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解剖测量L1~5, S1形态学参数为研制腰椎峡部裂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采用20套正常成人腰骶椎标本测量L1~5,S1的相关参数,据此设计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 结果 以L4/L5为例:(1)腰椎棘突下面两侧缘与椎板的交点至同侧横突根部上缘的距离(DITR)为(35.30±2.38)mm;(2)腰椎横突根部上缘前后两侧面的夹角(AFR)为(30.47±6.38)°;横突根部上下缘宽度(WRT)为(11.43±1.76)mm;(3)腰椎两侧横突、上关节突及椎弓根交界处中心点间距(DTAP) 为(46.44±2.55)mm;(4)腰骶椎棘突的厚度(TSP)为(9.04±1.12)mm;(5)腰骶椎棘突间距 (DAP)为(7.10±1.83) mm;(6)腰椎棘突下面两侧缘与椎板的交点到横突根部、上关节突、椎弓根交界处中心点的连线和相应棘突下面侧缘的夹角(ATL)为(58.31±7.02)°;(7) 腰骶椎棘突后面到椎板的距离(LSP)为(20.40±2.80)mm。该内固定器由“U”形体部及两侧翼构成,初步设计大、中、小3个型号。 结论 机翼型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设计在形态学上具有可行性,且利用了镍钛合金的记忆效应、超弹性、耐腐蚀等特性,是一种牢靠安全,操作简便的新型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节段性枕-寰-枢(C0-C1-C2)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方法: 收集6具完整的人类尸体颈段(C0-C5),单皮质螺钉固定枕部,侧块螺钉固定C1,而C2固定技术分为三种:椎板交叉螺钉、椎弓根螺钉、C1-C2经小关节螺钉。C1侧块螺钉在置入C1-C2经小关节螺钉前取出。固定后测量每组结构C0-C2间的活动范围。结果:3种不同的固定技术跟正常脊柱相比活动范围皆缩小。3种固定技术间在屈伸和轴向旋转的活动度上无明显差异。同其他2组相比,C2椎板交叉螺钉组的侧方弯曲活动度有增加的趋势。同椎弓根螺钉组和经小关节螺钉组比较,椎板螺钉组在CT轴位和矢状面图像上远离椎动脉。结论:使用C2椎板交叉螺钉、C2椎弓根螺钉和C1-C2经小关节螺钉进行枕-寰-枢(C0-C1-C2)固定的技术都可以提供相似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与其它2固定技术相比, C2椎板螺钉固定技术损伤椎动脉的风险较少。  相似文献   
3.
龙华  叶文明  麦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3,(13):2011-2013
目的分析胫骨下段骨折不愈合发生率与带锁髓内钉远端锁定钉数量的关系。方法通过联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廉江市人民医院及廉江市安铺镇中心卫生院,收集近年来胫骨下段骨折并接受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患者共65例,将其中只采用1枚螺钉固定髓内钉远端的患者作为A组(34例);采用2枚螺钉固定髓内钉远端的患者作为B组(31例)。记录两组患者受伤类型、骨折类型、骨折数量、扩髓与否、治疗方式及治疗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经髓内钉固定治疗后,骨折愈合率为76.9%(50/65);发生骨折不愈合15例,其中A组12例(35.3%),B组3例(9.7%),两组骨折不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例出现伤口感染,5例术后出现膝关节疼痛,置入锁定螺钉部位疼痛2例,髓腔感染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远端锁定螺钉损毁1例。结论术中用2枚锁定螺钉固定髓内钉远端能有效降低胫骨下段骨折不愈合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退变的大鼠椎间盘的表达相关性,以及它们与椎间盘内新生毛细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个月龄的大白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将实验组10只大鼠手术切除腰1-骶1棘突、关节突,棘上、棘间韧带,切断双侧竖棘肌,然后缝合切口。对照组不行手术。1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立即取L4-5椎间盘。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实验动物椎间盘中COX-2、HIF-1α表达情况及微血管的密度(MVD)。并通过统计分析描述COX-2与HIF-1α之间的关系及它们分别与椎间盘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的髓核中HIF-1α、COX-2阳性细胞率明显增高,在对照组的髓核组织中极少出现阳性细胞。此外,实验组椎间盘中的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用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实验组动物椎间盘髓核组织内HIF-1α、COX-2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r=0.678)。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验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中MVD值与HIF-1α的表达之间和MVD与COX-2的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 1.大鼠椎间盘退变过程中HIF-1α、COX-2的表达有相互促进作用;2.退变椎间盘的MVD值与HIF-1α及COX-2的高表达具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背景: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尚存争议.目的:对脊髓型颈椎病的4种治疗方式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取1980/2010-12有关比较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椎管扩大成形及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文章的回顾性分析,系统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最佳治疗方式,并对随访超过10年的病例进行独立评价.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1 718篇文章,筛选出591篇摘要,36篇有全文,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有4项研究比较了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1项研究比较了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2项研究比较了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3项病例研究随访时间在10年以上.所有治疗方法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基本相同.与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相比,椎管扩大成形有较高的颈痛发生率.与椎管扩大成形相比,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增加了邻近节段继发性病变的概率.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有较高的与植骨、内固定、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与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相比,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后颈活动范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主要是基于医学图像的建模方法,可直接反映人体腰椎真实的几何形态。 目的:以CT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建立L1~S5节段的腰骶椎三维有限元模型。 方法:选取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采用各向同性分辨率 0.625 mm 薄层CT扫描数据,以Dicom 格式导入 Mimics 10.0软件,三维化处理后获得腰骶段三维几何面网格模型,通过Geomagic studio 12.0软件曲面化、HyperMesh 10.0软件网格划分,最终导入Abaqus10.1软件生成腰骶椎三维有限元模型。 结果与结论:建立了精确的人体腰骶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有效。应用精细的影像学数据,通过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快捷有效完成了脊柱模型的构建。此完整的多节段模型可方便考察临床疾病和外科固定对脊柱整体的影响,弥补了目前单个运动节段模型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目的这个前瞻性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中术前皮肤牵引的安慰剂作用。方法本研究共收集了108个股骨近端骨折且尚未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这些病例被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6个病例。这三组病例分别处理如下:A组术前予以2公斤重量的皮肤牵引;B组病例只是安装上皮肤牵引装置,并没有添加重量牵引;C组病例用枕头垫高患肢。分别记录三组病例术前疼痛的评分(VAS评分)。结果作者发现这三种处理方法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而且作者发现B组在缓解患者术前疼痛方面较其他两组更明显,通过SPSS软件分析发现这个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结论从研究结果来看,如果只用一个枕头垫高患肢也能有效的缓解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前疼痛症状,相对来说加载重量的皮肤牵引并没有太多的益处。而作者只是在患肢安装了牵引装置,并没有添加重量的情况下患者疼痛缓解更明显。这就说明牵引装置本身还有一种类似于安慰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巴戟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0例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单味巴戟天煎液口服,对照组20例给予口服阿仑磷酸钠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雌二醇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第1~4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值分别为(1.43±0.22)g/cm2和(1.03±0.14)g/cm2,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雌二醇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45.26±6.24)ng/L和(54.24±9.24)U/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戟天可有效阻止骨质丢失,促进钙盐沉积,改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0.
叶文明  宋青青 《安徽医药》2018,22(10):2001-2004
目的 探讨血清中维生素A、E以及β-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与腰椎骨赘形成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社会人群进行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获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72例,女性128例,平均年龄68岁,记录其饮酒史以及吸烟史等。通过X光扫描获得其腰椎侧位平片,并测量其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同时检测试验对象血清中的维生素A、E、β-类胡萝卜素含量、三酰甘油水平、体质量指数(BMI)、骨质疏松症程度。 结果 通过X光扫描发现有34例体检对象有腰椎骨赘形成,约占总人数17%。嗜酒的老年男性尤为显著,并且与骶骨倾斜角大小有显著相关性。同时,腰椎骨赘形成者的血清中,维生素E以及β-类胡萝卜素的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体检人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R)=1.1,95%置信区间(CI)=1.02~1.16;P=0.026]以及血清中低维生素E(OR=2.3,95%CI=1.08~10.9;P=0.013)与β-类胡萝卜素水平(OR=6.7,95%CI=1.39~32.6;P=0.021)均是普通人群中骨赘形成的危险因素。 结论 血清中低维生素E及β-类胡萝卜素水平下降是腰椎骨赘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在这个快速老龄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通过合理的营养摄入来防止腰椎骨赘形成及退变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