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文青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1971-1973
目的:探讨小儿[胃窦或幽门口(幽门管)溃疡形成]幽门狭窄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胃窦或幽门口(幽门管)溃疡形成幽门狭窄惠儿的临床表现、钡餐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的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结果:以反复呕吐为首发表现的患儿有20例,占91%,可伴食欲减退、腹痛、腹胀、排黑便、面色苍黄、消瘦、腹部包块等。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体内代谢性紊乱(代谢性碱中毒、低钠、低氯、低钾),钡餐和胃镜检查可见幽门前区溃疡伴不完全性梗阻。结论:小儿胃窦或幽门口(幽门管)溃疡形成幽门狭窄的首发表现为呕吐,钡餐和胃镜检查是确诊幽门前区溃疡伴不完全性梗阻(形成幽门狭窄)的主要手段.治疗方面以制酸(洛赛克)、麦滋林保护黏膜及对症处理(止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静脉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为主,对于狭窄较严重者可予三级球囊幽门扩张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iceA基因亚型与胃炎的关系.方法 105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儿的胃窦处取3块胃黏膜,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抽提胃黏膜基因组DNA,用3对引物检测H.pylori ureA和iceA基因,分析H.pylori iceA基因亚型与胃炎的关系.结果 105例样本中,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三者均阳性的标本52例,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单独检出率78.84%(41/52),H.pylori iceA2亚型菌株单独检出率1.92%(1/52),H.pylori iceA1和iceA2亚型均阳性的检出率3.84%(2/52),iceA1和iceA2亚型均阴性的比率15.38%(8/52),H.pylori iceA1亚型阳性率与其它基因亚型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的患儿中轻度慢性胃炎3例,中度慢性胃炎15例,重度慢性胃炎25例;未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的患儿中轻度慢性胃炎2例,中度慢性胃炎4例,重度慢性胃炎3例,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患儿与未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患儿的胃黏膜病变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pylori iceA1亚型是广州地区儿童感染H.pylori的优势基因亚型,H.pylori iceA1菌株容易引起较严重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退热效果.方法:将217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3例,用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对照组104例,单纯采用液体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后24、48、72 h患儿体温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体温分布不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后24 h,分布出现了差异(P<0.05),48 h后,差异进一步明显(P<0.01).治疗72 h后两组患儿体温都恢复正常.结论: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退热效果优于单纯采用液体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美克尔憩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美克尔憩室的观察、护理能力.方法分析美克尔憩室30例患儿的临床首发症状、第一诊断、护理特点等.结果首发症状:大便带血17例(56.66%),30例均需手术治疗.结论小儿美克尔憩室是导致儿童下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需做多项检查.在使用营养剂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滴注速度.  相似文献   
6.
颈椎在人的脖子上,胃在人的腹腔内,二者相距较远,各司其职,似无关联。但是,你可曾知道,颈椎患病,胃也往往受株连。在颈椎病的患者中,往往有些患者突然出现上腹胀痛、恶心、呕吐、便秘、口干、食欲不振、烧心、返酸等,去医院检查,多数被医生诊断为慢性胃炎。而这类胃炎往往是久治不愈。最后往往在医院的骨科治愈。这种颈椎病往往被查出生理弯曲变直,有退行性变化和唇样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这类患者的胃部症状多是由颈椎病反射而来的,医学上称此病为“颈胃综合征”。患颈椎病时,颈椎的骨刺刺激或损伤颈部交感神经,引起颈交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退热效果。方法:将217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3例,用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对照组104例,单纯采用液体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后24、48、72h患儿体温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体温分布不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后24h,分布出现了差异(P〈0.05),48h后,差异进一步明显(P〈0.01)。治疗72h后两组患儿体温都恢复正常。结论: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退热效果优于单纯采用液体疗法。  相似文献   
8.
小儿美克尔憩室的护理分析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美克尔憩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美克尔憩室的观察、护理能力,方法 分析美克尔憩室30例患儿的临床首发症状、第一诊断、护理特点等.结果 首发症状:大便带血17例(56.66%),30例均需手术治疗,结论 小儿美克尔憩室是导致儿童下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需做多项检查.在使用营养剂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滴注速度.  相似文献   
9.
小儿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厦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1~2005年7月在我院消化专科住院,且大便培养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的1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主要有腹泻(有黏液便、黏液血丝便、糊状便、水样便)、腹胀,偶有腹痛。在较小婴儿多表现为腹泻,在较大儿童则表现为腹泻、腹胀、腹痛。给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症状改善率为87.1%,复查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为52.0%;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灭滴灵治疗,症状改善率为88.9%,复查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为35.0%。结论应重视小儿,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腹泻和腹胀(腹痛),采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疗效确切,必要时可加用灭滴灵治疗。  相似文献   
10.
内镜检查在婴幼儿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内镜检查探讨婴幼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特征。方法 对我院1998~2002年收治63例婴幼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应用胃镜检查,并作病因分析。结果 63例患儿中以炎症多见,共40倒(63.45%);溃疡22例(33.92%);胃黏膜脱垂1例(1.63%)。结论 婴幼儿消化道出血有其自身特点,以炎症和溃疡为主要病因;内镜检查是了解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