指、拇内收、前臂旋前畸形,肱桡肌、前臂伸肌群肌力0至级,屈肌肌力正常,上臂中下1/3前外侧Tinel( )。X光片示:左肱骨干未见…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1979~1983年曾住我院诊断为其他精神病的17例情感性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男10例,女7例,根据全国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拟定的诊断标准,参考美国DSM—Ⅲ,并以中华医学会精神疾病分类(1981)为标准进行确诊及病型分类。其中躁狂症10例,抑郁症6例,躁郁症1例,首次发病年龄为14~20岁4例,21~30岁7例,31~40岁3例,41~50岁2例,51岁以上1例。发病至确诊时间最短1年,最长8年,平均为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