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06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1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构建组织工程化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生物膜,评价其作为骨膜替代物的可行性及其在牙种植牵引(dental implant distraction,DID)中的作用.方法 取10只山羊设自身对照,通过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nml cell,BMSC)与SIS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生物膜,用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检测评价SIS的细胞相容性;建立山羊胫骨DID模型,将该牛物膜移植于手术暴露侧,用显微CT和组织学检测评价成骨促进作用.结果 相差显微镜、SEM及ALP活性测定证实BMSC与SIS复合培养后,BMSC生长及功能良好;将构建的生物膜移植于牵引区3个月后检查可见:在显微CT观测窗高设置下,生物膜组仍能看到不连续的新牛骨,而空白对照组无骨质形成;组织学见牵引区有大量新骨形成,主要为编织骨,在空白对照组有骨不连发生,间隙内为纤维结缔组织;在生物膜植入侧的成骨数量及质量与未暴露侧相似.结论 通过复合培养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牛物膜能够在DID中发挥种子细胞和膜引导成骨的双重作用,明显促进成骨.但对于该膜的转归,特别是所携带的成骨细胞在新骨形成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颈神经丛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拟确定颈丛及其分支是否含有运动神经轴突 ,从而探讨根治性颈清扫术后肩 (胛 )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并提出改良颈清扫术术式 ,以保存术后正常的肩功能。方法 通过AchE组织化学染色法对颈丛C2~C4及其相关分支的神经纤维进行鉴定。结果 颈丛C2~C4均含运动神经轴突。 6 6 .6 7%的病例至少有 1根以上。颈丛近根部AchE染色呈阳性 ,4 5 .4 5 %颈丛斜方肌支含运动神经轴突 ,颈丛肩胛提肌支及头夹肌的分支均含有运动纤维。结论 颈丛可作为斜方肌的一个运动神经支配来源。颈清扫术中保留颈丛到斜方肌的支配和行颈丛肩胛提肌支副神经移位吻合可较好地恢复术后斜方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详细阐述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的应用解剖、制作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及新近研究进展。方法对我科自1979年以来,725例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类缺损的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质地优良、血供可靠已及切取方便,总成功率达96.6%;主要缺点是牺牲前臂的一条主供血管—桡动脉,供区疤痕明显,影响美观。结论前臂桡侧游离皮瓣是口腔颌面外科应用最多皮瓣,也是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4.
上颌骨缺损整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颌骨缺损多因肿瘤切除后引起,缺损较复杂,涉及多个解剖部位的多种组织,常导致咀嚼、吞咽、语音、感觉等功能丧失,同时造成面部的畸形。上颌骨缺损修复与重建的方法较多,修复与重建方法应根据缺损的部位和程度来考虑,以恢复面中部的外形和功能为目的。本文主要对现代修复重建的设计与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通过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探索其在下颌骨保存性功能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999年10月~2004年10月治疗的107例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病例,测量开窗减压术后病灶长径的变化,随访观察复发情况,评价临床治愈率。结果: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总有效率为87.85%,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疗效优于囊性成釉细胞瘤,其中单房型角化囊肿疗效优于多房型者,单房或多房型囊性成釉细胞瘤之间疗效没有统计上差异。结论: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危象的观察和处理:附44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回顾分析832例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病例,探讨发生组织瓣危象的原因,提高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方法:自1997年8月~2003年4月,共制备游离组织瓣832块,对皮瓣危象发生的时问、原因、临床表现、演变过程、应急处理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832例组织瓣中.44例出现危象,占5.29%,以静脉栓塞为主占绝大多数(38/44)。发生于术后72h内者38例,占86.36%;其中对32例进行手术探查,21例抢救成功,占65.63%。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高,关键在于局部处理得当。术后3d内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危象.应在6h内进行积极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在舌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探索舌癌淋巴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对90例不同分期的舌癌肿瘤进行VEGFR3的检测,与10例正常舌黏膜标本进行对照。采用SAS6.12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通过与正常组对照,Ⅰ、Ⅱ、Ⅲ期肿瘤中VEGFR3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Ⅳ期肿瘤中VEGFR3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VEGFR3参与微淋巴管的生成,随着肿瘤的临床分期增高,其表达虽呈缓慢增高趋势,但尚不足以作为判定是否发生淋巴转移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颌骨重建术后重建板断裂或松脱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2005年间因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进行下颌骨重建的129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重建方式分为2组,其中78例患者采用骨移植修复,51例患者采用单纯重建板修复。10例患者术后1~30个月发生重建板断裂或松脱。其中,8例采用单纯重建板修复,另2例分别采用血管化腓骨肌瓣和髂骨肌瓣修复。应用SAS6.12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重建板断裂及松脱的发生率为7.75%,骨修复组和单纯重建板修复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应用重建板进行下颌骨重建。钛板发生断裂及松脱的可能性大于骨移植修复。同期行骨移植重建下颌骨,或在局部和全身疾病控制后尽早进行二期骨移植重建下颌骨,是预防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口腔鳞癌组织CK19蛋白质与mRNA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蛋白质表达与基因转录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33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K19的蛋白质表达和mRNA水平进行检测,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CK19蛋白质和mRNA表达呈正相关,且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癌组织CK19蛋白质表达阳性率为90,91%(30/33),mRNA水平是癌旁组织的2.21倍。CK19蛋白质和mRNA表达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显著相关。恶性程度越高,两者的表达水平也越高。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CK19蛋白质和mRNA表达上升,并且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CK19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实时定量RT—PCR技术在鉴别组织恶性程度上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外形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下颌骨外形线与颅颌面结构的关系,为下颌骨重建提供指导。方法对80例华东地区正常牙合汉族成年人头颅定位正、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数据以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下颌骨外形线变量(ArGo、GoPg、GoGo)与颅颌面结构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且性别差异显著(P<0.01),但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建立了华东地区正常牙合汉族成年人下颌骨外形线变量的回归方程(P<0.01)。结论下颌骨外形线与颅颌面三维结构间存在显著的定量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