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0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脑室脑膜瘤(九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脑膜瘤的组织发生学、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报道9例经影像学、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第三脑室脑膜瘤,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第三脑室前部脑膜瘤5例,第三脑室后部脑膜瘤4例,平均发病年龄25.6岁,无明显性别差异;最常见的症状是梗阻性脑积水,缺乏硬脑膜附着为其影像学特征。肿瘤全切除6例。结论第三脑室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脑室内脑膜瘤,起源于中间帆脉络组织或脉络丛,经半球间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是合理的手术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了克服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的远期合并症,作者对传统术式进行了改良,并对31例婴儿痉挛性偏瘫伴癫痫的病例进行了疗效的远期随访。结果表明,本术式死亡率为0%,其中28例癫痫发作完全停止(占90%),其余3例基本控制。行为异常得到改善、原有偏瘫无加重。神经影像学表现为健侧大脑半球明显向术腔发育;病例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波潜伏期(PL)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作者认为,应用本改良法后消除了以往术式造成的巨大硬膜下术腔的病理解剖因素,并证实未发生常见的远期合并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出血灶的检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临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成人患者进行头部SWI扫描,将脑分为九区,按分区的不同统计检出的出血灶数目,分析应用SWI所检出的出血灶数目与GCS分组间以及昏迷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应用SWI所检出的DAI患者的出血灶的数目,对成人DAI患者研究结果示,除小脑外,其他脑分区出血灶数与GCS有相关性;除小脑及丘脑外,其他脑分区出血灶数与昏迷时间有相关性。结论: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中出血灶检出与GCS及昏迷时间相关性,可为临床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的原因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椎管内肿瘤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1例拔管拆线后活动过早导致切口裂开并发脑脊液漏行再次手术治疗,2例拔管后切口深部周围积液出现低热,经穿刺排放积液等处理而痊愈,33例拔管后经过保守疗法均获治愈。结论:经过合理的保守治疗可完全治愈术后脑脊液漏,无需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腿复杂多发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对地震伤后小腿多发软组织缺损造成骨外露,钢板外露的病患5例,经清创,腓肠肌肌瓣转移,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覆盖创面7~10 d后行中厚皮片植皮治疗。结果移植肌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6个月,骨折愈合,伤口无感染。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0个月,平均7.5个月。膝踝关节功能无明显障碍,负重行走肢体无变形,无并发症。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0d。结论 VSD技术联合腓肠肌肌瓣是治疗小腿复杂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成像在我国临床医学的应用已逾十五个年头,随着全球医疗医学设备的革命性发展,产品功能增多,性能提高,高科技含量的更新注入,使其已成为当今医学影像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助使医疗诊断水平大大提高。磁共振成像设备现已普及到县市级医疗机构。 磁共振成像由于其无创伤的成像技术,高分辨高清晰的图像,多层面多参数的信息,使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系统  相似文献   
7.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MR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颅内巨大动脉瘤的MR影像学表现。方法 搜集 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巨大动脉瘤。结果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MR信号表现多样 ,主要与动脉瘤内是否出现血栓 ,血栓的大小和形成时间的长短 ,和动脉瘤引起的继发改变等因素有关。瘤腔信号 :绝大部分巨大动脉瘤表现出典型的流空现象或流动信号。瘤腔水平可见的血管流动伪影 ,注药后明显强化。血栓信号 :大部分动脉瘤中出现了血栓 ,血栓信号差异很大 ,多呈层状或涡状的混杂信号 ,增强扫描无强化。无血管流空伪影。DSA和MRA可显示动脉瘤瘤腔 ,不能显示动脉瘤内是否存在血栓或闭塞 ,低估动脉瘤的大小。绝大部分动脉瘤可在MRA中证实。结论 MR可清楚显示颅内巨大动脉瘤的全貌 ,包括瘤腔和血栓形成情况 ,是DSA检查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的扩散张量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脑梗死的扩散张量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40例脑梗死患者.影像检查时间从卒中发病后11h至9个月.计算病灶侧与对侧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各向异性指数(AI),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急性期和亚急性早期、亚急性晚期病灶在扩散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慢性期病灶表现为低信号和/或高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早期病灶ADC平均值(3.2272±1.0126)低于对侧(7.8861±0.5407),P<0.001.慢性期病灶ADC平均值(11.6629±1.4251)高于对侧(7.7248±0.7164),P<0.001.亚急性晚期病灶ADC平均值与对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814.各期病灶的FA、AI平均值低于对侧,P<0.001.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可快速检出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责任病灶,但ADC图不能准确评价各期脑梗死灶水分子的扩散状态.FA和AI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病灶各向异性扩散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脊髓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特征。方法4例脊髓原发性PNET术前均行MR常规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发病年龄:13~46岁,中位年龄26.5岁。病灶部位:2例肿瘤位于胸段,1例肿瘤位于颈胸段,1例肿瘤位于圆锥。MR影像表现:3例表现局部占位征象,1例表现为脊髓弥漫性增粗;4例肿瘤均位于脊髓的中心,与周围正常脊髓分界不清,且周围无明显水肿;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病变尾侧继发囊变1例;增强MR,3例病变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结论脊髓原发性PNET好发于成人,可位于髓内,或髓内外,或呈外生性生长,并可发生于脊髓的各个节段,其中胸段脊髓及圆锥常见,MR影像没有特异性征象,最后确诊需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3D深度残差网络和多模态MRI实现对脑胶质瘤的自动分级。方法:利用BraTS2020公共数据集的293例高级别胶质瘤(HGG)和76例低级别胶质瘤(LGG)的多模态MRI数据训练和测试3D深度残差卷积网络模型。多模态MRI图像经过3D剪裁、重采样和归一化的预处理,随机分组为训练(64%)、验证(16%)和测试(20%)样本,将预处理后的多模态MRI图像和分级标注输入到网络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利用准确率(ACC)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分级结果。结果:在59例(48例HGG和11例LGG)验证数据集上,ACC和AUC分别为0.93和0.97,在75例(62例HGG和13例LGG)测试数据集上,ACC和AUC分别为0.89和0.93。结论:3D深度残差网络在多模态MRI数据集上获得了较好的脑胶质瘤自动分级结果,可以为确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