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手术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7年8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标准化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药物治疗前提下行一期前路或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42例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累及颈椎3个相邻椎体7例,2个相邻椎体23例,单椎体12例,合并有颈椎管狭窄患者5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试管凝集试验。以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日本骨科学会(JOA)、颈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判定临床效果。术前应用磺胺甲基异恶唑、强力霉素和利福平治疗14 d以上,待ESR呈下降趋势或持续处于某一数值时进行手术治疗。根据脊髓神经受压和病灶累及椎体的情况选择颈椎前路或前后路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手术后继续进行标准化抗布鲁杆菌病药物治疗。结果 患者未出现病情加重情况,末次随访优良率为100%。术后12个月复查颈椎X射线片及MRI未发现复发。术后末次随访颈部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 <0.05);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较术前升高(P <0.05);术后末次随访ASIA分级中D级7例,E级35例,神经功能恢复较术前明显(P <0.05)。结论 在术前规范化药物治疗前提下,根据感染累及椎体及椎管的情况采取一期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能够极大减少患者的痛苦及致残的概率,有效地控制病情进展,恢复颈椎稳定性,挽救神经功能,临床疗效值得肯定,术后继续标准化药物治疗是防止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综合征。2003年3月~2004年2月,我们用针刺方法治疗颈椎病及颈椎疲劳性疼痛8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炎是飞行人员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发作时局部剧烈疼痛,行走不便,常因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而影响正常工作及飞行任务的完成。治疗膝关节炎的方法很多,但应用物理疗法与中药外治法相结合治疗较少报道。为此,我们针对膝关节的特点,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红外线照射并药物渗透法治疗飞行员膝关节炎,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为一类患症初期较为潜藏,且逐步进阶式的神经性退化性疾病,多发于高龄人群。AD 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行为、记忆以及表达等机体功能出现障碍。AD 早期极易被忽略,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与健康。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防治AD 已经成为全球研究的重要课题。就目前的研究表明,AD 的发病机制有Aβ蛋白的异常沉淀、Tau 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以及胆碱能系统异常等。近些年来,全世界的科研人员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也研制出很多治疗AD 的药物。虽然治疗药物不断增加,但AD 病情十分复杂,不能确定其发病机制,大多数药物也只是缓解症状,尚未有真正彻底治疗的药物。该文综述AD 的发病机制及近些年药物治疗研究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骨体修复四肢低毒力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本组四肢低毒力感染性骨缺损38例,取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ve absorbing material,OAM)复合成组织工程骨,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有无名血管蒂所属毛细血管网的筋膜瓣,使其包裹组织工程骨并充填骨缺损.18例采用病灶清除加复合ARBM的组织工程骨植入(A组),20例采用病灶清除加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ARBM的组织工程骨植入(B组),术后3,6,12,18个月时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CRP)监测炎性反应,X线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部分患者作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 结果 A组术后平均6个月时5例出现感染,经细菌学培养阳性且与术前相同,(14.0±0.5)个月时,10例组织学显示原病变区骨断端之间仍有纤维结缔组织相连,其中4例病损区为炎性纤维肉芽组织充填且有少许死骨形成及细菌学检查阳性;B组术后无感染出现,16例组织学显示原筋膜瓣形成类似骨膜样组织,原病变区成熟骨结构形成,无炎性细胞浸润,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其余7例外固定架(A组3例,B组4例)(12.2±0.3)个月时骨性连接、结构稳定取出,未作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术后各时相点无论是血常规量化总分还是超敏CRP量化总分以及X线量化评分对比,B组明显大于A组(P<0.05). 结论 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ARBM的组织工程骨是目前I期修复感染性骨缺损切实可行的较好方法,在抗感染的同时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显著提高成骨的质和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误诊原因,探讨腰椎结核和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差异,以减少误诊率。方法收集误诊为腰椎结核后经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患者10例,将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已确诊的20例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误诊原因。结果10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住院后通过临床症状、X 线、CT 及 MRI 误诊为腰椎结核。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组红细胞沉降率高于腰椎结核组,C 反应蛋白低于腰椎结核组(均P <0.01)。2组患者通过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分别确诊。结论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腰椎结核鉴别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 资料与方法 安-26(运输机)通讯员李某,男,32岁,汉族,四川人,飞行时数2300h,于2006年4月10日以“健康疗养”入院。主诉:间断性背部疼痛3年伴失眠。体检:T36.5℃,P52次/min,BP15/9kPa,发育良好,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甲状腺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口音。心脏:心率52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包块。肝脾不肿大,肾区无扣击痛。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8.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以便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本组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X线、CT、MR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与已确诊的脊椎结核影像学资料作比较.结果 本组病灶均位于腰椎,以L4发病率最高(87.50%).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明显增生硬化,新生骨组织中又有新破坏灶形成,但无死骨形成,椎间盘破坏轻,可伴有椎体小关节损害,少有或无椎旁脓肿形成.脊椎结核以椎体和椎间盘破坏为主,伴有死骨形成,椎旁脓肿和骨质疏松常见.结论 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具有特征性表现,与脊椎结核可以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黎超  孟宪勇 《中国药房》2014,(25):2335-233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卡泊三醇软膏(样品A和样品B)的体外透皮吸收情况,并与卡泊三醇搽剂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小型猪离体皮片分别涂样品A、B和卡泊三醇搽剂(以主药计均为5μg),于给药后2、4、6、8、10、12 h吸取接收液,药物接触的皮片用稀释剂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收液和提取液中卡泊三醇的含量,计算卡泊三醇的皮片保留量、透过百分率和吸收百分率。结果:样品A、B和卡泊三醇搽剂中卡泊三醇在皮片内的保留量分别为(1 519.07±655.88)、(605.83±235.33)、(2 897.29±723.89)ng/g;吸收百分率平均值分别为3.21%、1.25%、6.69%,三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过百分率均低于0.36%。结论:样品A、B的经皮行为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样品A的生物利用度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