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86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45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277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01篇
  2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全国儿科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现状,找出现行儿科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总结和借鉴国外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经验,并提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解决对策。目的是为进一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升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长的执行力。方法采取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制定科学、实用的绩效考核办法,加大落实力度等一系列措施。结果与结论使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科室管理井然有序,护士工作有激情,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的特点, 探讨气质和家庭环境对适应行为的影响, 为促进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10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西安市3所幼儿园304名4~6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填写,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气质、家庭环境对适应行为的影响。结果 1)学龄前儿童独立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及适应能力商数(ADQ)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9、6.31、18.17、20.91, P<0.05), 适应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2)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持久性、反应域、亲密度与ADQ显著相关(r=-0.18、-0.17、0.15、-0.13、0.18、0.28, P<0.05);节律性、适应性、亲密度、矛盾性与独立因子显著相关(r=-0.16、-0.18、0.26、-0.13, P<0.05), 节律性、持久性、亲密度、知识性与认知功能因子显著相关(r=-0.14, -0.17、0.18、0.11, P<0.05);反应强度、注意分散、反应域、亲密度、组织性与社会因子显著相关(r=0.19、0.13、0.21、0.21、0.13, P<0.05)。3)家庭亲密度(β=0.28)、气质的节律性(β=-0.15)和反应阈(β=0.14)可以共同预测适应行为(F=14.75, P<0.001)。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适应行为的发展受年龄、气质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因此, 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 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 能够促进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5.
巨细胞病毒即刻早期基因mRN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即刻早期(IE)基因mRNA。方法设计合成跨越HCMVIE基因内含子区的一对引物,分别用RTPCR和PCR技术扩增HCMVmRNA和DNA,用Southern杂交鉴定阳性产物。结果HCMVIE基因mRNA表达在感染后6小时即可出现,并持续到感染后至少96小时,RTPCR检测的最低敏感性为100fg总RNA,其他病毒和细胞RNA不能被扩增。结论RTPCR技术检测HCMVmRNA敏感、特异,有望应用于临床作为HCMV活动性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药疹的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对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7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引起重型药疹的致敏药物有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物及抗癫痫药物,易造成患者皮肤损害、黏膜损害、肝肾损害等。结论对重型药疹患者治疗时,应尽早停用致敏药,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控制住病情,同时做好全面的抗感染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eneral movements assessment,GMs)不安运动阶段和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Test Scales,GDS)对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及对两种评估方法和发育结局的一致性检测。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共226例在本院儿童保健科随访的早产儿,在纠正5个月内采用GMs和GDS进行评估,在纠正12个月时临床诊断是否为脑瘫,并使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 Motor Scale 2,PDMS-2)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对比分析两种评估方法的预测效度(包括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与发育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226例早产儿发育结局中运动发育正常176例,运动发育迟缓22例,脑瘫28例。不安运动阶段评估结果为正常者168例,异常为58例;GDS评估结果为正常者140例,异常为86例。不安运动及GDS预测脑瘫敏感度92.9%、71.4%,特异度83.8%、66.7%,阳性预测值44.8%、23.3%,阴性预测值98.8%、94.3%。不安运动及GDS预测运动发育结局敏感度88.0%、68.0%,特异度92.0%、70.4%,阳性预测值75.9%、39.5%,阴性预测值96.4%、88.6%。GDS和PDMS-2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306,P0.05,GMs和PDMS-2评估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757,P0.05,提示GMs、GDS对运动发育预测与发育结局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GMs中不安运动阶段的预测与发育结局的一致性更高。结论 GMs的不安运动阶段能够超早期预测脑瘫等不良运动发育结局,在预测预后方面要优于GDS,能更早期的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环酯红霉素中的3种杂质。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Eternity-5-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5 mol·L-1磷酸氢二铵溶液(磷酸先调p H6.2,再用三乙胺调p H7)(50∶50),柱温7℃,流速1.0m L·min-1,检测波长210 nm。结果环酯红霉素中3种杂质的分离较好,与主峰均能有效分离,线性范围为0.01~0.2 mg·m L-1(r=0.9999);3种杂质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2%、99.1%、97.1%,RSD分别为2.62%、2.81%、0.82%。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环酯红霉素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研究腓骨肌萎缩症1型(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1,CMT1)患者肌电图和PMP22基因改变特点。方法对43例CMT1患者进行常规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应用PCR双酶切方法对其中33例CMT1患者及1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17p11.2-12 PMP22基因重复序列(即1760bp片段)。33例CMT1患者依有无17p11.2-12 PMP22基因特异性片段分为PMP22基因特异性片段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传导改变有无差异。结果 43例患者均行肌电图检测,均表现为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存在明显减慢(100%),感觉神经病变重于运动神经,下肢受累程度重于上肢;所检129块肌肉中,88块(68.2%)呈神经源性损害。经PMP22基因学检测的33例中20例(60.6%)检测出1760bp片断,对照组均未检测到此片段。PMP22基因特异性片段阳性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远端潜伏期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T1患者肌电图改变具有其特异性,结合PCR-双酶切法检测PMP22特异性基因重复序列可提高诊断CMT1的准确性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高红  郑剑  宋启发  周伟艳 《疾病监测》2015,30(9):717-722
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临床株肠毒素基因分布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特征。方法 收集宁波市各医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sec)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D基因(sed),对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006、2008和2011-2013年共收集临床株155株,其中肠毒素基因阳性株为45株,阳性率为29.03%;4种基因阳性率依次为16.77%、5.81%、11.61%和3.87%;形成8种基因组合,以sea(14株)、sec(9株)和sea+sec (8株)三种组合为主。45株菌株可分为15个ST(sequence type,ST),ST1有14株,占31.11%;ST5有6株,占13.33%; ST1121和ST15的菌株均为4株,各占8.89%。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在宁波地区临床株中发现ST12、ST573和ST1121三种新的ST。45株菌株在系统进化树上形成7个主要分支。在ST1克隆群中,sea阳性率为72.73%(16株),sec阳性率为54.55%(12株),以sea+sec组合为主(8株)。结论 宁波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肠毒素基因阳性率较高,以携带sea和sec为主, 形成8种基因组合。有15种ST型,发现ST12、ST573和ST1121三种新的ST。ST1克隆群为流行优势菌株,其次为ST5克隆群。ST1克隆群以携带sea和sec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