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0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阎小萍老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AS)的核心病机为肾督阳气不足,风寒湿热诸邪深侵肾督;在防治方面重视“治未病”思想的应用,主要体现在:1)未病先防,倡导扶助正气、精神恬淡,重视健康宣教;2)既病防变、防残,中药治疗以补肾强骨通络为主,根据脏腑辨证、循经辨证,随证加减用药,防止AS患者发生目疾改变、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以及髋关节病变,防止关节畸形、致残,同时重视体育锻炼及非药物治疗;3)瘥后防复,恢复期患者注意调畅情志,饮食宜清淡,禁烟酒,定期门诊复诊,遵医嘱坚持服药,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藤莓汤(Tengmei Decoction, TMD)联合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DMARDs)治疗中/高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98例中/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97例,口服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联合治疗;治疗组101例,口服TMD、MTX、LEF联合治疗,干预时间12周。观察治疗前后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RA活动度、28个关节压痛数(TJC28)、28个关节肿胀数(SJC28)、患者对疾病的整体评估(PGA),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RP、PLT情况,同时观察WBC、ALT、AST、BUN、SCr水平。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DAS28、TJC28、SJC28、PGA降低(P<0.01),对照组CRP、ESR、RF以及治疗组CRP、ESR、RF、PLT水平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DAS28、TJC28、SJC28、PGA、CRP及ESR水平降低(P<0.05, 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高疾病活动度者比例降低,临床缓解及低疾病活动度者比例升高,两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8,P=0.02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7% (3/101)]较对照组低[9.28% (9/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D联合cDMARDs改善中/高活动度RA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cDMARDs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群体中,在其治疗的临床护理中引用老年综合评估对其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9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通过双盲选法将其划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参照组(n=49),对其安排常规护理,另一组作为试验组(n=49),将老年综合评估引用到该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参照组和试验组护理前后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并且对其进行为期60d的随访,比较其出院60d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参照组和试验组之间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参照组无论是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还是出院60d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参照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试验组相比要显著更低(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群体治疗时的临床护理中,引用老年综合评估进行护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同时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计烨  张红红  倪青 《北京中医药》2017,36(6):519-521
发展脏腑辨证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其概念确切,内容具体,系统完整,为临床工作者喜用,在辨证论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脏腑辨证为核心,结合"三消"辨证及专家经验,探讨糖尿病治疗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老化中淀粉样β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在脑中沉积情况,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的不同类型以及脑实质中Aβ沉积的特点。方法:应用甲苯胺蓝、LFB染色及Aβ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8例正常增龄病例[23—100岁,平均(65.75&;#177;22.78)岁,男:女=23:5]尸检脑标本的额叶、枕叶、壳核、海马及6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病例[76~94岁,平均(83.33&;#177;7.74)岁,男:女=5:1]的海马标本。结果:正常增龄病例中,部分70岁以上病例脑中出现AO沉积,未出现Aβ沉积者年龄最高为90岁。7例正常老年病例出现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分别表现为嗜刚果红血管病(congophilic angiopathy。CA)、斑样血管病(plaque-like aagiopathy,PA)及混合型。8例正常老年病例脑中可见老年斑(senile plaque,SP),额叶最常受累,海马最少受累及。其中2例白质中也出现类似于终末斑的Aβ沉积。AD患者在海马及海马旁回出现大量Aβ沉积,表现为SP和CA及PA,其数量和严重程度均远远超过正常老年人。结论:Aβ沉积是脑老化的重要组织形态改变之一,但并非其必然结果。脑老化中斑块样Aβ沉积并不局限于灰质,白质内也可出现。不同类型的CAA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可用脑脊液中tau蛋白升高和Aβ蛋白降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血液中APP,PS1和PS2基因突变诊断可用于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诊断;APOE ε4基因多态性分析不能作为一个诊断指标;血液中α1-抗凝乳胰蛋白酶浓度诊断阿尔茨海默病阳性率较高,但特异性差;血小板APP异构体的比例在阿尔茨海默病中有特征性分布;国际上有一个实验室观察到红细胞电泳在阿尔茨海默病中有高特异性改变,在此同时观察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红细胞电泳时间的改变.目的研究红细胞电泳时间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为判断阿尔茨海默病临床检测指标的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设计采用病例对照单盲临床实验的方法.地点和对象在北京社区年龄≥60岁的人群中选择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1例,38例无痴呆及脑梗死病史者为对照组.干预观察两组中红细胞电泳时间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红细胞电泳时间,诊断阳性率.结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红细胞电泳时间小于老年组,90%单侧下限值,即12.74 s,以其为阳性界限,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老年对照组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1.82%(P=0.000 001 23).76.92%(P=0.000 010 24)和7.55%.结论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与Alzheimer病相关,对于辅助诊断Alzheimer病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脾氨肽佐治支气管哮喘(哮喘)对血浆白细胞介素及肺功能的影响,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哮喘患者98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均按照哮喘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治疗,每个月前15 d 每日2支,后15 d 不用,连续应用2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变化,以及 IL-5/ IL-10水平比与 FEV1%及 ACT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后 IL-5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或升高更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 FEV1%和 ACT 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浆 IL-5/IL-10水平比与 FEV1%呈负相关(r =-0.6217,P =0.024),与 ACT 评分呈负相关(r =-0.6831,P =0.019)。结论脾氨肽佐治哮喘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 IL-10水平、下调 IL-5水平,从而抑制嗜酸粒细胞在气道聚集,减少 IgE 的分泌,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背景:维生素D受体基因5’端启动子区外显子2上存在而Fok 1酶切位点多态性,这一位点的多态性影响维生素D受体氨基酸的结构,与骨密度变化相关。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1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 设计:病例一对照,对比观察。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和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 对象:选择2002—01/06解放军总医院及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门诊就诊的26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为骨质疏松组,平均年龄(70&;#177;5)岁。腰椎骨密度均低于峰值骨密度2.0~2.5个标准差。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老年男性66名为对照组,平均年龄(73&;#177;4)岁。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且相互无血缘关系,汉族,北京地区居民。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确定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基因型,分析老年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基因型的分布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老年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基因型分布情况。 结果: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26例及健康老年人66名均进入结果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多态位点基因型分别为FF,Ff,ff基因型。对照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多态性FF,Ff,ff基因型频率与骨质疏松组(42%,42%,15%;15%,50%,35%)比较,差异明显(x^2=12.078,P〈0.01),等位基因F,f频率与骨质疏松组(64%,36%;40%,60%)比较,差异也明显(x^2=-8.232,P〈0.01)。 结论:正常老年男性与骨质疏松症老年男性患者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5’端启动子区Fok 1酶切位点多态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乙醇诱导大鼠脑损伤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海马结构的神经胶质细胞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变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6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病理生理室完成。选择约2月龄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乙醇组、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乙醇组,每组18只。以无水乙醇溶液腹腔注射(13mL/kg,1次/d,连续8d)诱导大鼠脑损伤。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乙醇组腹腔注射山莨菪碱3mL/kg,1次/d,连续8d。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3mL/kg,1次/d,连续8d。分别在大鼠给药的第1,3,5,7天称量体质量,观察4组大鼠的体质量变化。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1min内在4个象限找到平台的时间、流动路程和速度等各项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并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海马CA1,CA3,DG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的胶质细胞的计数和平均面积百分比,以定量分析乙醇对海马及齿状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山莨菪碱的作用。结果:实验过程中生理盐水组1只大鼠和乙醇组2只大鼠死亡、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乙醇组无脱失。4组大鼠进入结果分析数量分别为17、16、18、18只。①乙醇组在Morris水迷宫中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时间、流动路程明显长于较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乙醇组,差异有显著性[(26.14±21.68)s,(14.48±13.63)s,(16.22±14.89)s,(18.49±16.21)s,P<0.05];[(367.19±334.31)cm,(229.87±236.13)cm,(260.22±269.68)cm,(298.52±272.88)cm,P<0.05]。②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的神经胶质细胞计数:乙醇组在海马CA1、CA3区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乙醇组,差异有显著性[(22.83±2.41),(18.39±3.38),(19.39±2.91),(19.03±3.19),P<0.05];[(25.97±2.50),(22.17±3.31),(21.67±2.33),(23.40±2.85),P<0.05];③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的神经胶质细胞平均面积百分比:乙醇组在海马CA1、CA3区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乙醇组,差异有显著性[(6.26±0.20)%,(4.12±0.20)%,(4.11±0.19)%、(4.14±0.20%)P<0.05];[(6.37±0.18)%,(4.03±0.17)%,(4.06±0.13)%,(4.10±0.12)%,P<0.05]。而在DG区乙醇组与其余3组无差别(P>0.05)。④大鼠体质量的改变:乙醇组的体质量增长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并在第5天后呈下降趋势;山莨菪碱 乙醇组的体质量增长也较生理盐水和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低,但仍为上升趋势。结论:腹腔注射乙醇能损害大鼠海马CA1、CA3区,而DG区无明显变化。山莨菪碱可通过阻断钙离子内流、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对乙醇诱导脑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对159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做脑血管增强扫描,采用VR、MIP和MPR后处理技术重建脑血管图像。结果本组159例,其中正常74例,血管变异44例,动脉瘤11例,大脑中动脉栓塞2例,脑动脉狭窄29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Moyamoya病1例。结论CTA能多方位清晰显示脑血管病变,为病变与邻近血管的关系提供更精确具体的解剖图像,可发展作为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筛选手段,部分代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