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脊髓血管畸形的DSA分析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栓塞治疗价值。方法:16例脊髓血管畸形病人做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后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根据DSA显示的异常血管的部位、形态、分布和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将其分为三型:髓内动静脉畸形4例;髓周动静脉瘘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8例。栓塞治疗后,13例获得较满意效果,2例无变化。在2个月至3年的随访期间,13例临床症状有改善。结论: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可靠依据,可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危重症患者口干症知识及干预行为的现状,为ICU危重症患者口干症干预措施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ICU护士对危重症患者口干症相关知识与行为意向调查问卷对176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对危重症患者口干症相关知识总得分平均(9.62±2.76)分,得分指数53.3%;ICU护士对口干症患者干预行为意向平均得分指数67.1%.结论ICU护士对危重症患者口干症知识有待提高,行为一般,故应加强ICU护士对危重症患者口干症知识的学习,提高其认知,促进口干症干预措施在临床中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脑膜瘤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蕾莉  崔世民  刘梅力  刘力  靳松  阎世鑫  戴伟英  高满 《天津医药》2002,30(4):218-219,F002
目的:拓宽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范围,探索颅内脑膜瘤新的影像检查方式。方法:应用改进后CTA检查56例颅内脑膜瘤,将CTA注药方式由原来的单向单流程1次延迟,改为单向双流程2次延迟,然后,应用表面遮蔽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重组(MPR),3种软件对原始扫描数据进行图像的工作站后处理。结果:所有血供丰富的脑膜瘤均获得颅骨,血管,肿瘤同时显示的三维立体图像,血管重建显示脑膜瘤染色,及脑膜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颅骨重建可示脑膜瘤对邻近颅骨的影响。结论:对颅内脑膜瘤的诊断,CTA在肿瘤的定性,定位、大外观血供等方面均能为临床提供有实用价值的诊断依据。并可为神经外科提供全面术前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颈内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价值,并与当前血管成像的金标准DSA进行比较。方法对40例病人(80个颈动脉)进行了CTA和DSA检查,两项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1周,并将CTA与DSA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出两者之间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CTA对轻度(狭窄程度:0~29%)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闭塞显示得非常好,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接近100%。在明确经DSA测量狭窄程度>50%的狭窄时,CTA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91%。CTA在鉴别狭窄程度为50%~69%或70%~99%时的特异度高,而敏感度较低,分别为65%和73%。CTA同时可以检出DSA不能发现的所有类型的斑块。结论64层CTA在显示颈内动脉狭窄方面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可发现与颈动脉狭窄相关的溃疡,而DSA只能显示狭窄。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DSA评价和栓塞治疗(附12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颈动脉海绵窦瘘诊断的价值,并通过对其血管造影表现的分析,指导栓塞治疗。方法 126例颈动脉海绵窦瘘进行DSA检查,每例患者均行超选择颈内、外动脉造影,同时将本组病例分为4类。结果 126例颈动脉海绵窦瘘中,A型瘘88例;B型瘘11例;C型瘘23例;D型瘘12例。88例直接瘘造影确定瘘口位置,瘘口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I段5例;Ⅱ段29例;Ⅲ段11例;Ⅳ段34例;Ⅴ段9例。根据DSA表现,102例采用经股动脉途径栓塞,22例经眼上静脉途径。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较好地显示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位置和大小,同时,可以有效地评价Willis环功能,为其栓塞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CCF的治疗中可脱性球囊栓塞是最理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颅内肿瘤3 7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颅内肿瘤发病规律,探索其流行病学特点,以期增加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从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等方面,对1988~2000年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740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肿瘤高发年龄段为31~5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肿瘤发生部位以幕上最为多见,约占总病例数的79.87%(2987/3740).组织病理学类型依次为神经上皮肿瘤(32.01%)、脑膜瘤(22.06%)、垂体腺瘤(18.40%)、转移瘤(6.63%)及其他各类肿瘤,其中垂体腺瘤和蛛网膜囊肿的发病率高于文献报道.结论颅内肿瘤在发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病理分型、部位等方面均有规律性可循.随着影像学和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颅内肿瘤的病理学分类统计资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颅内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A,MRI及DSA在诊断颅内静脉畸形中的价值与限度。方法本组12例经DSA证实的颅内静脉畸形,10例行MRI检查,8例行CTA检查。结果DSA均可见典型“水母头”状表现,并可见引流静脉的数目和引流方向。MRI可见清晰显示的“水母头”状表现,强化后,病灶显示更清楚,并看见颅内其他合并症。CTA检查的病例均得到了与DSA等价的图像,通过MIP,MPR,VRT等后处理方法,可以清晰而直观地显示病灶及引流静脉。结论DSA是诊断颅内静脉畸形的金标准,MRI是确诊颅内静脉畸形的首选检查方法,并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CTA是诊断和随访观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2岁。因枕部肿物进行性增大40余年,头痛6个月、视野改变1个月,于2003年5月28日入院。体格检查:枕部触及一6cm×5cm×4cm大小肿物,头皮表面无红肿、压痛,基底固定,质中,双颞侧偏盲,右侧尤甚。头部CT检查显示左枕类圆形低密度影,后枕部颅骨破坏,颅骨内外板间软组织密度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颈内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价值,并与当前血管成像的金标准DSA进行比较。方法对40例病人(80个颈动脉)进行了CTA和DSA检查,两项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1周,并将CTA与DSA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出两者之间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CTA对轻度(狭窄程度:0-29%)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闭塞显示得非常好,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接近100%。在明确经DSA测量狭窄程度〉50%的狭窄时,CTA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91%。CTA在鉴别狭窄程度为50%-69%或70%~99%时的特异度高,而敏感度较低.分别为65%和73%。CTA同时可以检出DSA不能发现的所有类型的斑块。结论64层CTA在显示颈内动脉狭窄方面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可发现与颈动脉狭窄相关的溃疡,而DSA只能显示狭窄。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经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筛选的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剂总剂量为60~100ml,注射流率3.5~4.0ml/s;成像包括原始横断面图像和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积显示及CT仿真内窥镜图像。依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离术临床试验标准犤轻度狭窄(1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9%),闭塞(100%)犦,比较CT血管造影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49例共98支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正常者12支,轻度狭窄26支,中度狭窄32支,重度狭窄19支,闭塞9支;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总符合率为96.94%(95/98),其中闭塞和重度狭窄符合率为100%(28/28),轻度和中度狭窄符合率分别为96.15%(25/26)和93.75%(30/32)。CT血管造影能够较好地显示血管腔内的粥样硬化斑块,依靠CT值可区分钙化斑块、纤维斑块及软斑块,钙化斑块的CT测量值为(489±113)HU,纤维斑块(51±19)HU,软斑块(6±28)HU。结论CT血管造影检查不仅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有较高的直观性和准确性,而且能更为直观、确切地评价粥样硬化斑块,有望取代脑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