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并发血管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5家医院接受OLIF手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23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9例,女156例;年龄32~83(61.9±13.5)岁。7例出现血管损伤,其中4例节段血管损伤,1例左髂总动脉损伤,1例左髂总静脉损伤,1例卵巢静脉损伤。结果:失访5例(单纯OLIF 2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例),其余获得随访,时间6~36(15.6±7.5)个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患者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7±2.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4±0.8)分(t=7.21,P=0.033);ODI指数由术前的(36.5±7.7)%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9.4±3.6)%(t=8.11,P=0.025)。结论:斜外侧腰椎融合技术为微创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但在其广泛应用的同时尚存在并发血管损伤的风险。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要谨慎细致操作,才能有效预防血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在斜外侧椎间融合(OLIF)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OLIF同种异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9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及椎间隙高度,观察术后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9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 0.05)。术后2周、12个月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末次随访91例(97.85%)植骨融合。无植骨吸收、脱落、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结论 OLIF术中植入同种异体骨可以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与双侧椎弓根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下腰椎病变的3年随访结果。方法手术治疗62例单节段下腰椎病变患者,其中30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A 组),32例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B 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 A 组优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腰痛 VAS 评分与 JOA 评分:术后各时点(术后1周和术后6、12、24、36个月)两组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与双侧椎弓根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治疗下腰椎病变3年随访疗效均满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稳定性好、融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部分下腰椎病变固定融合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病人10例,对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分别在移植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和化验检查进行监测。结果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的BASDAI、夜间疼痛VAS和BASF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的血沉和免疫球蛋白G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伤椎置入螺钉长度对骨折复位的影响。方法将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伤椎置入螺钉长度分为两组:研究组18例为伤椎椎弓根置入标准螺钉(45 mm),对照组17例为伤椎椎弓根置入短螺钉(35 mm)。两组患者均采用后路手术,比较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变化及术后12个月维持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和后凸Cobb角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伤椎骨折复位的维持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椎置钉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伤椎标准螺钉对骨折复位及维持复位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7例巨大型LDH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采用正中切口入路22例(正中切口组),采用微创通道下肌间隙入路25例(肌间隙组)。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影像学参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切口感染,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2~48(26.50±7.45)个月。与正中切口组相比,肌间隙组切口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引流量较少、术后72 h腰部切口VAS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不良率,肌间隙组高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但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5 d出现丢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较术前获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隙组术后12个月多裂肌面积和等级与正中切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融合器移位。正中切口组椎间融合率为95.5%,肌间隙组为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隙组并发症发生率(20.0%,5/25)高于正中切口组(13.6%,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巨大型LDH具有可行性,与正中切口入路相比,切口小、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但学习曲线陡峭,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肪浸润程度对肩袖损伤手术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临床上随访2010年1月-2013年1月手术治疗的无明显脂肪浸润和明显脂肪浸润的大型全层肩袖损伤患者41例,按脂肪浸润程度分为无明显脂肪浸润组25例、明显脂肪浸润组16例。关节镜下双排重建修复损伤肩袖。记录并比较各组肩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肩关节简单(SST)评分。结果:41例患者术后获18~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术后ROM、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SST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术后末次随访时ROM、功能评分以及疼痛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再撕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全层再撕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浸润程度对肩袖损伤手术修复效果有明显影响,在发生脂肪浸润不明显之前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与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下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临床优缺点。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2例下腰椎单节段病变患者,男16例,女46例;年龄27~72岁,平均51.6岁。其中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13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12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腰椎退行性滑脱(Ⅰ度)10例。L3,4 5例,L4,5 42例,L5S1 15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30例(A组),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32例(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根据影像资料观察内固定有无松动或断裂、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椎间融合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5 d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以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Cobb角。对比两组病例术后72 h腰部切口疼痛程度,并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切口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未出现神经根或马尾损伤,以及下肢神经功能恶化现象。两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切口引流液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手术时间少于B组(P<0.05).术后72 h腰部切口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7.5个月。在椎间隙高度方面,两组病例术后5 d与术前相比,均获得良好的恢复,且末次随访时与术后5 d相比,均获得良好的维持。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或椎板关节突螺钉松动、移位、断裂,亦未出现椎间融合器移位现象。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末次随访时均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稳定性可、植骨融合率高、恢复快、临床效果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且,与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方式相比,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操作步骤少,不需要特殊器械,因而,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的前提下,可在部分腰椎单节段病变的固定融合治疗中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方法对比,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方法治疗腰椎双节段病变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分别采用上述两种固定方法治疗的腰椎双节段病变49例,男17例,女32例,其中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组(A组)23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组(B组)26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29例,腰椎间盘退变17例,腰椎退行性滑脱(Ⅰ度)3例;L2,3、L3,4 1例,L3,4、L4,5 30例,L4,5、L5S1 18例。对比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根据影像资料对比两组病例手术前后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变化,观察椎弓根螺钉、椎板关节突螺钉有无松动、断裂,以及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评价椎间融合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腰部切口疼痛进行评分。术前、末次随访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价两组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切口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术中、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未出现马尾或神经根损伤以及下肢神经根功能恶化现象。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切口引流液量对比,A组优于B组。术后72 h,VAS评分A组为2.35±1.20,B组3.11±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9个月。所有患者椎间隙高度获得良好的恢复,并有良好的维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椎板关节突螺钉或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断裂,亦未出现椎间融合器移位现象。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的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均获得良好的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A组为93.5%,B组为9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比,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方式治疗腰椎双节段病变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稳定性好、融合率高、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部分腰椎双节段病变病例固定融合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男 8例.女 22例;年龄 39~68岁.平均 53.7岁。腰椎间盘退变 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 4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 5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 4例.腰椎退行性滑脱(I度) 6例。 L3.4 2例、L4.5 20例、L5S1 8例。采用单侧显露、减压、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时在自行设计的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进行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方法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通过影像学评价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下腰痛评分系统(29分法)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 75~110 min.平均 89 min;术中出血量为 180~500 ml.平均 285 ml.均未输血。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I型 24例. II 型 6例。术后 2例病例出现终板切割.融合器部分陷入终板及椎体内。随访时间 12~36个月.平均 22.5个月。除 1例不能明确外.其余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 96.7%。随访过程中椎弓根螺钉与椎板关节突螺钉未出现松动、移位、断裂.椎间融合器亦无移位现象。 JOA评分由术前的 10~16分(平均 13.0分)提高到 22~27分(平均 25.2分).改善率为 61.7%~90.5%.平均 72.5%。结论 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稳定性好、融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部分下腰椎病变固定融合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