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伤后6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间行PVP的17例患者进行随访,手术前后给予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不同骨折时间的VAS变化的差异,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月;术前VAS平均为7.5分,随访时为3.4分;不同骨折时间VAS改善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所有患者无骨水泥渗漏造成的神经压迫等症状;手术的主观满意度良好。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应用PVP治疗陈旧性VCF疗效满意;MR I对于患者的评估非常重要,术前MR I出现骨髓水肿信号的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低氧诱导因子(HIF)‐1α是一种介导哺乳动物细胞内低氧反应的核转录复合体,对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等有重要调节作用,且在椎间盘细胞中明显表达。椎间盘退变是引起临床上颈肩痛和腰背痛的主要原因,其早期主要特征为髓核细胞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与降解平衡紊乱。髓核细胞处于低氧环境中,细胞内合成的 HIF‐1α对其存活有重要作用,因此 HIF‐1α可能与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该文就HIF‐1α与椎间盘退变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Folts模型———一种冠脉血流周期性减少 (CFRs)模型 ,观察发生CFRs期间血小板直接或间接激活产物的变化 ,并观察卡托普利对CFRs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用杂种犬 38条 ,麻醉意外 ,手术失败及出现室颤者不纳入研究。分正常对照 (n =7) ,Folts模型组 (n =9) ,卡托普利组 (n =1 0Folts模型建立是通过开胸分离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冠状静脉 ,分离的冠脉近端放置电磁流量计探头 ,远端放置自制的塑料狭窄环 ,该狭窄环能使血管狭窄达到所要求的程度 ,在放狭窄环前 ,用血管钳挤压方法使血管内膜损伤。…  相似文献   
4.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并评估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时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对16例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于清醒状态及X线透视机监视下先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X线片和MRI/CT检查及ASIA神经功能评级。持续闭合牵引复位时行动态ASIA神经功能评级及X线透视机监视。损伤至开始牵引复位的间隔平均为31 h(6~52 h)。复位成功后维持颅骨牵引并择期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手术。9例患者于复位成功后再次行MR I扫描。[结果]治疗前MRI显示分别有8例和5例患者存在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和损坏;ASIA神经功能评级分别为:C级7例,D级5例,E级4例。16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且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复位成功后再次MRI扫描显示:6例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中有2例接近自动回纳,4例仍维持原样;3例脱位节段的椎间盘损坏中有2例维持原样,另1例转变为椎间盘突出。平均牵引重量为19 kg(10~32kg),平均牵引时间为53 min(30~135 min)。[结论]当患者处于清醒及检体合作的状态下通过动态神经功能评级及X线透视机监视,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择期根据全身及局部状况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四肢长管状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原因及带锁髓内钉治疗的优缺点,并与其它方法相比较。方法 对35例四肢长干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的病人施以扩髓、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在6~8周后改为动力固定的8例。在6~8个月对X线示骨痂生长不良的3例中的2例予以重新扩髓、更换髓内钉,1例仅由静力固定改为动力固定。结果 更换髓内钉的2例病人共随访14个月,均愈合良好;其余病人随访均在半年以上,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2周。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成人四肢长管状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骨延迟愈合与其他方法(加压钢板、普通钢板、外固定器)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长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方法 随访采用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82例单节段非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随访103个月(84~123 个月).结果 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平均为6.5分(5~9 分),下腰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8分(0~8 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7.2分(4~10分);术后最终随访时JOA评分平均为13.2分(10~14 分),下腰痛的VAS为1.8分(0~10 分),下肢根性痛的VAS为1.2分(0~7 分).手术后JOA评分的改善率为78.8%,椎间盘高度比值为80.2%(Mochida法).最终随访时有7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最终的临床优良率为80%(改良Macnab法).结论 手术指征合适,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获得较好的长期疗效;手术前后下肢根性痛的改善优于下腰痛;下腰痛的发生和改变与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节段稳定度、椎间盘退变程度以及腰背肌失效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伤后6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间行PVP的17例患者进行随访,手术前后给予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不同骨折时间的VAS变化的差异,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6月;术前VAS平均为7.5分,随访时为3.4分;不同骨折时间VAS改善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所有患者无骨水泥渗漏造成的神经压迫等症状;手术的主观满意度良好.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应用PVP治疗陈旧性VCF疗效满意;MRI对于患者的评估非常重要,术前MRI出现骨髓水肿信号的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动态血压与心率变异性昼夜节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昼夜自主神经活动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6 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勺型组 34例和非勺型组 2 6例 ,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以时域心率变异性 ( HRV)指标为参数 ,对各组的昼夜 HRV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和勺型组的白昼 HRV指标均显著低于夜间 ,非勺型组的昼夜 HRV接近 ,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与对照组相比 ,勺型组仅白昼 HRV降低 ,非勺型组的白昼及夜间 HRV均降低。非勺型组夜间的 HRV显著低于勺型组 ;而两者的白昼 HRV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高血压病非勺型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较勺型者更为严重 ,勺型者存在与正常人相似的昼低夜高的 HRV昼夜节律 ,仅有白昼 HRV降低 ,而非勺型者的白昼及夜间 HRV均降低。夜间 HRV降低对预测高血压性靶器官损害及预后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总结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后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经验,分析14例经下肢静脉造影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例资料。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在监测下经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结果,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全部成功,溶栓治疗显效12例,有效2例,无肺血栓栓塞症(PTE)及严重出血发生,复查滤器位置满意。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经患肢浅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前锯肌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应用前锯肌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方法17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前锯肌瓣游离移植,肌瓣上游离植皮的方法。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1.2)h,血管蒂长(8.31±1.48)cm。发生局部血肿的患者2例,浅感染2例。翼状肩胛1例,无症状。瘢痕疼痛2例,侧胸壁麻木1例。3例患者与对侧相比,肩关节活动幅度及活动力量下降,术后半年好转。移植后的肌瓣小而薄,与足部组织的黏附性好,患者行走功能恢复好。结论前锯肌瓣为足踝部的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优良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