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化疗失败或不适宜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25例,给予吉非替尼治疗.结果:25例中18例可评价疗效,有效率32.0%,疾病控制率68.0%.常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皮肤改变和腹泻,Ⅲ度不良反应占7.6%.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吉非替尼治疗女性,不吸烟,腺癌晚期NSCLC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适用人群证实肺腺癌后立即应用,观察2周若有效,可仅持续应用吉非替尼控制,无效者则选择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贲门癌同步化、放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32例局部晚期贲门癌采用直线加速器放疗,大野前后对穿照射至40 Gy,对残存病灶缩野照射至60 Gy,放疗同时以亚叶酸钙200 mg/d+5-氟尿嘧啶500 mg/d,持续4 h静脉滴注,5次/周,隔周应用;同步化放疗结束后再以顺铂+5-氟尿嘧啶的DF方案连续化疗4个周期。结果:3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其中完全缓解4例(12.5%)、部分缓解22例(68.8%)、无变化5例(15.6%)、疾病进展1例(3.1%),总有效率81.3%;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78.1%、18.8%;放、化疗期间Ⅱ~Ⅲ级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下降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9%和53.1%,Ⅰ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46.9%。结论:对失去手术机会的局部晚期贲门癌患者,基于5-氟尿嘧啶的同步化、放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可良好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化疗后患者发生肺孢子菌病(PCP)的危险因素;为急性白血病FLAG方案[氟达拉滨30 mg/(m2.d),第1~5天;阿糖胞苷1~2 g/(m2.d),第1~5天;粒细胞刺激因子5μg/(kg.d),d1~d5)]化疗后肺孢子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白血病化疗后发生肺孢子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肺孢子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6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患者年龄14~19岁、体质量指数14~18 kg/m2,发生PCP前3个化疗方案中均至少包含2个FLAG方案;PCP起病时均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PCP发病时间大约在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恢复后3 d,发病时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比例明显减少,6例患者均采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棘白霉素类药物联合治疗,症状于1周内好转。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FLAG方案化疗后,当患者年龄14~19岁、体型偏瘦时,在中性粒细胞恢复后,需监测CD4+T淋巴细胞数量,出现CD4+T细胞数量明显减低时,需密切留意肺孢子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 47岁。因纳差、腹痛 1个月于 2004年 2月入院。患者 1个月前开始胃纳差,脐区隐痛,伴腹胀,无腹泻、呕吐,无发热, 1个月内体重减轻 5kg。体检:双颌下、双腹股沟可扪及多个绿豆至花生米大小淋巴结。左锁骨上窝可扪及 2cm×3cm大小淋巴结,质韧、固定、无压痛;心、肺无异常;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脾肋缘下 2cm、质中,右腹上区和脐区饱满,无压痛,肠鸣音活跃。血常规:WBC112. 89×109 /L,嗜酸粒细胞 0. 90(嗜酸中幼粒细胞 0. 04,嗜酸晚幼粒细胞0. 01, 嗜酸杆状核细胞 0. 10,嗜酸分叶核细胞 0. 80),Hb127g/L,BPC250×109 /L。大便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硝苯地平及1{β[3-4-甲基苯丙氧基-甲氧苯]-1-H-盐酸咪唑}(SK&F96365)为对照,探讨三七皂苷单体人参皂苷-2A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作用。方法:肘静脉采高血压病人血标本30份,正常人血标本30份,常规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硝苯地平、SK&F96365、人参皂苷-2A孵育,以2μmol/L二磷腺苷为诱聚药,连续5次测定5分钟血小板的聚集率,以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al platelet aggregation,PAGmax)为观察指标。结果:①高血压病人PAGmax为0.89±0.06,与正常人PAGmax0.68±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种浓度(10 μmol/L、20 μmol/L)的硝笨地平时正常人和高血压病人PAGmax均无影响;③4种浓度(2.5 μmol/L、5μmol/L、10μmol/L、20μmol/L)的SK&F96365对高血压病组的PAGmax均有抑制作用(均为P<0.05);④4种浓度(2.5μmol/L、5μmol/L、10μ,mol/L、20 μmol/L)的人参皂苷-2A对高血压病组的PAGmax均有抑制作用(均为P<0.05);3种浓度(5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的人参皂苷-2A对正常组的PAGmax均有抑制作用(均为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高于正常人,血小板呈高反应状态,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硝苯地平不能抑制血小板聚集;SK&F96365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人参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获得性血友病甲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2例获得性血友病甲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与结论: 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表现为自发性广泛皮下出血及软组织血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明显延长且不能被正常血浆纠正,血浆凝血因子Ⅷ凝血活性部分(factor Ⅷ coagulant activity,FⅧ :C)活性下降,抗FⅧ:C抗体滴度升高,予输注FⅧ浓缩制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人血丙种球蛋白后出血控制.获得性血友病甲可致严重出血,及早诊断、及早控制出血、及时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清除抗FⅧ:C抗体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膜结合型前列腺素E2合酶1(mPGES-1)抑制剂MK886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周期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MK886(10、25、50μmol/L)对HL-60细胞周期的作用及对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周期蛋白D1、mPGES-1、PGE2、Akt、P-Akt、C-MYC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较,G0/G1期HL-60细胞比例减少,S期比例增多。MK886作用24 h后,被阻滞于G0/G1期的细胞增多,同时细胞mPGES-1表达下调,合成PGE2减少,P-Akt、C-MYC、周期蛋白D1蛋白表达下降。结论:MK886对白血病HL-60细胞有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PGES-1表达,减少PGE2的合成,抑制Akt磷酸化及C-MYC表达,下调周期蛋白D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Ca2+]i的影响.[方法]比浊法测定PAG;采用Fura-3/AM荧光探针标记血小板胞浆钙离子,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单个血小板荧光强度的变化,计算机图像系统分析血小板[Ca2+]i的变化.[结果]凝血酶(0.03 U/mL)为激动剂时,血小板PAG(M)为(78.2±12.4)%.在所取的62.5~1 000μmol/L RGDS内的5种浓度下,RGDS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凝血酶诱导的PAG(M).正常人静息血小板[Ca2+]i荧光强度值为376.1±70.5;凝血酶(0.03 U/mL)激动的血小板[Ca2+]i荧光强度值升高为977.9±108.8;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250 μmol/L)对静息血小板的[Ca2+]i荧光强度值无抑制作用;GPⅡ b/Ⅲa受体拮抗剂RGDS(250μmol/L)作用于血小板后,凝血酶(0.03 U/mL)激动的血小板[Ca2+]i荧光强度值升高受到抑制,抑制率为(9.37±7.5)%.[结论]凝血酶(0.03 U/mL)可以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和血小板[Ca2+]i的升高.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RGDS可以抑制凝血酶(0.03 U/mL)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Ca2+]i的升高.  相似文献   
9.
血液内科临床见习带教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培养临床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医德医风培养等几个方面,总结血液内科临床见习带教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见习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调强放射治疗(IMRT)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中,治疗期间发生食管黏膜急性损伤的区别。方法选取98例在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按放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调强放疗作为治疗组,适形放疗作为对照组。每组49例,定期记录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进食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胃镜)。结果 98例患者全部完成计划设计。治疗完成时,两组患者急性食管黏膜反应发生率均为100%,轻度放射反应(Ⅰ度):治疗组为87.8%(43/49例),对照组为71.4%(35/49例);Ⅱ+Ⅲ度放射反应:治疗组12.2%(6/49例),对照组28.6%(14/49例)。Ⅱ+Ⅲ度急性食管黏膜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5)。同时治疗组食管黏膜反应发生的耐受剂量高于对照组。结论调强放疗减轻患者:放射治疗期间的食管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