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从8种抗病毒、抗肿瘤药物中筛选出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药物,并对其抗肿瘤机理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相差显微镜、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等检测手段,证实HeLa细胞凋亡,并对凋亡的Hda细胞周期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榄香烯阻滞HeLa细胞在G2/M期,降低HeLa细胞分裂能力,抑制其增殖;榄香烯抗肿瘤作用存在明显的阈值,即达到某一有效剂量,就可发挥强烈的抗肿瘤作用。结论榄香烯是一种有效的诱导细胞凋亡的药物,对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48例正常妇女骨密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规模调查正常妇女骨密度的情况及变化规律。 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对本地区2 4 8例 2 0~ 86岁正常妇女进行L2 ~L4 腰椎部 (正位 )和左侧髋部骨密度测量。 结果正常妇女的骨峰值 ,腰椎部出现于 30~ 34岁 ,髋部出现于 2 0~ 2 4岁 ,4 5岁后腰椎部和髋部均显著下降。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下降明显 ,与绝经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绝经初期骨丢失明显 ,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有所缓慢。 结论骨峰量的高低存在个体差异 ,绝经是引起骨丢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测定1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值,10例行对照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肿瘤坏死因子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于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变程度、痛经、不孕亦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小规模调查正常妇女骨密度的情况及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对本地区248例20~86岁正常妇女进行L2~L4腰椎部(正位)和左侧髋部骨密度测量. 结果正常妇女的骨峰值,腰椎部出现于30~34岁,髋部出现于20~24岁,45岁后腰椎部和髋部均显著下降.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下降明显,与绝经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绝经初期骨丢失明显,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有所缓慢.结论骨峰量的高低存在个体差异,绝经是引起骨丢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多发生于妊娠28 ~ 40周,临床上少见,发生率约为1/13 000次分娩.AFLP起病急,病势凶险,病死率高(达85%)[1].本文报道1例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救治,供临床医师借鉴.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阴道发育不良在青春期前常不易引起注意,往往由于月经不来潮或婚后被发现。发病率为1:4,000~5,000。此病虽不影响生命,但由于阴道缺如,失去性生活与生育能力,可因精神因素而影响卵巢的生理功能。本病的治疗主要是手术,以纠正畸形,术后再适当考虑缺陷的修补问题。我院自1956年2月至1982年1月共收治先天性阴道发育不良26例,其中手术治疗22例,现报道于后。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26例的年龄为14~32岁。已婚6例,未婚20例。二、症状除1例子宫颈开口于尿道而经血自尿道流出外,其余25例均有闭经症状。此外,有周期性下腹痛者13例,有鼻出血者3例。已婚6例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氨酚待因2号片(PC-2)对术后疼痛、癌痛、神经痛等中度疼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各类疼痛病人52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52±s14a),其中手术后伤口疼痛25例,非手术癌致痛24例,坐骨神经痛1例,牙痛2例。口服PC-2,1片,tid×(3~7d)。结果:病人均在服药后30min~1h起效,镇痛维持3h以上,以2~3h效果最佳,总显效率(特效+显效)75%,有效11例,无效2例。不良反应有头晕、思睡、恶心、呕吐。结论:PC-2对常见中度疼痛有满意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在产后出血中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根据产后出血量分组 :出血量 5 0 0~ 80 0ml为第 1组 (2 8例 ) ;产后出血量 >80 0ml为第 2组 (11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 ,分别检测产后出血患者及同期正常分娩对照组 (31例 )产时及产后 72h止凝血的分子标志物水平。结果 每组的产后与产时比较 ,第 1组抗凝血酶抗原 (antithrombinantigen ,AT :Ag)上升 (P <0 .0 0 5 ) ,D二聚体 (Ddimer ,D D)、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 (plasmin antiplasmincomplex ,PAP)下降 (P均 <0 .0 5 )。产时第 1组抗凝血酶活性(antithrombinactivity ,AT :A)比对照组低 ,D D比对照组高 (P均 <0 .0 0 5 ) ;第 2组的AT :A、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hrombin antithrombincomplex ,TAT)比对照组低 ,D D、PAP比对照组高 (P <0 .0 5 )。产后第 1组的TAT比对照组低 ,D D比对照组高 (P <0 .0 0 5 ) ;而第 2组的AT :A、TAT比对照组低 (P <0 .0 5 ,0 .0 0 5 ) ,D D比对照组高 (P <0 .0 0 5 ) ;并且产后第 2组的AT :Ag比第 1组明显低 (P <0 .0 5 )。 结论 抗凝血酶 (antithrombin ,AT)、D D、PAP在产后出血时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产后出血的重新评估   总被引:103,自引:1,他引:103  
目的 准确估计产后出血量 ,了解产后出血量与生命体征、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客观测定法 (称重法、容积法、羊水压积测定法 )和主观测定法 (目测法 )测量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妇女的产后出血量 ,同时测定产前、产时和产后血压、心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结果 ①自然分娩组产妇平均出血量为( 3 62 2 5± 186 91)mL ,95 %可信性为 710 0 1mL。剖宫产组平均出血量为 ( 5 2 7 77± 3 0 4 15 )mL ,95 %可信性为10 3 4 4 2mL。②目测法测量自然分娩组平均产后出血量 ( 176 4 4± 5 7 71)mL ,仅为客观测量法的 4 8 71% ,剖宫产组平均产后出血量 ( 2 5 4 0 4± 115 61)mL ,仅为客观测量法的 4 8 13 %。③临产前、临产后、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 3 0、60和 12 0min两组产妇血压、心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产后出血量可以区别定义。目前临床目测法估计产后出血量较实际出血量减少 5 0 %。机体充足的代偿功能使产妇出血量在 10 0 0mL内生命体征稳定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产后出血中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根据产后出血量分组出血量500~800ml为第1组(28例);产后出血量>800 ml为第2组(1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产后出血患者及同期正常分娩对照组(31例)产时及产后72 h止凝血的分子标志物水平.结果每组的产后与产时比较,第1组抗凝血酶抗原(antithrombin antigen,ATAg)上升(P<0.005),D二聚体(D dimer,D-D)、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 complex,PAP)下降(P均<0.05).产时第1组抗凝血酶活性(antithrombin activity,ATA)比对照组低,D-D比对照组高(P均<0.005);第2组的AT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比对照组低,D-D、PAP比对照组高(P<0.05).产后第1组的TAT比对照组低,D-D比对照组高(P<0.005);而第2组的ATA、TAT比对照组低(P<0.05,0.005),D-D比对照组高(P<0.005);并且产后第2组的ATAg比第1组明显低(P<0.05).结论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D-D、PAP在产后出血时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